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新語音助理講話「超有台灣味」!8題快問快答大比拚,聰明又幽默讓Siri輸慘啦!

2018-10-18 16:47

? 人氣

語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中文版終於來了,第一站就選在台灣上線,而且在溝通上很有「台灣味」。它是怎麼誕生的?又是怎麼訓練的?和Siri一較高下,誰又更聰明?(圖/唐子晴攝,數位時代提供)

語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中文版終於來了,第一站就選在台灣上線,而且在溝通上很有「台灣味」。它是怎麼誕生的?又是怎麼訓練的?和Siri一較高下,誰又更聰明?(圖/唐子晴攝,數位時代提供)

10月16日這一天,Google在台灣又跨出了兩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成為第13個Pixel手機進駐的市場,推出了第一支Google Pixel 3外,第二點則更加振奮人心——語音助理Google Assisant在2016年的I/O開發者大會首度亮相後,現在終於有了中文版本,而第一站就選在台灣上線。

這下,Android裝置終於有自己「會講中文的Siri」了。

Google助理、Siri誰聰明?

無論是從智慧音箱潮爆發,還是行動裝置語音助理發展趨勢來看,「語音」無疑有望成為下一個最自然的人機操作介面。

搭載Android 5.0以上的裝置,即日起開始可陸續使用中文版Google助理,官方表示,不久的將來iPhone也可以更新使用。(圖/Google助理官網)
搭載Android 5.0以上的裝置,即日起開始可陸續使用中文版Google助理,官方表示,不久的將來iPhone也可以更新使用。(圖/Google助理官網)

在上個月剛推出的iOS 12中,Siri不只開始有性別可選,大改以往「冷冰冰」的形象,聲音變得溫柔,還有情緒語調,更像在和「真人」在對話,透過新的「捷徑」功能,只要先設定好跟Siri講某一句話,便可讓Siri執行一系列串連好的動作。

至於Google助理,雖然在英文版上聲音多變,甚至還找來R&B歌手John Legend獻聲,但中文版目前則先採用民眾最熟悉的「Google小姐」的聲音,透過AI、機器學習醞釀了兩年,才讓中文版Google助理出道,不如來比比「內涵」,誰更聰明一些?

時下流行詞彙

 

如懿傳(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延禧演員(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像是「如懿傳」、「延禧攻略」,Siri和Google助理基本上都能辨識,但當問到「延禧攻略演員有誰」時,Google助理非常直覺地給了更多答案。

英語單詞

英文單字(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英文單字2(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兩者都不支援純英文,但若在中文中夾雜英文單詞,簡單的單詞基本上還是都可以辨識,但Google助理出錯的機率較小。

打開App,進行一串連續操作

 

放歌(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起床(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兩者都可以幫忙打開App,但若是要打開YouTube上播某一首歌,Google助理較能連貫執行;若是以判斷使用者現有狀況,給出相關資訊,像是說「我起床了」,Google助理會主動報時並給出天氣資訊,Siri不會,但這可通過Siri的捷徑功能設定。

講笑話

講笑話(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Siri和Google助理都會,也可進行輕鬆的對談。

呼喊對手的名字

喊對手的名字(圖/螢幕截圖)
左為Google助理、右為Siri。(圖/螢幕截圖)

總體來說,Google不僅直覺、也聰明不少,但若iOS用戶知道自己常常需要用到哪些功能,先到「捷徑」設定好,也能方便許多。

跟以前的「OK Google」相比,Google助理不同處在哪?

不少人可能會想,以前靠一句「Ok Google」也能透過語音來執行任務,和現在中文版的Google助理,究竟差別在哪?先來看看在發表會上,Google助理做了什麼:

過去靠一句「Ok Google」可以喚醒語音輸入,來進行搜尋,執行一些指令,像是在網頁上幫忙找答案,或是執行設定鬧鐘等日常事務。假設你説「Ok Google,我要設定鬧鐘」,當鬧鐘的設定框被叫出,如果還要用語音輸入鬧鐘到底要設幾點,則得再說一次「Ok Google」,才能再次喚醒語音輸入功能,並不能進行連貫的操作,可以說 只是透過「語音辨識」,單純的執行任務。

而現在的Google助理,同時掌握語音跟文字理解的能力,可以理解就是Android版的Siri,會透過AI跟你進行對話。 當你說「Ok Google,講個笑話給我聽」,過去只會幫你在網頁上搜尋「講個笑話給我聽」,而現在Google助理會真的講一個笑話;此外,針對Google軟體的整合與執行力也大幅提高,如要導航去某處,Google助理會直接幫跳出Google Maps執行,若要在YouTube上聽輕鬆的音樂,他就會打開YouTube後搜尋「輕鬆」頻道,不用再用手點螢幕,或是再喚醒一次語音輸入,即可執行連貫的操作。

當然,最方便的事,莫過於叫Google助理幫忙翻譯了,他會直接串連網頁的Google翻譯,並唸出來,應該也算語言最齊全的翻譯機了吧?(圖/唐子晴攝,數位時代提供)
當然,最方便的事,莫過於叫Google助理幫忙翻譯了,他會直接串連網頁的Google翻譯,並唸出來,應該也算語言最齊全的翻譯機了吧?(圖/唐子晴攝,數位時代提供)

Google AI資深研究員宋雲軒表示,Google助理以「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為基礎,透過AI、機器學習而生,所以不單單是「執行」,還有對自然語意的理解,讓Google助理判定當下該怎麼做,透過和使用者一次次的對話學習,變得更聰明,也更懂用戶。

學習語言非常難,如何讓Google助理有「台灣味」?

「20年前,Google的目標就是要彙整全球所有的資訊,讓用戶都可以存取使用,剛剛開始只是一個網頁搜尋框;到了2007年,智慧型手機問世,現在Google發現超過一半以上的搜尋都來自型裝置,其中五分之一更是用語音來完成。」宋雲軒說道。

Google助理在2016年英語版本問世後,就不斷想推出不同的語言版本到不同的市場,但介於每種語言背後,其文化底蘊博大精深,這讓執行上相當困難。若單單看最複雜的語言之一中文,到底難在哪?他舉了三點:聲調、上下文跟斷句。

中文有四聲調,即便原音相同,但聲調不同就差遠了,例如「我想要水餃」跟「我想要睡覺」;而若是面對比較長的句子,上下文的差異,也會影響解讀,如「我以前,喜歡一個人」、又如「我現在,喜歡一個人」,更別說更長的句子,斷句也影響了原意。

Google AI資深研究員宋雲軒表示,目前中文版Google助理或許可以解讀夾雜一些英語單詞的句子,但若要雙語言都支援,可以同時理解,難度太大。(圖/唐子晴攝,數位時代提供)
Google AI資深研究員宋雲軒表示,目前中文版Google助理或許可以解讀夾雜一些英語單詞的句子,但若要雙語言都支援,可以同時理解,難度太大。(圖/唐子晴攝,數位時代提供)

而Google在這2年內,需要大量的資料來進行機器學習,包括匿名使用者、自願者的數據,但並不是「中文資料」都可以,「同一個詞,在台灣、中國、馬來西亞會有不一樣的說法,我們會針對當地使用者的用法來學習,所以台灣版本,就用台灣用戶的資料來處理。」

針對語音,應該是搜集之前「Ok Google」的使用者的歷史資料來學習;若針對文字,則是用採用Google網頁上的搜尋紀錄,除了介面是繁體中文,對於用戶用語和發音的理解也都源自台灣,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上線的Google助理有股「台灣味」。

幫人打電訂餐的Duplex、智慧音箱Google Home,會來嗎?

Google助理作為自家AI代表之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今年5月I/O開發者大會上展示的新功能「Duplex」,當Google助理有了Duplex,只要跟Google助理說「幫我訂某某餐廳,兩位」,Google助理就會自己打電話完成,當遇到突發狀況,也能自然地解決,重點是還會「仿人聲」,對話之中會夾雜「嗯」、「呃」等語句中間詞語,讓電話另一頭完全聽不出來這不是真人。

這項技術限制在封閉場景中,執行一些特定的任務,因為在任務中場景涵蓋的內容夠少,讓 AI可以充分地進行深度學習,Duplex便能讓對話過程盡可能自然,電話另一端的人,可以像和另一個人說話一樣自然地交流,目前美國仍處實驗階段,Google官方表示雖然中文版暫無此計劃,但就像「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未來也不排除採用。

令人期待的是,既然中文版Google語音助理來了,那麼以語音為最主要技術的Google Home是不是也有望登台?

「目前沒辦法多做說明,我們要先進駐Android和iOS裝置,但談到Google助理進駐物聯網,智慧音箱、車聯網一直是我們深耕的方向,」雖然又是模稜兩可的官方回答,在全球智慧音箱爆發之際,台灣已經有了「遠傳愛講音箱」和「小豹AI音箱」,但一來量體不夠大、使用者資料不多,在AI語音學習上還需要時間,二來圈起的服務生態系太小,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隨著Siri、Google語音助理在「中文聽說讀寫」上更成熟,「語音」成為下一個人機介面已勢不可擋。

文/ 唐子晴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講話帶有「台灣味」的Google助理正式誕生,和Siri比誰聰明?)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