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人數是白人主的10倍多,為何不起義推翻暴政?其實奴隸制最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

2019-01-08 17:15

? 人氣

其中最重要的工種可算是監工,他們通常會被委以重任,監督其他奴隸的紀律和工作,在種植園管理中擔當重要角色,有時甚至是奴隸與白人之間的談判中介,成為制度中生存機會最大的奴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奴隸處於階級頂層,擁有較佳膳食、衣著、住宿,個別還可能獲賜予完整的姓名。在甘蔗種植園名單中,白人經理通常只賦予奴隸名字,譬如 Nancys、Marys、Sallys、Toms、Joes、Hectors,以便管理。在 1813 至 14 年間,一個牙買加的甘蔗園紀錄中,有一位名叫 Emanuel 的奴隸,例外被賜予完整姓名 James Reid,皆因他在園主的批准下,接受聖公會牧師施洗,獲賜予基督徒姓氏和名字,這樣的例子在園內屈指可數,令他顯得與眾不同。

奴隸主相信,安排表現良好的奴隸受洗,有助於教化,可改善工作效率,確保他們更為忠誠。奴隸受洗後,當然絕不代表可與白人看齊,種族藩籬還是牢不可破,但奴隸主顯然利用這種「晉升」機會,加上較佳物質條件,以消滅奴隸的反抗意志

把人馴養如家畜才是最可惡且恐怖

隨著奴隸起義屢次慘敗,叛亂者遭到殘暴報復,很多奴隸都甘於臣服於奴隸制度內,寧可把心機花在工作上,在奴隸階級內力爭上游;享受特權的奴隸們,又因為既得利益而養成保守性格。在殖民地巴巴多斯(Barbados),有奴隸被主人解除監工職位後懷恨在心,但他沒有行刺主人,反而殺死自己的繼任人,再自尋短見。

我們從時下的小說或電影中認識,以為奴隸制之下,只有慘不忍睹的虐待壓迫,以及壯烈犧牲的抗暴事跡,這些當然都是事實,但顯然不是歷史全部。歷史中的奴隸制複雜而綿密,把絕大多數奴隸馴服得貼貼服服,相比起可見的暴虐血腥,把人馴養如家畜,或者才是奴隸制最可怖之處。

(圖/*CUP)
牙買加首都京斯敦銅像 Redemption Song 描繪一對男女浸在水中,象徵洗滌受奴役的歷史傷痛 。(圖/*CUP)

所有被奴役的人們,無論從非洲運抵的黑奴、僅有氣力拿起鋤頭的童工、到經驗豐富的奴隸監工,他們都千方百計掙扎求存,在籠牢中的階級制度裡,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奴隸制的設計鼓勵分化,令奴隸在孤獨中感到焦慮和恐懼,只有極少數英勇或捨命的奴隸鋌而走險,成功掙脫枷鎖,而絕大部分的叛亂都被扼殺於萌芽階段。

在 18 世紀以前,白人建立的奴隸制度是如此天衣無縫,直到 1791 年法國殖民地海地,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而爆發奴隸革命;另一邊,英國人道主義運動壯大,從內部動搖奴隸制度,奴隸才看到掙脫枷鎖的可能,在奴隸主擺佈的世界以外看到自由。

文/BRIAN LIU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壓榨奴隸只靠皮鞭與威嚇?加勒比奴隸制不是你所想)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