胡又天專欄:台灣流行歌詞演變的三個觀察角度

2016-01-24 06:20

? 人氣

及至1980年代,新一輩商業流行歌曲躍登主流,自由派在與保守派的對抗中節節勝利,更在1988年解嚴後全面成為當道的價值,保守派僅能尸居餘氣,偶在輿論上負隅頑抗,而亦再無足以爭奪市場的新星出世;進步派在不被禁制以後亦不得彰顯,雖有濁水溪公社那樣的極端份子起到前衛作用,但在1998年唱片業極盛轉衰之前,其聲勢與能見度都是遠遜於主流,而僅被稱為「地下樂團」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主流唱片企業以自由派的價值觀從事造星與營銷,日久形成重覆老調的習套,虛偽的成份逐漸凌駕真實,自成體制以後也沒了以往衝撞體制的浪漫,至樂團時代與網路時代到來後,遂見棄、見隱於接過話語權的又一輩青年。自2000年至今,自由派的價值仍有許多創作者在服膺、實踐,但此期為樂迷、論者所關注的顯學,是更為游離不羈的逍遙派,或更講求直接反抗的進步派。保守派則仍然毫無起色,僅有老歌和老牌歌手的演唱會能偶爾提醒眾人其曾經的盛況;但須注意的是,不能說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具保守派人格的創作者,只是在進步派當道的輿論氛圍中,他們亦須以能見容於顯學的面目行世。又,政治立場與當權者相異的保守派,往往會以自由派、進步派的面貌出現,而國民黨至今尚未完全被取代,所以目前保守價值還是和國民黨一起被受污名,無能抗辯,也推不出新星的狀態。

亦如其他藝術,音樂可以引動比任何理念都來得原始的感性,故在這幾番興替之中,渾沌的感覺、逍遙的初心,始終是各方有心人所欲爭取納入己方歌作、市場和論述框架的:保守派會強調人類崇尚友孝的天性,自由派會強調人類愛好自由的天性,進步派會強調人類追求公義的天性,然後也會有或被指認為「文青」的逍遙派出來作非典型的文章,發揚人性中的另類面向,並在各種理念陷入疲態之際,承載起歌眾的關注。進步派的價值雖為近年顯學,但這一派在社會上從來都是少數,當前台灣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與思想還是傾向於自由派,從羅大佑、李宗盛到周杰倫皆然;而近年較多得到酷嗜的創作歌手與樂團,如陳珊妮、陳綺貞、青峰、張懸,則更多體現著逍遙的氣性,其社群也以一種無須明言的默契,培養出了對意識型態的免疫力。

簡而言之,解嚴以前,台灣政治與藝術的格局,大約是:保守派當權又當道,自由派與進步派沉潛暗流、乘隙發聲,逍遙派或見容於保守價值而得一席之地。解嚴以後的趨勢,則是:保守派當權,自由派當道,進步派爭鳴,逍遙派自在。總體上,社會風氣是從70年代的保守、試探,到80年代的開放、衝撞,再到90年代的奔放四射,至00年代而渙散、失望,而今則暫歸於一個個小圈子,或安或不安於「小確幸」;人對「大格局」雖或仍有希冀,但已難見壯懷。一個必須認清的事實是:不論多麼偉大的音樂作品,也頂多能承載、啟發、匯聚理念,而不能直接改變世界,是以任何對音樂期望過甚的理念都不免失望。故此,在「歌以載道」的問題上,保守派、自由派、進步派的課題都是如何連繫原始的感性和現實的事功,為自己的作品充能而得勢,並且謹慎地調整論述的調門,避免陳義過高,將僅僅是合乎己方理念的作品說得太偉大;逍遙派的課題,則恆是如何在時代潮流中葆其率真。隨著今後政局的加緊變化,各懷異志的創作者也將有更加複雜的問題可待作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