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有方法的!人資專家詳解「最新人才趨勢」,未來6大領域機會多!

2018-12-14 11:04

? 人氣

招聘者和應聘者都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既然市場這麼大,為什麼找合適的工作或者合適的人才很難?(圖/取自pakutaso)

招聘者和應聘者都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既然市場這麼大,為什麼找合適的工作或者合適的人才很難?(圖/取自pakutaso)

2018年11月27日-28日,第六屆WISE大會——「WISE 2018新經濟之王」如期而至。在這個不斷變化、充滿焦慮和不安、卻又英雄輩出的時代,我們一起見證著新經濟之王的誕生。我們認為主要由科技創新和資本擴張所驅動增長的經濟模型可以被認為是新經濟,這個領域裡有許多正在高速成長的,了不起的新經濟公司。從任何角度來看,他們既顛覆了行業,也推動了行業發展,更深刻地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新經濟背景下,人才的趨勢如何?個人、企業、及人力資源平臺該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招聘環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的WISE大會上,BOSS直聘首席科學家薛延波引入了人才資本和人才生態系統兩個維度,對以上兩個問題做了深入分析。

他認為,如今招聘趨於透明化,資訊趨於集中,但由此引入的海量無用資訊給招聘蒙上了陰影。此外,隨著雇主和企業的「進化」,招聘方的招聘重點從數量到品質轉移。新經濟形勢下對複合型人才的呼聲變高,而應聘者卻明顯表現出信心不足、數量不夠。

對此,企業要不斷雇傭合適的人才,當內部的人才達到一定的量級,企業才能自發構成一套人才生態系統,通過重組人才,企業能夠破除自身發展的天花板。為了達到這個理想狀態,薛延波分別為企業、求職者和人力資源平臺提出了建議。

在他看來,新經濟下,作為應聘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的複雜度和應對變化的敏感性,企業也要為員工提供個性化的成長途徑以維繫人才生態系統的平衡,而仲介平臺要在合適的地方選取人才,制定定制化人才發展軌跡。

以下是BOSS直聘首席科學家薛延波博士演講實錄(經36氪記者編輯)

今天大會的主題是新經濟。目前在新經濟當中,人才因素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中國擁有2億白領和5億藍領,這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市場。然而招聘者和應聘者都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既然市場這麼大,為什麼找合適的工作或者合適的人才很難?這也是BOSS直聘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2018年發生了許多大事,有很多關鍵字都和人才有關。舉例來講,企業會考慮,社保制度改革會不會影響人力成本;勞動人口總量在減少,招聘難度會不會增加。應聘也會關心,巨頭在縮減招聘規模,我是不是更難找工作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不會對我的求職產生影響。

作為平臺,我們有如下幾點觀察。儘管企業回饋說,招聘難度在增加,但在我們平臺沒有看到宏觀人才需求的大幅萎縮。招聘過程中始終存在有效資訊和無效資訊。有效資訊包括:更透明的薪資水準,更合理的供需關係等等,這些有效資訊會增加我們的信心。但同時也存在許多無效資訊,例如企業和求職者雙方對崗位和能力認知的偏差,更重要的是當一個人才出現在合適的時間視窗,如果沒有及時捕捉到人才,就喪失了對人才的吸引。這些雜訊和信號犬牙交錯,持續影響著大家的決策。

更重要地,我們還發現雇主的觀念在進化,從人力經濟變成了人才經濟。更多雇主體會到人才帶來的經濟層面的效應,所以從之前的關注數量,到現在更關注品質。

這裡我們舉幾個例子。BOSS直聘資料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才需求同比增加20.9%。同時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表明,2018年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107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包含大量應屆畢業生,這是宏觀的情況。同時我們也觀察到,2018年第三季度,2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在面臨招聘挑戰,三季度的人才需求比例和薪資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所以我們該如何更好地觀察就業市場的趨勢,或者有什麼樣的工具能幫助我們去分析這些現象呢?學過經濟學的人知道,我們從兩個方面觀察市場,一個是供給,一個是需求。如果供需平衡,這個市場就是一個穩定市場。當供大於求,暗示著價格要下降。供小於求,價格要上升,這是簡單的供需關係比,可以幫助你觀察人才市場。

在我們對大量資料進行觀察以後,發現供需關係比這個數字對於瞭解目前瞬息萬變的人才市場顯得有點粗糙。我們做了一段時間的研究,認為在新經濟的背景下,有兩個重要的關鍵字可以説明我們觀察和理解人才趨勢:人才資本和人才生態系統。

剛剛我講了人力資本,反復強調了人才成本。從人才資本的角度來講,如果一個企業雇傭到合適的人才,在合理的人才組合下,企業發展的空間將大大拓寬。而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到企業,會自發構成生態系統。

這裡我們給出了一個人才資本的定義,人才資本是四個變數的函數,需求量、價格、技能和成長曲線。抽象看的話,人才資本是需求乘以價格,加上技能加權和成長曲線的加權,技能和成長曲線是動態的因素。談到資本,我們通常要關注它的什麼屬性呢?首先資本的流動性,體現在資本轉化的難易程度。第二,資本的規模越大,越能實現更大的價值。人才規模足夠大,也會產生規模效應。第三,最優組合,把多種背景的人才放到企業裡面,人才怎樣才能以最優方式組合起來,產生最大的效益。獲得最優人才組合的企業,通常也會具備更好的發展態勢。

剛剛我們講了,供需關係比是一個稍顯粗糙的指標,我們想在這個基礎上把指標逐漸優化,所以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做JMPI (Job Market Prosperity Index),也就是就業市場繁榮指數。這個指數的定義是,供需關係比與均衡價格對數的乘積,這是一個考慮了動態供求關係與薪酬水準的指數,能夠更好地體現社會為人才付出的成本。由此,可以計算每個行業的就業市場繁榮指數。在剛才的定義基礎上,我們從BOSS直聘平臺2018年1到10月的所有資料裡面挑了6個具有代表性的行業。其中我需要說一下,人工智慧並不是一個確切的行業,很多企業都有人工智慧人才的需求,所以準確說是五個行業加上人工智慧層面的需求。

我們發現這六個領域的JMPI整體上都呈上漲趨勢。

第一,教育行業,它呈現了一個穩步增長的態勢,我們非常看好教育行業。

第二,人工智慧。它的JMPI指數有高有低,但基本上維持在高位平穩狀態。

第三和第四,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行業的JMPI指數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比較高。互聯網在近幾年始終是最為活躍的就業領域之一。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情況能夠反映大眾對消費品的需求態勢,我們看到,在第三季度,電商行業的職位數遠大于人才供應。

第五和第六,金融房地產。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都是受政策影響比較大的行業,我們同時看了傳統金融和金融科技領域。目前看,金融行業的JMPI還處於比較平穩的態勢,但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動盪、資管新規的出臺等等,對人才市場都有影響,通常會稍稍滯後,我們會持續觀察。

JMPI指數裡有個均衡價格,在經濟學裡面均衡價格是供求曲線的交點。利用平臺的海量資料,我們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擬合出了不同行業的供求曲線,並得到了一個均衡價格。這裡我們展現三個行業的均衡價格。灰色的曲線代表人工智慧行業的均衡價格,達到了20K到30K的水準,遠遠高於互聯網和教育行業。我們也畫出了求職者的期望薪資。我們發現人工智慧領域的求職者平均期望薪資要低於行業的均衡價格,考慮到行業特殊性,目前市場上  人工智慧求職者的整體品質還不達標,求職者對自己的定價偏低,也反映了信心不足,人工智慧行業裡高品質人才十分緊缺的現狀依然在持續。

再看互聯網行業,大家會看到求職者的期望薪資和擬合的均衡價格幾乎重合,互聯網行業已經達到了相對成熟理性的階段。更有意思的是教育行業,教育行業求職者的平均期望薪資普遍高於這個行業的均衡價格,隨著人工智慧+教育的不斷發展,許多高薪人才進入教育行業,但行業的整體薪酬水準還沒有跟上,這也是教育行業繼續發展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們提出來的第二個維度叫做人才生態系統。問一下自己,我們作為一個企業,或者作為一個創業者,在目前棋盤式的產業生態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創業者奔跑在各自的賽道上,但我們發現,行業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不管是教育行業、文娛行業還是製造業,甚或是農業,都需要在多種技術層面進行融合,需要應用大資料、雲計算、推薦演算法,機器學習等等技術。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很多商業因素。要增加流量,提升品牌美譽度,要控制成本,減少風險。因此,沒有一個賽道是垂直的。企業需要在棋盤式的格局中不斷尋找自己的最優路徑。

因此,我們建議企業用生態的思維方式尋找人才。之前我們提倡文理分工,後來有了複合人才的概念。前些年最流行的複合人才是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但是很快我們發現,STEM不夠用了,需要增加A的維度,就是藝術(Art),變成了STEAM。而新的概念還在出現,還要增加R(Reading and Writing)。還有人提出還要增加一個E,Entrepreneurship, 企業家精神。所以複合人才沒有嚴格的定義,這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我們用海量資料生成了一個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在不同崗位間流動的動態類比。一個人在大學畢業以後有了一個專業背景,經過若干年,不斷從一個崗位跳到另外一個崗位,形成了一個由專業背景、技能和職業軌跡組成的複雜網路。我們看到,「專業對口」這件事正變得不那麼重要,人們需要不斷增加自己的技能維度,才能發展得更好。

因此,是時候重新思考公司人才結構了。這裡我們提出三個維度供大家參考:人才專業背景應該具備通識度,技能應該具備多樣性,應該為每一個人才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發展軌跡。

最後我想提出一個概念。從人力資源行業來說,一個具有很強生命力的人才生態系統,應該具備「達爾文式」的進化方式,適者生存。如果想尋找到合適的人才,應該學會切換到用戶思維,進入到你需要的人才真正集聚的社區,突破傳統的招聘管道。

作為個人和組織,應該像生命體一樣,具備對外界變化的靈敏反應並不斷進化。而作為一家公司,應該全力為員工創造合理的成長路徑,讓員工在內部實現自我進化並不斷反哺組織的成長,達到人才生態系統的平衡。謝謝大家。

文/邱曉芬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36氪(原標題:BOSS直聘首席科學家薛延波: 新經濟背景下,如何看待人才趨勢?| WISE 2018新經濟之王)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