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又津專文:我是新二代─福建榮民爸爸╳印尼華僑媽媽

2015-08-09 06:30

? 人氣

福建榮民爸爸加上印色華僑媽媽,培養出台灣的新銳小說家,圖為陳又津全家福。(陳又津提供)

福建榮民爸爸加上印色華僑媽媽,培養出台灣的新銳小說家,圖為陳又津全家福。(陳又津提供)

陳又津:「我五歲就搭過飛機,同學都覺得很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又津,1986年出生,29歲。

住在三重,家中成員有母親和一隻貓,大學畢業後從事文字工作,幾乎每天跑步或游泳。短髮、金屬黑框眼鏡,穿著襯衫牛仔褲。比較特別的是房間裡面很少擺設或紀念品,只有櫃子、床鋪和書,看起來就像辦公室。住的地方是父親留下來的房子,附近是老社區,生活機能不錯,儘管本人覺得很方便,但對外人來說,其實是個沒有地標、過馬路要非常小心的地方。路上時常有陣頭封街,四處都掛滿了紅燈籠。

講話速度很快,口條清楚,中間夾雜很多語助詞、感嘆詞。會主動說明自己是跨國婚姻子女是大學畢業以後的事。雖然有印尼華僑媽媽和福建榮民爸爸,但只會說中文,不會說印尼話和閩北話。大致聽得懂客家話,不過和表弟用英語溝通,因為表弟不太會華文和客語。隨母親回過印尼4次,分別在5歲、12歲、22歲和28歲,福建則是12歲的時候。

訪談:

我是在上班一段時間後,辭職在家中專心寫作,不是因為拿到了優渥的版稅,而是找到了想寫的題材,不得不立刻去寫而已。真要說起來,應該比較接近那種熱愛旅行,每隔一兩年就會跑去哪裡長宿的人吧。對我來說,最棒的生活就是寫作、運動、有飯吃。這樣就非常完美了。我很喜歡看書,各式各樣的書,其中大多數是小說。因為喜歡看書,所以才試著寫書,只要有書可以看,完全不出門也沒問題。不看電視和報紙,覺得跟書比起來實在太浪費時間了,雖然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常常沒跟上話題,但大家都習慣了。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求學過程還算順利,看到最近報導說跨國婚姻子女學習遲緩,我就覺得哪有,到底是哪隻眼睛看到的啦?如果連我都有學習遲緩,那成績比我差的人算什麼東西?要比的話大家就來比好了,我從小開始參加國語演講比賽,證明父母的腔調和小孩的發音沒有絕對關係。還有,只用成績來評量人這個價值觀本來就有問題吧!

五歲就搭飛的陳又津,成了新銳小說家。(劉偉嘉攝/陳又津提供)
五歲就搭飛的陳又津,成了新銳小說家。(劉偉嘉攝/陳又津提供)

家裡只有我一個小孩,但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我媽說就算她有兩個小孩,丟了一個也是會難過的。有些事本來就不可以量化。小學以前,我常跟相同背景(榮民爸爸、印尼媽媽)的小孩玩,但現在幾乎沒有這樣的朋友,就算現在有,大概也認不出來吧。只有那些媽媽還會互相打電話,說她們的孩子現在做些什麼。除了越洋電話,我們家能和印尼有的連結不多,頂多在買衣服和鞋子的時候看到「印尼製造」,而有種支持國貨的感覺。

等我念了高中,終於發現有同學的父母也是印尼出身,一問之下,原來他們是自由戀愛的大學同學,這樣她父母雙方的身分跟我家又不太一樣。我小時候對東南亞跨國婚姻的概念,就是房子外面水泥牆上(中文)寫的:外籍新娘\保證處女\絕不加價\十八萬全包\跑掉免費再娶一位。這種情況下,實在很難跟同學說些什麼。那時候沒有人會指著我的鼻子笑我,哈哈你媽媽是外籍新娘,頂多有些懷疑地問,你媽媽是台灣人嗎?我就笑著回說你說呢。其實這世界上十之八九的問題都可以這樣回答。況且九零年代那時候華僑很多,國語說不標準的中年人也很多,沒什麼好稀奇的。我也不太喜歡問別人問題,認為如果對方想講的話,不問也會講,硬問多半只會得到很爛的答案。不過當然也有人會透過問題才發現自己想說的話,那就要看對方對你的信任度有多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