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著國際的腳步前進,建構臺灣綠能的願景

2015-12-14 16:28

? 人氣

04.jpg
(圖/Kenming Wang@flickr)

透過綠能的持續擴充,可降低在化石或核能上的持續投資;但想要在二o三o年時已綠能取代目前既有的成熟發電方式,其實還是有相當難度。因為,即便達成17,250MW的裝置容量,每年的裝置容量,每年僅能發出約400億度的電,相較於目前核一~三廠的總發電量,想要以綠能完全取代核電,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全能局長懇切的說明:「政府全力積極投入潔淨再生能源,也落實並兼顧環境、永續等多項議題,但再生能源現階段無法當基載電力的問題,全民必須務實看待。」

以公開、透明的市場機制  反應電價成本

非核家園是大家共同的願景,也因此政府連續調高了綠能的目標。但首先臺灣的能源供給必須更有效率,藉由公開、更透明的市場機制,讓能源價格實現市場化,是必要的措施。

過去燃料成本上漲時,由於政府補貼,以致無法反應實際成本,但今年所推動的電價公式,則完全以成本為考量,未來將不受任何非經濟因素影響。只要這套公式能夠讓全民信任,當燃料成本增加、需要調漲電價的時候,民眾自然也能夠接受,甚至進一步也將會引導出對綠能的需求。

其實,以能源自主或永續能源的發展的角度來看,臺灣確實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適時導入像儲能及碳捕捉等前瞻能源技術。且除了供給端外,在需求端也應發想如何節能減碳,提升發電燃燒效率等。

05.jpg
(圖/ Toomore Chiang@flickr)

尤其是目前還沒有穩定且足夠的替代基載電源前,臺灣應更靈活搭配多元基載電源作為後盾,才能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安全。畢竟,能源的供應攸關民生福祉、產業發展及國家競爭力的表現,絕大多數國家都將能源議題視為國安議題。能源局也將持續依據安全、效率及潔淨三大主軸持續運作。

針對能源供應上,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也有不同看法,但希望在現況下,各方能透過一個互信互賴的機制,從客觀的數據與客觀的評估裡,考量兼顧效率、潔淨及可負擔的條件,尋求具有智慧,且可以達到臺灣能源發展需求上最適宜也最可行的解決方案,也唯有如此,才能使臺灣能元健康轉型,避開風險,迎向永續。

經濟部能源局廣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