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那麼愛把「分手」掛在嘴邊? 心理師:一句分手,背後是千萬句「別走!」

2018-11-23 09:00

? 人氣

前一陣有位朋友因為失戀向我訴苦,我以為是她被甩了,後來才得知,是她自己主動提出的分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是我沒想分手啊!我那麼說只是氣話。」她補充道:「之前每次我跟他提分手,他都會來挽留我的,為什麼這次他變了?」

提分手,僅僅是為了想被挽留,這是要冒很大風險的。或許前幾次提分手確實可以換來對方的挽留和不捨,但不斷地用分手要脅對方,最終很可能導致對方厭倦了被威脅,認為既然你這麼想分手,那就分吧……

為什麼有些人總拿分手當威脅?

事實上,威脅分手背後的原因往往不是對伴侶不滿意,而是對自己的不自信。

在著名的依戀理論中,有一個維度的依戀特徵被稱為依戀焦慮(attachment anxiety):高依戀焦慮個體在親密關係中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並極度缺乏安全感,他們如此地害怕分離,以至於所擔心的事往往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此外他們還常常為此對伴侶大發雷霆,用過激的情緒反應來獲得伴侶的關注和愛(Bowlby, 1982)。在感到壓力時,他們除了依賴對方對自己的照顧,也依賴對方提出的承諾,並依賴這種承諾建立安全感。比如,在兩人吵架時,高焦慮的一方往往會膠著地等待著對方先道歉、挽留,這才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

(圖/簡單心理提供)
(圖/簡單心理提供)

依戀焦慮真的「沒救了」嗎?

說到依戀特徵,通常我們會把它視為一種較穩定的特質,甚至作為一種標籤貼到人身上:你是迴避型,我是焦慮型,並常常試圖探討不同依戀類型的人有什麼樣的特點。

但實際上,每個人身上的依戀特徵並不是穩定不變的,新的關係經歷會不斷更新我們對自我和他人的認識,從而影響個體在不同依戀維度上的位置(Mikulincer & Shaver, 2016)。通常我們認為緩解依戀焦慮最好的方式是給予愛和支援,為其建立一個安全港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己是不安全依戀,那找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人來談戀愛就好了。

但最近的研究卻發現了這樣一個悖論:

短時間內從伴侶身上獲得依賴和承諾確實可以緩解個體當下的焦慮水準,但是從長遠看來,這反而強化了依戀焦慮(Arriaga et al., 2014)。

這意味安全的依賴和穩定的承諾並不是萬能解藥反而是種「毒品」,它可以短期緩解我們的焦慮,但是會造成更大的依賴。

而當依戀焦慮者在用分手作為威脅時,伴侶的挽回和關注立刻有效的緩解了焦慮情緒,讓依戀焦慮者感到自己是被愛著的,但同時也讓他們的「癮」越來越深,以後可能會更常用這種辦法來獲取伴侶的關注。有一天如果伴侶累了,不再試圖挽回,依戀焦慮者可能會面臨崩潰。

到底什麼才能改善依戀焦慮水準?

有些孤兒、或早年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在被送到新的寄養家庭中後,都會做出過分叛逆的舉動,他們是在不斷地試探養父母:你們是不是也會拋棄我?

同樣地,在戀愛中指責對方、鬧分手、虐待自己……這些行為背後真實的聲音是: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會愛我

依戀焦慮者總是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這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因此,若想長期減緩親密關係中的依戀焦慮,最好的方法不是得到伴侶的關注,而是解除對伴侶的過度依賴,提升自我價值感(Arriaga et al., 2017)。

高依戀焦慮者可以怎麼做?

1. 只有自己才能解決自己的情緒

緩解依戀焦慮最好的時間絕不是在鬧矛盾時,而是在平凡的日常。假如原來每天要打10次電話給對方才能夠有安全感,那麼現在請定一個小目標,每天減少到5次,然後再減少到2次、1次……有想找對方的衝動時,可以試著聽歌、散步、看書,或者找其他夥伴去玩。

這裡並不是說完全不能找戀人尋求安慰,而是在每一次只因心情不好、感到焦慮就想要黏住對方的時候,其實也就犧牲掉了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這些已經成為了維持安全感的唯一方式,甚至是一種捆綁,那麼則需要從這種捆綁中解脫出來,提醒自己:

「他不是唯一能夠解決我情緒的人,我自己才是。」

(圖/簡單心理提供)
(圖/簡單心理提供)

2. 培養自己的目標,重建自信

找一項可以獨立於伴侶進行的興趣愛好或工作,為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並為之付出努力,興趣愛好不需要多厲害,為的是讓你沉浸其中、在這個過程中體會獨立成長的樂趣,提升自我效能感和信心。

每個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不是建立在伴侶的評價和關注之上。

3. 衝突中不輕易下結論

每次吵架和鬧矛盾之後,試著覺察自己的情緒,儘量不要在情緒過激時作出任何決定和結論,人在激烈情緒下說的話通常有失偏頗:

「既然不愛我了,那我們分手吧。」

「你根本就不在乎我,你在乎的只是你自己!」

這些吵架時經常下的結論,等平靜下來之後,往往會發現根本不是自己的真心話,而後果卻很難收拾。因此試著在吵架兩天後再試圖做決定和結論。

作為高依戀焦慮者的伴侶,你可以怎麼做?

1.在適當的時間給予支持和承諾

如果你的伴侶是一個高依戀焦慮者,那麼你要做的不是在他鬧分手時挽留和肯定他,而是在平時的交往中肯定他,幫助他建立自信,鼓勵他獨立完成個人目標。

許多時候,人們會為了緩解伴侶一時的激烈情緒,而滿足對方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接納對方的情緒,這往往惡化了對方的依戀焦慮,也給自己的忍耐埋下了炸彈,總有一天會無法承受。因此,在對方情緒過激時,適當拒絕他的不合理依賴,學會理性肯定,而不是盲目接納。

2.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對方再次提出分手時,如果你知道他真實的想法並不是想分手,而是想獲得你的愛和肯定,那麼你需要把你的真實感受告訴對方:「我願意挽留這段感情,並不代表我肯定你的做法,隨意提分手我也會感到很受傷。」

你的坦白或許會給對方造成一時的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可以幫助對方思考自己的行為模式,並作出合適的調整。

(圖/簡單心理提供)
(圖/簡單心理提供)

緩解依戀焦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能有伴侶的陪伴,這段路可能會走得更安全,但每一個高依戀焦慮者,終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癒自己。

想跟大家分享《維根斯坦傳》中的一句話:

我自己只有極少的勇氣,比你少得多。

但我發現,每當我在長久的掙扎之後鼓起勇氣做某事時,

總是在事後感到自由得多、快樂得多。

希望每一位高依戀焦慮者都能在掙扎之後,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焦慮和不安,那時也許你會感到自由得多,也快樂得多。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用分手來表達「我需要你」? | 一句「分手」,背後是千萬句「別走!」)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