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也想這樣做,但是……」說這種話的人,內心其實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2015-08-27 17:31

? 人氣

除了將個體的所有生命面向當成一個統一體來看,我們還必須將一個人的人生併入社會關係脈絡一起檢視。剛出生的嬰兒很脆弱,因此需要他人的照顧。如果不去了解負責照顧孩子、彌補孩子弱勢的人,我們就無法了解這個孩子的人生風格或型態。如果我們只懂得分析孩童身體所存在的空間環境(periphery),就無法理解孩子和母親、家庭之間錯縱複雜的關係。孩子的個體性(individuality)不僅是人身上所具有的特性而已,還涉及整個社會關係的脈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且讓我們來分析不同個體身上的差異和獨特性。以左撇子小孩為例,有很多孩子可能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左撇子,因為他們一直被訓練要使用右手。他們剛開始用右手時,顯得很笨拙而不靈活,因此常常遭受斥責批評,也會被嘲笑。嘲笑別人固然不對,但事實上,大人應同時訓練小孩使用左右手。一個人是不是左撇子,從襁褓時期就看得出來:左撇子小孩使用左手的頻率多於右手。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左撇子可能會因為右手不好使而將右手視為負擔,但另一方面,他也通常會對右手和右臂產生極大的興趣,這股興趣常會顯現在用右手繪畫、寫作等。事實上,如果左撇子小孩日後比右撇子更會用右手,也不足為奇。這是因為左撇子孩子不得不對自己的右手感興趣,或可說是他們比右撇子更早覺醒。而這同時也意味著身上的不足之處導致他們接受了更多的訓練,對於發展藝術才華和能力來說,往往是一大優勢。處於這種條件下的孩子通常雄心勃勃,奮力克服自己的限制。但要是奮鬥過程太過辛苦的話,他也可能會因羨慕、忌妒他人,而引發一股更強烈而難以克服的自卑感,此時狀況就更為棘手了。也因為必須不停地奮鬥,這個孩子或許從小到大都爭強好勝、不服輸,只為了心裡的一個想法而努力:「我不可以笨手笨腳,也不能有缺陷。」然而,這樣的人往往會背負比他人更大的壓力。

sad1.jpg
左撇子通常會對右手和右臂產生極大的興趣。(圖/eefeewahfah@flickr)

孩子會遵循四、五歲時形成的人生原型,據此努力、犯錯與發展。每一個人的目標各有不同。有的孩子想成為畫家,有的孩子卻只希望能遠離這個自己適應不良的世界。旁觀者或許知道他應怎麼做才能克服自己的不足,但當事者卻不自知。況且一般而言,很少有人能用正確的方式來對孩子說明事實。

很多孩子都有眼睛、耳朵、肺臟或脾胃方面的問題。我們也發現,缺陷正好激發了他們對這方面的興趣。有個奇特的個案正好可以說明這一點:案主患有氣喘,但總在下班回家後才會發作。他四十五歲,已婚,擁有不錯的社經地位。當我們問他:「為什麼下班回家後,氣喘才會發作?」他回答:「事情是這樣的,我太太非常崇尚物質主義,而我是理想主義者,所以我們的意見總是相左。我回家後只希望能安安靜靜,好好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而我太太卻只想出門找朋友,對於我不出門這件事頗有怨言。久而久之,我的脾氣越來越壞,開始覺得喘不過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