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太過忍耐!棉花糖實驗之父打臉暢銷作家:堅持吃苦,你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2016-09-28 08:00

? 人氣

你聽過「棉花糖實驗」嗎?一個研究發現,小孩子能否克制慾望、忍住不去吃棉花糖,竟能決定他們40年以後的成就,之後這個實驗結果被暢銷作家大肆吹捧為「忍耐才能成功」,更有人藉此指責「年輕人就是不懂吃苦才會領22k」——但是,研究背後的原理並不像暢銷書說得那麼簡單!事隔10年,進行棉花糖實驗的始祖,正牌心理學教授終於出來說話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但如果不小心吃掉了,也不需要感到懊悔!

舉世聞名的棉花糖實驗


大人離開房間以後,小孩子在做些什麼呢?

1970年代,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帶領學生在史丹佛大學的附設幼稚園進行一個測試。他們讓接受測試的孩子單獨留在房間內,給他一塊棉花糖,告訴他:我會離開15分鐘,如果這段期間你沒有把棉花糖吃掉,那我就再給你一塊。

米歇爾教授之後持續追蹤這群受試者,發現驚人的結果:當初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無論是學業、經濟、健康、甚至人際關係的成就都比較高。於是一名暢銷作家把這個實驗結果寫成一系列「棉花糖理論」大談所謂成功術,要你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要多忍耐。

問題是,人類的世界真的像實驗室那樣單純嗎?

現實生活不是實驗室,等待也不見得有第二顆棉花糖

The_Ant_and_the_Grasshopper.jpg
伊索寓言中的螞蟻囤了很多食物準備過冬,結果還是分享給整天玩樂的蟋蟀了(圖/wikimedia)

「一直等待更多的棉花糖,也不是明智的選擇。」米歇爾教授認為,在棉花糖實驗的情境下,實驗者當然會信守承諾回來給孩子第二顆棉花糖,但現實世界並不像實驗室那樣單純。即使你埋首工作、辛苦存錢,通貨膨脹會讓你的錢越來越薄,也無法預料哪天銀行會倒閉,更不曉得自己哪天會突然死亡。

完全拋棄享樂的結果是,你吃不到第一顆棉花糖,第二顆棉花糖也不存在。

「熱」的情感系統與「冷」的認知系統

聽過蟋蟀與螞蟻的故事嗎?米歇爾教授認為,我們既是盡情享樂的蟋蟀,也是勤奮工作的螞蟻,這兩種個性都存在於我們得大腦構造裡。人類大腦中存在所謂「熱系統」與「冷系統」,熱系統與本能反應如性慾、食慾、恐懼有關,大腦邊緣系統內部的「杏仁核」組織能讓人在各種狀況下迅速採取行動,但不顧長期後果,正是讓我們吃掉棉花糖的原因;相對地,位於大腦前額葉皮層的冷系統與理性思考有關,能讓人採取有策略的思考,不過發育較晚,大概要到20歲以後才能完全成熟。

教授發現,大腦前額葉皮層越活躍者、成就越高,但人活著就不可能只靠認知系統過活,那樣不僅會讓人意志疲勞,也會失去熱系統帶給我們的感官刺激,失去生活的樂趣。

雖然忍住不吃棉花糖可能讓你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獎勵,但不小心吃了也沒關係,大腦中熱系統與冷系統交互作用,讓我們時而拘謹、時而享樂,這才是最能持之以恆的自我控制術!

本文部份內容經授權取材自時報出版《忍耐力:其實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耐力!棉花糖實驗之父寫給每個人的意志增強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