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最驕傲的世界遺產!從一雙筷子看日本、中國、韓國、台灣人個性大不同

2021-11-11 08:00

? 人氣

甫落幕的1111不單單是光棍節,也是筷子節,中日韓三國學者也希望共同為筷子申請世界遺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同的餐具,讓我們發現不同文化對待生活的邏輯思維:日本的纖細、優雅;韓國堅固、耐用、不妥協;中國則兩個極端:要不極盡便宜,要不用心要讓客人看見;粵式則聰明靈巧,以最簡便、低成本的方式達成客人、商家雙贏結果。那麼,台灣呢?

每當菜上桌用餐方式不外乎「筷子+碗」,有趣的是在大江南北,餐餐用的筷子與碗可大大不同。先來看看亞洲其他的國家是怎麼面對這件事。

chop01.JPG
(圖/CTPphoto-李志雄攝影)

日韓餐具反飲食文化

日本對於餐具與筷子的藝術早就沿續了唐風的精神與極致漆器的工藝,對於品質的要求顯露無遺,光是筷子的材質與拋工都是最好的,質地硬、竹子的密度高、沒有銳角更沒有一絲絲會刺到手的感覺。外形的線條一部分是圓的一部分是扁的,看起來有些許的造型與優雅,聞起來微微的竹香。

在日劇裡面大家會經常看到許多的日本人在吃飯前會用兩手拇指夾著筷子合十的說「Itadakimasu」,意為「承領」,飯後還要說「Gochiso-samadeshita」,意為「感謝今天的美食菜餚」。這是對食物的一種尊敬、對料理人用心的一種感謝,更重要的是對自我仍可安穩進食的一種慶幸。

韓國眾所皆知是一個務實、積極、上進的東北戰鬥民族,朝鮮族的食物為了配合嚴格的環境料理中常常湯湯水水、配上高油度的肉類與發酵的醃製食品,若使用一般的紙蠟餐具,一用便容易被滲透浸濕,因此在韓國大部份的餐具選擇以金屬不鏽鋼製為主,而碗的製作則常以雙層不鏽鋼製成不僅能夠保溫又能夠防燙的承具。這樣的大眾餐具思維非常科學,卻也相當耗費水資源與人力、物力,但優點是,和醫療用品一樣的不鏽鋼,乾淨與否一目了然。

兩岸外食餐具進化比拚

筷子是一個集簡單、實用為一身的工具,往往具有適當強度、筆直與無毒,便能製作成筷,台灣大部分的筷子是竹子做的,看看身邊台灣免洗碗筷的生產量與使用量一向傲視全球。

台灣是小吃王國也曾經是肝炎王國,因為B 型肝炎的大流行,因此當時政府鼓勵使用免洗碗筷,大街小巷開始以使用免洗筷、保麗龍碗為進步與健康的象徵。(編按:當時政府確實以預防B型肝炎為由宣導使用免洗筷,但今日學界已證實B肝並非經由唾液傳染)但是保麗龍百年不朽的特殊性也造成台灣環境產生世紀之傷。15 年前為了健康,鼓勵使用上了石蠟的紙碗、紙杯,後又經過環保思維,而開始使用紙杯與可回收再生的塑膠杯,甚至現在又時興回復成重複使用的碗筷當道,許多宗教與環境團體更紛紛推崇自帶可攜式不鏽鋼製免洗杯、筷,以個人自理的方式達成分散環境與店家的負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