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他像是聽見養父輕聲召喚,而放慢腳步」當街友成了導覽員,聽聽他的「街遊」故事

2015-07-06 18:10

? 人氣

關於人性尊嚴

後來,我與卜派坐在臺博館前的長椅上談了許久。卜派說,他以前住在收容所,所方是禁止住民攜帶外食進入的。也就是說,當他們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勞動時(街友並不等於待業者),連想要買點飲食回去享用都不行,這點讓卜派覺得,住在收容所就連最最基本的人性尊嚴也無法被滿足,還不如不住。另方面,由於街友在入住收容所前,有較長時間在城市的街頭漂泊,所以對於所方的管理方式,可能難免感到「管太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都在在顯示了收容者與被收容者之立場的不同:收容者講究有效、方便的管理,被收容者則訴求一個真正尊重、同理自己的居所。假如雙方未能進行充分的溝通,收容者無法也不願尊重被收容者,那麼兩者間的誤會甚至衝突,想必永遠都不能避免。

他也說,政府對待街友、赤貧者的態度,可謂十分被動。你有什麼問題,歡迎來找政府,但很抱歉,政府多半不會採取主動積極的作為。很諷刺地,政府可以為財團提供很多協助,卻罔顧了許許多多的低下階層人民。

所有憤怒與無奈,終化成一口氣消散無蹤

政府的態度與作為應該要更為主動積極。卜派認為,當民間組織要出國考察時,政府應該要求派員隨行,與民間組織的人員一齊向外國學習、借鏡,研擬出真的對街友有利的方案,而非浪費公帑,把出國考察當出國旅遊。

聊天的過程中,卜派時不時會很感慨地嘆息,但他的憤怒與無奈,終究化成了一口氣,消散無蹤了。

對於街友而言,臺北是一個友善的城市嗎?也許有一天,當你在臺北的街頭遇到了卜派,你可以這麼問他。我相信親切真誠的他會停下腳步,與你分享他的觀點,他的故事。

【作者簡介】倪紹恩,現就讀於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期許自己能為形形色色的臉孔寫下他們的故事,並在紀錄的過程中學習同理與謙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