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就安心的做吧!出錯了我來擦屁股」大學生到日本企業實習經驗談

2015-10-05 14:31

? 人氣

Sunny利用大學最後一個暑假到日本實習,體驗不同的企業文化。

Sunny利用大學最後一個暑假到日本實習,體驗不同的企業文化。

Sunny是參加今年度「保聖那國際交流Program」的實習生,這個活動每年挑選15位國際學生,台灣地區今年共有104位學生報名,只有4名通過一次面試篩選,最終由她脫穎而出,來日本進行為期兩個月的企業實習。Sunny目前就讀台大地理系、 國際關係系雙主修,有來過日本做一年的交換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她選擇來日本企業實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訪談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她前方的路雖然未知但卻不迷網。從她的應答也可以看見清楚的思維,跟對現今社會宏觀的遠見,相信她會被選上不僅僅是擁有一口流利的日文那麼簡單。Worklifeinjapan有幸邀請她在日本實習結束前做個經驗分享。

怎麼會想要實習?還是海外企業實習?

其實參加這個program有點誤打誤撞,不過畢業後到日本找工作的決心是在一年多前就已經存在的。我大四的時候到早稻田大學交換,當時雖然有試著想在企業實習,但那時候也忙於體驗人生,再加上我網路上看到實習普遍都很短,只有一兩天或一個禮拜,感覺沒什麼吸引力就作罷。但在交換的那一年真的很喜歡日本的環境,再加上自己對學術研究沒有這麼大的熱誠,所以就決定先不考慮研究所,畢業後先進入職場。所以「大學畢業後就業」跟「在日本生活」兩個概念幾乎是同時在交換時期產生,進而決定到日本工作,於是比較積極尋找有助於就業的實習計畫。

尋找過程?如何收集企業實習的相關資料?

這個計畫是無意間看到的,沒有特別去找。不過各大專院校的「AIESEC」都有提供不少海外志工跟海外實習的機會。此外台大管院有個「TIP實習計畫」有跟企業合作提供的機會讓學生報名後進行媒合。大學一年級通常忙於班上或系學會的事務,大多從大二後的暑假, 除了理工學院的學生因為屬性的不同,暑假大多都蹲在研究室做研究以外,通常我們學校的文科商科的學生們都會想辦法去找實習的機會,為進入職場跟充實履歷作準備像我在大三暑假也曾參加行政院青年發展署的公部門見習計畫,在總統府國史館有實習的經驗。這些經驗可能不見得對就職有相當直接的幫助,但是無論如何都是認識自己、認識不同業界的好機會,絕對不會是浪費時間。

可以跟我們說明這個國際交流PROGRAM嗎?(申請時間、流程內容)

去年11月在我們學校的日文系學會上看到這個的訊息,十二月中開始進行兩次的面試,隔年1月中收到「台灣代表」候選的通知,就把我們四名候選者的資料送到日本保聖那的主辦單位(広報室)去做最終審核。其實在申請的過程中不是那樣的公開化,在填寫申請表時只能簡單地勾選自己想學的技能等等。由主辦單位媒合各學生的志願、能力及人格特質後,向合作企業(如TOYOTA、帝國飯店等)推薦學生。所以一開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就算上了會被分配到哪一間企業去實習。而後大約在今年三月初左右收到企業的錄取通知,而我剛好就是被分配在主辦單位的日本保聖那裡面來做兩個月的企業實習生。四月主辦單位開始幫學生們辦理特定活動的簽證及契約簽署的相關流程。而今年從美國、中國 、台灣、印尼、越南各個國家,海選共15名的國際研習生來參與這項企業研習活動。這個活動有很多的甜頭,比如說提供免費往返機票、住宿、交通費,甚至每月還有12萬円的生活費,對於學生來說實在是一個可以累積職場經驗的前提下,在經濟上又不會有負擔。不過就是需要很早做準備,把時間空出來。

而來日之後,會在保聖那本部進行兩天的訓練。接下來的八週就進入各自的實習企業或單位工作。除了各自在單位進行實習外,我們在七月及八月各有一次集合所有Intern的研修。七月的研修主要是聽演講跟做business manner的訓練,八月我們則到公司的關聯企業所在地「淡路島」進行研修。雖然說是研修或是見學,但是其實就是去玩耍啦(笑)。這個計畫事實上是公司社會貢獻(CSR)的一部分,所以對公司來說讓外國學生認識日本文化、體驗日本職場才是關鍵。所以平日我們會在不同企業單位實習,然後研修時到農場體驗有別於東京大阪等大都市的文化,然後收穫滿滿的回家。

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現在實習單位嗎?

我實習的企業剛好就是這一次的主辦單位PASONA的広報室,其實就是我們講的公關部門。主要就是做一些接觸媒體與外界的事情,跟他們打好關係,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升企業知名度就是我們最核心的任務。

其實我真的非常感謝広報室,許多企業的實習生大多都是打雜或key資料,而PASONA則是想辦法讓我做跟他們一樣的工作。真正的以實習的身分體驗正職的工作內容。比如說像社內報的採訪與文章撰寫。對於日文撰寫一竅不通,採訪也沒有經驗的我來說,讓我單純「同行」(就是指跟在前輩旁邊,看前輩做事)對他們來說是最省事的方法。但是他們大膽的把工作全權交給我處理,隨時follow我的進度,幫我進行事前準備、協調採訪對象、修改文章內容。其實讓我做這些事對他們來說都是增加業務負擔,但是他們仍然不厭其煩的推著我前進學習。

像是有一次,我告訴我的擔當(負責人),我想練習接電話但是很害怕聽不懂或是出錯惹到客人,他笑一笑說:「大丈夫大丈夫(沒問題)!妳就安心的接吧!出錯了我來擦屁股。」

今天如果他們把我當打工的來看待,就會把他們的工作業務,那些繁瑣無謂不需要動腦筋的事情分給我做。但他們就是教我他們在做的事,然後讓我試著可以跟他們做一樣的工作,讓我真的體驗職場上的事務。而具體而言我工作的內容像是每天處理關注業界的新聞,並回報給其他同仁、對社內員工辦活動、主動approach記者來採訪以增添曝光、社內報撰寫、新聞稿撰寫翻譯、參與觀摩公司內Urban Farm的記者採訪等公關業務。

Pasona有許多子公司,進行不同的事業內容。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個叫Pasona Heartful的子公司。它是一個社會企業,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提供企業雇用身心障礙者時所需的know-how。我在這個公司看到身心障礙者有尊嚴且自信地工作,按照個人的特性分派合適的業務。看到他們提供勞力、賺取薪水,得其所償並自立更生,我覺得透過市場機制解決可能的社會問題是可行的。社會企業正在日漸被大家重視,我希望台灣人也可以反思一下這些慈善事業泛濫的領域是不是有其他的解決管道。所以我主動找了台灣幾大媒體駐日的記者,邀請他們來採訪,也順利在報紙上被刊登。這也成為實習生涯的一大成就。

實習能幫助妳接下來的就職活動嗎?

絕對有。第一個一定是日文會變比較好,特別是商業用語的應用。再來是商業禮儀方面有實際的經驗,比如說進電梯的先後順序、離開時要說「先に失礼いたします」等等,這類的事是不進公司就沒機會用到的東西。第三也幫助我接下來在找日文相關的工作也會比較有自信。這兩個月在公司跟日本人講話跟應對已經變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未來與企業面試時我相信比較不會緊張。

是什麼樣的信念幫助妳走到這一步?

其實也沒什麼信念,就是想要多看多玩多體驗。趁著年輕,時間成本還很小的時候多走走多試試,摸索自己最適合也最喜歡的東西。不過我認為我母親影響我很大。女性身兼多職並不容易,但是我認為她同時將母親與員工的角色做到滿分。

這並不是因為我母親能力超群或是天資聰穎,是她的心理素質。從小當我碰到困難而感到驚慌時,她總是一臉無所謂的說「沒關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事情發生了就是處理,總有辦法。慌張並不能解決問題,面對才行。也就是因為有母親的支持跟她教我處事態度,讓我在面對未知而感到不安時,總是能自我鼓勵然後大步向前。

想給大學新生的MESSAGE?

有想做的事情,就去。

大學四年確實會是人生很多轉捩點之前的前置作業,所以虛度四年將會是致命傷。大一大二過著「大學生」般的日子,可以多翹一點課,但要確定你翹的課是值得的。我不是要鼓勵或是不鼓勵翹課,但在做出「翹課」的決定時,要先確定這個課翹的值得。老師講課不清不楚,我自己看比較快。翹!這堂課有線上錄影再加上我那位得書卷獎的麻吉會抄筆記,而且今天這場籃球賽要是我不去我們系會輸,翹!但如果沒有經過權衡,胡亂翹課,最後猛開夜車混到及格,期末考之後腦袋空空,那麼就不值得了。

大學四年是累積經驗跟人脈的最好時機。參加社團、系上活動、多交朋友、多嘗試新東西。到了大三大四,心情跟生活都該漸漸找到自己的步伐。修一些你喜歡的課,學些想學的東西,累積一些學術資本或是社會歷練。想出國念書的人可能要念GRE,準備入學申請;想留在台灣的該進研究室看看或是對有興趣的領域多著墨;想找工作的人該找些相關產業的實習計畫,多看看不同業界的現況。

除此之外我認為有機會應該要多出國走走看看。其實出國沒有那麼困難,除了寒暑假出國旅遊外,只要努力爭取,臺灣有非常多機構與單位提供機會給年輕人出國,無論短期的計畫、留學、打工度假、就職,有各式各樣的管道可以在經濟狀況許可之下出國體驗不同文化。如此能幫助學習欣賞別人的文化,也懂得珍惜自己的好。

以下是Sunny參加的【PASONA 國際交流Program】相關資訊,若有興趣的大學生們請好好裝備自己,明年可能就是你/妳得到這個機會來日本企業實習!

計畫內容:提供海外大學生於暑期至日本企業進行兩個月的實習,認識日本企業與在地文化。並在未來成為母國與日本的橋梁,強化兩國互動與關係。
待遇:每月12萬日圓生活費,交通費另計。提供住宿,員工宿舍或是月租公寓(水電費自付)往返於母國與日本的來回機票。(原則上以單一國家為主)
募集對象:大學部、研究所外籍學生。(2016年9月後仍在學者)
募集條件:科系不限,日文程度為一般溝通~商用等級之間
申請時間:未定,但往年約在11月左右
申請方法:未定,但將有正式表格的履歷書,請定時關注PASONA TAIWAN及日本PASONA GROUP的網頁。

圖文/Michelle YU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orklife in Japan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