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正改變人類的大腦!專家曝「驚人真相」:每天花4小時滑手機,將付出超慘痛代價…

2019-02-12 14:49

? 人氣

人類的心臟與肝臟構造一旦成形後,就不會出現太大變化。一直到非常近日,科學家以為,人腦的實體構造及個別神經元的功能也一樣,相當固定。

不過科學家後來發現,人腦不停在改變。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我們或多或少能控制這個過程。

我們其實可以透過思考與練習,改變大腦的架構與功能,倫敦的計程車司機是這方面最出名的例子。想當倫敦計程車司機的人士,必須背下數量驚人的城市交通資訊,包括大約兩萬五千條道路的名字與所在地、全市最常用的三百二十條路線,以及距離那些路線半哩內的每一個「興趣點」(points of interest, POI,譯註:例如公廁、餐廳、醫院、超市、景點等)。取得計程車司機資格前,必須先通過一項測驗,其包羅萬象的程度,稱得上是「知識大全」(The Knowledge,沒錯,雖然現在人人都有手機,倫敦司機還是得通過考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〇〇〇年時,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愛蓮娜.馬圭爾(Eleanor Maguire)帶領的團隊發表一項研究。他們掃描倫敦計程車司機的大腦,和一生中沒有花過數個月工夫記憶城市迷宮的人比較,看看有沒有什麼異同之處,最後發現計程車司機負責空間記憶的大腦區域(後海馬迴),大過非計程車司機。計程車司機研究倫敦街道所花的時間帶來了實體的影響。他們的思維改變了自己的大腦。

此外,一個人當計程車司機的時間愈久(換句話說,花比較多時間練習),改變就會愈明顯。

想一想計程車司機的例子,再想一想依據估算,美國人二〇一七年平均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四小時。

各位如果一天花四小時做一件事,不論是做什麼,都會變得超級厲害。如果我一天花四小時練習鋼琴,一個月內就有辦法學會講了很久都學不會的視譜。如果我一天花四小時學西班牙文,要不了多久就有辦法進行基本對話。

我們的大腦就像倫敦的計程車司機,高度回應重複與練習。因此值得探討的是,我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可能訓練我們發展出哪些技能—以及代價是什麼。

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時,多數時候並未專心,一次只拿起手機幾分鐘或幾秒。

就連使用較長時間時,我們也並未全神投入單一活動,仍然不停滑動螢幕,在不同的畫面間跳轉切換。

即便是使用單一app,如新聞或社群媒體app,我們專注於任何資訊的時間通常還是不會超過幾分鐘。每一則推特、簡訊、自我介紹與文章,都把我們的大腦拉往不同的方向。我們就像水蟲一樣掠過水面,從來不會潛入水底。

然而,那不代表我們僅僅隨意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正好相反。手機讓我們全神貫注。這種結果聽起來很矛盾,那是一種高度專注於分心的狀態。

這種經常「專心分心」的狀態,不僅帶來長期的大腦變化,還特別擅長改變大腦。

記者卡爾在二〇一〇年的《網路讓我們變笨?》一書中寫道:「〔如果〕你想發明一種方法,以最快、最徹底的方式重新連結心智迴路,你大概會設計出長相與功能都很像網際網路的東西。」

就我來看,我們今日甚至可以進一步延伸卡爾的話:如果想發明重寫心智的裝置,創造永遠處於分心、孤立、過勞狀態的社會,讓人們的記憶力衰退,損害專心與深度思考的能力,減少同理心,鼓勵人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重新界定社交禮儀的界線,那你大概會得出一支智慧型手機。

作者簡介|凱薩琳•普萊斯(Catherine Price)

得獎作家與科學記者,文章散見《美國最佳科學寫作》(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Writing)、《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雜誌》(The Washington Post Magazine)、《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男士雜誌》(Men’s Journal)、《遊行》(Parade)、《沙龍》(Salon)、《頁岩》(Slate)、《戶外探索》(Outside)等等。先前的著作包括《維他命狂熱》(Vitamania: How Vitamin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Food)、《死前別去的一〇一個地方》(101 Places Not to See Before You Die)、《正念》(Mindfulness: A Journal, and The Big Sur Bakery Cookbook)。各位可以透過catherine-price.com或howtobreakupwithyourphone.com,進一步瞭解她的著作或是聯絡她。她目前定居費城,推特帳號是@catherine_price,但不常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出版《和手機分手的智慧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