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明專文(下):杯酒泯仇 傳唱心曲

2015-08-14 05:50

? 人氣

然而〈杯底不可飼金魚〉的真相,終於解開了。在一九四九年首唱的節目單,我發現作詞人是陳大禹——這是長年以來不可說的祕密。但我有責任掀開這個謎,否則白色恐怖的「另一章」,必永遠沒有這一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發現顛覆了我多年來的認知,驚愕不已,不知如何善後?我告訴「少年大」王昶雄,是否可以向呂泉生求證,「少年大」二話不說,贊同我追到底!於是,我打了長途電話到美國,向呂泉生求證陳大禹其人其事——他說陳先生是劇作家,兩人還是同事,這首閩南語飲酒歌是他提出「梗概」,以酒化解恨,再由陳大禹寫詞。

陳大禹,是何許人也?自是我所關心的。本想繼續追問,但是,我不忍多說,以免呂老師有不隱之痛,只好自己找資料。

陳大禹,漳州人,是所謂「阿山」(唐山人),他比中央政府遷台還早渡海,一九四六年夏天,他從重慶經上海來到台灣,從事戲劇腳本創作,是「實驗小劇團」的重要人物。他在台北短期失業後,即參加劇運,劇場生活不到七個月--一九四七年初,便發生了驚天動地的二二八事件。

呂泉生是二二八事件的重要見證人之一,當時他在台灣廣播電台(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上班。二二八事件引起民怨,一群抗議民眾前往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今行政院)抗議,不料遭機槍掃射,驚慌中逃離的人,轉往新公園(今二二八紀念公園),搶占電台,奪取麥克風,向全台廣播,要求對抗陳儀腐敗、專橫政權,還台灣人公道。

廣播訊息傳出,民眾騷動,積壓民怨如江河日下;二二八事件是偶發的,也是必然會發生。呂泉生曾保護電台的外省同事,因為他們在路上如果唱不出日本國歌,即被認定是「阿山」,會被毆打,因為大家把氣都往外省人身上堆,而三月初,從大陸調遣軍隊的無情殺戮,更添增慘劇加驟。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一日,為慶祝「台灣光復二週年」,陳大禹的實驗小劇團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出《香蕉香》,廣告以「事實在那裡?問題在那裡?請退到客觀地位」做訴求。二二八事件才發生八個多月,陳大禹編導以「願阿山、阿海是親熱有趣的稱呼」描繪阿山(外省人)和阿海(本省人)在台灣的「情結」。依陳大禹在《台灣新生報》發表的〈破車胎的劇運〉,他對製作《香蕉香》的說法「是打算溝通過去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情感隔閡問題,事實上只是想說明一種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所引起性格上異同的誤會,而希望彼此能在愛的了解下把執偏拔掉。」《香蕉香》的劇情立意,可以說完全和〈杯底不可飼金魚〉相似,希望杯酒泯千仇!

音樂史上的懸案

陳大禹的《香蕉香》又名《阿山阿海》,是他的「台灣風景線」系列作品;以二二八事件做背景,顯見他並不認為省籍糾紛是政治問題。他作詞的〈杯底不可飼金魚〉是否為《香蕉香》而作,已難查考;而呂泉生譜曲前,雖有加入詞作的意見,但遣詞用字的細節,他未加說明。陳大禹的歌詞創作,到底有多少是呂泉生的意見?只好當「音樂史懸案」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