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明仁天皇從不去參拜靖國神社?日本與東亞諸國的心結

2018-10-20 16:50

? 人氣

2018年8月15日,二戰日本投降73週年的紀念儀式上,明仁天皇和皇后向「全國戰沒者之靈」默哀。(圖/BBC中文網)

2018年8月15日,二戰日本投降73週年的紀念儀式上,明仁天皇和皇后向「全國戰沒者之靈」默哀。(圖/BBC中文網)

就在今年秋季日本靖國神社大祭之前,一則消息罕見地牽涉到日本天皇,讓外界關注靖國神社與天皇的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0月17至20日,是今年日本靖國神社一年一度的秋季大祭。首相安倍晉三,又一次決定不去親自參拜,選擇獻上供奉祭拜。這在外界看來,與他10月下旬即將訪問中國不無關係。

日本首相和政界人士每一次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總是遭遇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的強烈抗議。

中國認為,到靖國神社祭拜,表面上是悼念那些為日本戰死的軍人,但14名二戰期間被盟軍遠東軍事法庭判決的甲級戰犯和約2000名乙、丙級戰犯的牌位也在靖國神社,被當作「英雄」、「戰神」,因此日本政界的參拜,難脫美化日本侵略歷史、宣揚軍國史觀之嫌疑。

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放棄例行大祭期間參拜,向靖國神社供奉供品。(圖/BBC中文網)
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放棄例行大祭期間參拜,向靖國神社供奉供品。(圖/BBC中文網)

安倍晉三自2012年年底擔任日本首相以來,曾在2013年12月親自到靖國神社參拜,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

當時,包括美國駐日本大使也對安倍晉三率內閣大臣們公開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稱此舉「加劇與鄰國的緊張關係」。

自那之後,安倍晉三再也沒有親自去靖國神社參拜,但每年會在春秋例行大祭期間供奉祭品,在8月15日,即日本戰敗日供奉祭祀費。

就在今年秋季大祭之前,另一則有關靖國神社的消息,罕見地與日本天皇扯上了關係。

「妄議」天皇

靖國神社的春季大典。(圖/BBC中文網)
靖國神社的春季大典。(圖/BBC中文網)

10月10日,靖國神社表示,宮司(即神社最高負責人)小堀邦夫在今年6月的一次會議上發表「極不妥當的講話」,被日本周刊雜誌曝光後,表示將辭去職務。

日本周刊透露,小堀邦夫抱怨,明仁天皇從來不到靖國神社參拜, 「他去那些地方(二戰前戰場)越多,他跟靖國神社就越疏遠。(天皇)陛下是要毀掉靖國神社。」據報道,小堀邦夫還對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後,繼位的德仁皇太子會否參拜靖國神社不表樂觀。他說:未來的天皇「痛恨」日本「神道」宗教。

小堀邦夫如此「大不敬」「妄議」天皇的言論一齣,日本輿論大嘩。消息曝光後,小堀邦夫前往負責皇宮事務的宮內廳道歉,表示將引咎辭職。今年3月才就任靖國神社宮司一職的小堀邦夫,預計將在下旬被替換。

那些地方

日本明仁天皇雖然沒有去過靖國神社參拜祭奠戰爭中的亡靈,但多年來明仁天皇和皇后去過日本內外多個地點,悼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其中也包括陣亡的日本士兵。

2018年8月15日,在日本戰敗73週年紀念儀式上,明仁天皇發表講話,再次表示「深刻反省」。「他說,思考戰後這麼多年的和平時代,回顧歷史深刻反省的同時,我衷心希望戰爭苦難不再重演。」

2015年,明仁天皇在日本戰敗70週年的紀念儀式上,第一次對戰爭表示「深刻反省」,曾引起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

2015年4月,日本明仁天皇訪問帕勞,前往兩個二戰戰場原址,向戰爭中的死難者鞠躬。(圖/BBC中文網)
2015年4月,日本明仁天皇訪問帕勞,前往兩個二戰戰場原址,向戰爭中的死難者鞠躬。(圖/BBC中文網)
2016年1月,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在菲律賓祭掃在二戰中戰死的日本士兵。(圖/BBC中文網)
2016年1月,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在菲律賓祭掃在二戰中戰死的日本士兵。(圖/BBC中文網)

自他1989年即位至今近30年間,明仁天皇曾走訪東南亞多個二戰前戰場,為各國戰爭中的死難者祈禱,希望化解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歷史過節,締造和平、和解的形像。但他從未參拜靖國神社。這應該就是小堀邦夫抱怨的由來。

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首都東京,1869年奉明治天皇之諭而建,供奉為日本戰死的250萬軍人及軍屬的亡靈,其中絶大多數是在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死亡的日本官兵。

實際上,明仁天皇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也是遵循他父親裕仁天皇晚年的做法。

裕仁天皇(1926-1989在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非常有爭議的話題。

天皇雖然在國家事務中沒有實際權力,但是作為日本國家元首,無論是情願還是不情願,他仍然在正式層面上對日本侵華戰爭、日本發動珍珠港襲擊等重大決定表示了支持和同意。戰爭期間,為了鼓舞士氣裕仁天皇經常身著軍服。

1922年, 仍然是日本皇太子的昭和天皇(1901-1989, 左一)與英國王儲愛德華王子(1894 - 1972, 左二)。(圖/BBC中文網)
1922年, 仍然是日本皇太子的昭和天皇(1901-1989, 左一)與英國王儲愛德華王子(1894 - 1972, 左二)。(圖/BBC中文網)

1945年春,日本敗局日漸顯現不可逆轉。裕仁天皇在日本政府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似乎更傾向於主和。8月,美國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裕仁天皇選擇了停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廣播《停戰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停戰。

然而,外界對這份《停戰詔書》的內容一直有諸多分析和評論,其中包括避而不談對中國的侵略等,造成了日本國內至今對這段戰爭歷史所呈現的複雜局面。甚至有專家學者認為,《停戰詔書》埋下了部分日本人關於戰爭歷史認識與周邊國家看法不同的「伏筆」。

裕仁天皇一直參拜靖國神社,但自1978年後卻再也沒有去過。外界對裕仁天皇的這一改變有諸多揣測。

2006年7月20日,《日本經濟新聞》(Nihon Keizai Shimbun)在頭版刊登文章,通過已故前皇宮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備忘錄,披露了裕仁天皇生前對靖國神社1978年秘密合祭二戰甲級戰犯的不滿,並從此停止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國內對這樣的結論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有學者認為,裕仁天皇是出於對戰爭後果的愧疚;還有專家認為,天皇是因為對秘密合祭的程序不滿:靖國神社未經天皇首肯秘密合祭,天皇又如何能面對如此「藐視君威」?

事到如今,靖國神社,正如西方媒體所說,是東亞諸國的「眼中釘」:日本政界稍有動靜,便能牽動敏感的政治神經。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