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身邊有一個「特別沒自信的人」…心理師胡展誥:請這樣幫助他…

2016-06-24 17:24

? 人氣

我一直以為終於能夠上台被表揚的阿明,一定也會像我們這些月考經常領獎的學生一樣迫不及待地小跑步上台。但幾秒鐘過後,現場依舊沒動靜。我轉過頭。不只是我,全校的師生也同時轉過頭看看排在我後面的阿明,那畫面至今依舊深刻而鮮明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在擠滿了師生卻鴉雀無聲的操場上,站在原地的阿明紅著臉沒有移動腳步,他唯一的動作是不斷地搓手、吐氣、再搓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故事至此,一位媽媽幫我下了個適切的結尾:「阿明習慣了自己的名字被當成壞標籤了啦,所以每次老師叫他的名字,就他會自動開始緊張、然後摩擦雙手。」她用很像本土劇演員的口氣嘆氣:「伊謀信心啊啦!」這段記憶成了我從事心理工作後,最常用來提醒自己的事:

「標籤」只是一種用來作為某種標示的工具,雖然方便,卻時常蒙蔽了其他意義存在的可能性。可怕的是,當我們不假思索地以某種標籤貼在個人身上,那個被貼標籤的對象久而久之也會用這樣的標籤來做為自我認同、並且深信不疑。有趣的是,「去標籤」的動作本身往往就能為諮商工作帶來相當顯著的正向效果。許多轉介到我這裡的兒童或青少年,我常使用不同於外界標籤的觀點來與其互動,陪伴兒童、青少年對自己有不同的看見、也建立起對自己更正向的認同。而一個能夠以正向意義來認同自己的個體,當然無須使用負面的行為來博得他人對自己的注意與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