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腔衛生一向小心,為何還是有「滿口缺牙」的牙周病?醫生分析:因這容易被忽略的「小問題」

2018-12-12 14:55

? 人氣

牙齒咬合不正,是牙周病的原因之一。(示意圖/Pixabay)

牙齒咬合不正,是牙周病的原因之一。(示意圖/Pixabay)

編按:明明按時刷牙、洗牙,相當注重口腔健康了,為什麼牙周病還是找上門了?可能正是因為平常不太會注意到的「咬合不正」,所導致的問題。看看這篇文章,讓專業的牙科醫生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吧。

牙齒咬合是造成牙周病的原因之一

牙周病也可能因為免疫力降低與牙菌斑以外的原因而發病,那就是咬合不良(咬合不正)這個物理性壓力所造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咬合時牙齒所承受的重量,據說門牙是十五公斤、犬齒是三十公斤、小臼齒四十~五十公斤、大臼齒六十~六十五公斤。

牙齒這麼小的部位卻可以承受這麼大的重量,其秘密便在於牙齒與齒槽骨之間的組織「牙周韌帶」。

牙周韌帶是由纖維組織所組成,就像是牙齒的坐墊一般。

這裡會吸收咬合的衝擊力,緩和對牙齒與齒槽骨的影響。正因為有牙周韌帶,所以當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可以享受食物帶來的各種咬勁與感覺。

咬合正的話,牙齒與牙周韌帶間的負荷就會均衡。但是如果出現牙齒缺損或只用一邊咀嚼等咬合不正的現象,這種均衡就會瓦解,造成某些牙齒承受過多的負擔。

如果牙周韌帶承受過度的壓力,就會逐漸受到破壞,形成「咬合外傷」。

牙周韌帶一旦遭受到破壞,牙齦便會萎縮,導致形成牙周囊袋,造成牙齒鬆動。出現咬合外傷的牙齒,容易因此而產生牙周病。

牙齒負荷的均衡如果瓦解,牙齒的基台便會歪斜,形成牙周病。

也就是說,牙周病的發生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由於牙菌斑的堆積,造成牙周病菌的感染、發炎,牙周韌帶慢慢遭受到破壞的模式。另一種則是由於咬合不正帶來過度的壓迫,使牙周韌帶遭受到破壞的模式。

儘管勤快的刷牙,但如果有咬合的問題,還是沒什麼幫助,因為咬合不正就是會引起牙周病發病。

另外,即使原本沒有咬合上的問題,但如果因為牙周病而失去齒槽骨,造成咬合障礙,也可能引起咬合外傷(二次性咬合外傷)。

牙周病會使支撐牙齒的牙周組織遭受破壞。因此如果罹患牙周病,牙周組織、尤其是齒槽骨減少了,便會使牙齒與牙根之間原本的支點往牙根方向下降。

也就是說,牙根的部分會變小,露出的牙齒部分變大,形成頭大身小的不均衡狀態。這樣一來,根據槓桿原理,只要一點點施力,便會造成牙齒整體大幅度動搖。

如果再加上發炎,由於牙齦腫脹,牙齒會出現稍微浮起的現象。因此造成上下牙齒咬合的瞬間,最初碰撞到的便是這個浮起的牙齒,當全體牙齒咬合時,這顆牙齒便會被往外側或前方推擠。

因為牙周病而有咬合外傷的牙齒,將會遭到牙齒所引發的發炎與外傷所引發的發炎雙重攻擊。而且,還會陷入容易使牙周病加速進行的惡性循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