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邊陲的藍色仙境,你知道山與海之間的絲帶國是哪嗎?

2015-07-05 18:00

? 人氣

走訪南美的邊陲之境(圖/欣傳媒)

走訪南美的邊陲之境(圖/欣傳媒)

沒有來過智利的人,就不會了解我們這顆星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傳說,上帝創世紀之初,世界一片荒蕪,地面晦暗、天空混沌,但當天堂的指令一下,一切轉眼間都完成了,僅剩下一座高山、一汪湖泊、一片沙漠以及一座森林。於是,上帝便沿著南美洲大陸邊緣逐一黏上,遂造就了這條世界盡頭的絲帶......

智利詩人聶魯達曾說:「沒有來過智利的人,就不會了解我們這顆星球。」一條又細又長的彩色絲帶,繫在安地斯山脈與南太平洋間,從北部壯闊的安地斯山脈山脊開始,旅人南北奔波於這塊地形狹長的土地上,聽著聶魯達從赤道的地方說起:一片近似火星荒瘠地表的阿塔卡馬沙漠(Desierto de Atacama)座落於此,據說這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

往世界盡頭的方向前進,經過中部溫暖的地中海型氣候,豐饒的葡萄與橄欖長在肥沃土地上,釀成智利獨有的醇厚滋味;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環繞著森林、湖泊、峽灣與冰川,在此形成四季交錯的異樣星際美景;再來到古文明遺留下的摩埃神祕島嶼,望進世界肚臍裡對著幾百年來的不解之謎發問,回聲中訴說了橫跨於38個緯度之下的智利,除了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之外,還經歷了一段弱勢民族與底層人民對抗軍事統治的漫長時期,才有今日的民主自由之聲。藉由詩與歌,人民有了自己的聲音,也形成今日走在智利街頭,隨處可見的詩歌塗鴉。而流傳下來的一首首的篇章,也就如此飄盪在這座詩人之國、山與海間的絲帶國。

阿塔卡馬沙漠 Desierto de Atacama

位於安地斯山脈山腳下的阿塔卡馬沙漠,面積廣達105,000平方公里,這裡百年沒有降雨,更不用說有季節之分,當地居民連雨傘雨衣為何物都沒聽過;日夜50度的極大溫差,全年僅有20多個有雲彩的日子,其餘皆為晴空萬里,也因此提供了良好的觀星條件。此外,據說在這片荒漠景色當中,碧綠的塞哈爾湖泊(Cejar Lagoon)提供了比死海還高的飄浮度,旅人可在上頭盡情漂浮閱讀、看報,旱鴨子一點也無須擔心下沉的危機。

清晨,動身前往塔狄歐(El Tatio)的熱間歇泉,欣賞那片白煙繚繞的景觀,這是僅此於美國黃石及俄羅斯Dolina Giezerov的世界第三大間歇泉。而在日出之後,待噴泉稍稍冷靜後,民眾還可在寒風刺骨的天氣下,嘗試下水體驗溫暖的泉水,一解旅途之疲憊。

而在阿塔卡馬與安地斯山脈的交接處,有座地形地貌酷似月球表面而得名的月亮谷(Valle de la Luna),因其千萬年間不停承受著風化和河流的侵蝕,而造成了無數奇特面貌的自然景觀,同時又因乾枯湖泊使得部分地表布滿一層白鹽,讓人彷彿有種來到外太空,一覽這片安靜、壯闊、荒涼又如夢似幻的景象。

尚未從連綿的金色荒漠、千萬種風化石頭,以及那一片被日落餘暉渲染通紅的詩意山谷中抽離,卻又跌入匯集了附近河流以及安地斯山脈雪水的阿塔卡馬鹽田(Salar de Atacama)中。這是一處沒有出口的低谷,儲藏了地球25%的鋰元素,以及大量的硼砂和鉀鹽,是僅次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Uyuni)及阿根廷薩利納斯‧格蘭德斯(Salinas Grandes)的世界第三大鹽田。
除了擁有豐富的礦產,這裡也蘊含了大量當地特有的野生動物,如智利火烈鳥、鴕鳥,以及羊駝、原駝等;如果幸運的話,或許有機會看到火烈鳥展翅飛翔,或漫步湖中,自由自在,而旅人更可從地平線的另一端等待月亮緩緩升起,瞧一眼造物主的偉大傑作。


百內國家公園 Torres del Paine

 

 

 

百內國家公園 Torres del Paine

早晨從世界盡頭之處醒來,抵達隱藏於安地斯山脈南端,號稱南美最後淨土的百內國家公園。成立於1959年的百內國家公園,占地約2,422平方公里,距離首都聖地牙哥約500公里,位於智利西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上,其往南一直延伸至麥哲倫海峽,往西則從安地斯山脈延伸到大西洋。

國家公園內匯集所有大自然的賞賜:冰川、湖泊、河流、森林及瀑布,因地處偏遠,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才得以保存數百種野生動物及美景至今,而聯合國也在1978年授與百內國家公園「世界生物保護區」的稱號。百內國家公園中的主角是百內塔(Torres del Paine)和百內角(Cuernos del Paine)這兩座百萬年前形成的花崗岩山,事實上,百內國家公園就是取主角之一的百內塔為其命名。

進入國家公園後,在各個景點中來回穿梭,主要風景是由被冰川移動時削過的海拔3,000公尺花崗岩百內群峰所組成;另外還可欣賞到大大小小無數冰河時期形成的冰蝕湖、溪流型小瀑布、甚至是百內塔西邊的格雷冰川(Glaciar Grey)、及處處可見的野生動物蹤影,其中以羊駝群最多,另外還有鴕鳥、火烈鳥、禿鷹,甚至行蹤神祕的美洲獅及其他世界上品種稀有的野生動物,在此都可嗅到牠們的蹤跡。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羊駝一點都不怕人,即使距離只有咫尺之遙,牠們也絲毫不會逃開。

復活節島 Isla de Pascua

距離南美大陸3,500多公里,孤立於南太平洋的神祕復活節島嶼,又稱為拉帕努伊島(Rapa Nui),面積僅有163平方公里,形狀呈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國家公園裡頭,有個奧龍戈(Orongo)祭祀中心,眼前碧藍的海面上可看到3座小島。在數百年前,這裡每年會在8、9月舉行鳥人祭典,部落村長需要爬下斷崖游到對面小島Motu Nui並取回一顆鳥蛋,最先回來的將成為接下來一年的國王。

而位於奧龍戈旁邊的火山拉諾庫(Rano Kau),擁有島上最大的火山口湖,直徑約1.6公里,深達11公尺,由蘆葦覆蓋了半個湖面,從間隙中可以看到清澈的湖水,閃耀著神祕光輝,誘惑著人們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距離火山不遠處,位於海邊的阿納卡伊坦加塔Ana Kai Tangata岩洞中,擁有珍貴無比的拉帕努伊文明壁畫。壁畫以紅與白為主,主要講述鳥人及其他鳥類的古老故事,可惜因年代久遠,很多已被毀壞。同時,這裡也是鳥人才有權利進入的聖地:在慶典結束後,勝出的鳥人可在這裡準備,最終在奧龍戈接受冠冕。

此外,位於東南岸的阿胡通加里(Ahu Tongariki)15座直立摩埃遺址,為復活節島上最大的巨石像群;而順著沿海的道路,可以看到被綠草覆蓋的拉諾拉拉庫山丘(Rano Raraku),這裡是採石及製造摩埃的工廠遺址,所有的巨石像都是使用這裡的凝灰石及黑曜石雕刻出來的,是如今復活節島聚集最多摩埃的地方。

在東南部的古老故事外,東北部附近還有Ahu Nau Nau,上面站立著7尊摩埃石像(Moai),而這些摩埃特別之處在於背後擁有精美的古代雕刻,但可惜的是目前只有4尊還保存著頭髮(pukao)。若繼續往下走,則會在阿胡泰皮托庫拉(Ahu Te Pito Kura)遇到號稱全島最大的摩埃,高達15公尺,重達90噸,像個大塊頭般倒臥在地。

除了摩埃,這裡的主角還有海邊的一顆被浪潮打磨得十分光滑的圓石。傳說這顆石球,是第一個抵達復活節島上的國王從故鄉Hiva帶來的,象徵著世界的肚臍或中心。傳說因為這顆石頭帶有強大磁場,號稱擁有神秘的力量,只要把額頭貼在石頭上就可以帶來好運,也因此曾是古代島民的祭祀中心。

Text|游筑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