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杯咖啡溫暖社會——陳璽文

2018-11-05 15:24

? 人氣

陳璽文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但離開學校幾年後,他卻決定踏上與所學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了一位咖啡廳老闆,為了幫助別人,也是為了自己不曾認真考慮過的夢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求學一路順遂 不忘回饋社會

陳璽文年僅 32 歲,但已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經歷,高中時曾代表台灣參加奧林匹亞物理競賽,接著順利保送大學,就讀大學時便獲得了三項國際專利。在精進專業的同時也積極推廣環保,他主動向當時的新竹市長林政則提出企劃,因此發起了一場提倡使用環保杯的運動。那時的他憑著一股傻勁及執著,直接打電話至市長辦公室,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後,引起市長的關注,隨後在政府協助推動下成功讓更多人關注到此議題。

就學期間他投入於多項公益,服務地點不勝枚舉,包含世光教養院、榮民之家等等,另外還成為清大坦尚尼亞國際志工團隊的第一屆成員。在以優秀的學業成績及多項傑出的表現畢業後,陳璽文立刻被三家科技大廠錄取,最後他選擇了進行面試時使用玻璃杯,而非紙杯的公司,開啟三年研發替代役的生活。

陳璽文離開科技業,目前為咖啡廳老闆。(圖/喀報提供 黃胤綸攝)
陳璽文離開科技業,目前為咖啡廳老闆。(圖/喀報提供 黃胤綸攝)

離開科技園區 接受創業的機緣

28歲那年他毅然決然放棄科技公司百萬年薪的機會,拾起沖泡咖啡的工作,實現了十八歲時許下的其中一個夢想——做咖啡。

雖說是轉換跑道,但其實在準備創立咖啡廳之前,陳璽文就已擁有15年沖咖啡的經驗。早自高中時期他便把握了機會,與來自日本的師傅私下學習技術,對於這方面已有一番心得,但若不是因為新竹誠正中學(少年矯正學校)的孩子們給予他一個動力,這間咖啡廳大概也不會存在。

陳璽文畢業進入園區工作後,開始在誠正中學擔任導讀志工,並陪伴這群接受感化的高中生們、帶領他們學習。但近三年後,當時第一批由他輔導的孩子們正要準備假釋、回歸社會,這促使著陳璽文開始思考,究竟這些與原本生活脫節三年的孩子們真的有辦法融入社會嗎?身上被貼著標籤的他們,有辦法讓其他人接受嗎?如果缺乏機會、沒有能力就業,是否會陷入惡性循環,有朝一日又將回到這裡?

因此,陳璽文意識到自己唯一能夠給予他們的,只有做咖啡的技術。2013年,他開了第一家店——井井咖啡廳,讓之前在感化院接受輔導的學生們能在這裡一邊培養專長、一邊賺錢生活,最重要的是,試著與社會接軌。直到今日,井井咖啡廳每年仍會幫助剛從感化院出來的孩子們,目前也有幾位以前的學生已有能力自行開店,陳璽文說:「我訓練他們大約一兩年以後,就會告訴他們必須離開了。」他的目的是給孩子們一個方向或是跳板,如果沒有心思要學,或者是有其他想做的,陳璽文會鼓勵他們嘗試,也會盡自己的人脈和能力幫他們介紹,他的心態很簡單,希望孩子們再次回歸社會時,至少有一個安穩的地方。

給客人一杯咖啡 純淨如伊索比亞

生活及工作上,陳璽文從豐富的經驗中萃取自己的心得與發現,並試著讓其他人體會。在非洲時他看見當地的孩子們吃的食物很簡易,但總是用燦爛的笑容度過每一天,因此回國後沖泡來自伊索比亞及肯亞的咖啡時,他放棄講究多元層次的口感,而是執著於保留最純樸獨特的風味,希望能讓品嘗的人感受到烘焙的純粹,就像當地的純淨。

但是想當然耳,這杯咖啡也曾被客人質疑過缺少厚韻,而陳璽文堅定的回覆客人:「如果有機會踏上伊索比亞,你會發現,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後半生。」言外之意是,他們可能在無憂無慮、最快樂的青春年華就離開人世間了,就像這杯咖啡的味道一樣短暫,結束在剛入口的風味,那何必執著於將咖啡豆烘焙出所謂的層次、酸、苦和尾韻呢?對他來說,那些過度裝飾的感受是不應存在於這杯咖啡的。

咖啡廳櫃台擺放了許多瓶瓶罐罐的咖啡豆,瓶蓋上標示著風味與產地,客人徵求店員同意後便可打開,感受每種豆子獨特的氣息。(圖/喀報提供 黃胤綸攝)
咖啡廳櫃台擺放了許多瓶瓶罐罐的咖啡豆,瓶蓋上標示著風味與產地,客人徵求店員同意後便可打開,感受每種豆子獨特的氣息。(圖/喀報提供 黃胤綸攝)

井井 咖啡廳理想的模樣

陳璽文將這間咖啡廳命名為「井井」的原因,也是源自於成為志工後的感悟,他發現越是貧窮而偏遠的國家,人們間的關係越是緊密,而當台灣經濟、科技越趨進步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逐漸減少。因此他將店名取這個「井」字是因為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條平行線,他希望很多條平行線能在這裡有所交集,不論是因為咖啡、演講或活動。雖然陳璽文原先從沒想過會開立咖啡廳,但井井咖啡廳目前已順利營業五年,同時也陸陸續續擴增了店家,包含在馬來西亞開了咖啡廳及工作室,並且邁向澳洲與日本,希望帶領著員工培養國際觀、走向國際市場。

除此之外,陳璽文主張購入直接貿易的咖啡豆,只要豆子的品質良好,就算來自小莊園、數量有限,陳璽文便願意用比市場期貨價更高的費用收購,目前正聯合新竹多家咖啡廳一同採用直接貿易,雖然這樣店裡的豆子品種會不斷改變且量較少,導致他的店沒辦法做成連鎖體系,「但只要品質不變,我何必忽視農民的心血跟他們殺價?」他感慨的說。

 平日店裡晚上仍有許多人相約於店裡喝咖啡、聊天。(圖/喀報提供 黃胤綸攝)
平日店裡晚上仍有許多人相約於店裡喝咖啡、聊天。(圖/喀報提供 黃胤綸攝)

每段經驗都將匯聚成未來的力量

對於創業成功,陳璽文心存感激也很謙虛,他認為過去擔任工程師也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從中獲得了不少訓練,與做咖啡不是完全無關。工程師的工作讓他學著把事情做得很札實,面對錯誤也可以理性的分析,因此現在店裡發生問題時,他會選擇思考哪一個環節應該改進,而不是去歸咎是誰的責任。

另外,陳璽文認為高中、大學的志工經驗讓他熟悉成熟機構的運作狀況、實際行動的方法,以及擴展自己的人脈,最終這些都成了創業時最大的資本。他認為普遍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完整且雙贏企劃」的能力,這可以歸因於沒有實地服務的經驗。因為曾經實地服務,陳璽文從求學時期便了解到,不論是何種類型的團隊都應當作企業經營,就算僅身為志工,在一邊陪伴弱勢族群的同時,也可能必須一邊與店家、長官提出企劃募資、宣傳。他這一路上便是學著平衡彼此的利與弊,盡力為目標受眾提出最好的對策。

「不要害怕自己的想法不好,勇敢提出來頂多就是被打槍而已嘛。」陳璽文笑著說,的確,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一份成功的企劃,本來就需要經過磨練,如果要執行,更需要多次的討論及妥協,但真正勇於提出企劃的人卻很少。也許最後開始追尋著從沒想過的一條路,但陳璽文憑著過去累積的各種經驗,讓自己的生活和成就斐然,熱心公益的付出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而美好。

作者/黃胤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喀報,原文標題:以一杯咖啡溫暖社會——陳璽文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