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好養型」或「要花力氣養型」?以色列父母靠1張圖神解,打造對症下藥最棒教育

2018-11-09 15:02

? 人氣

我請他們填寫這份量表,然後解釋:「這九大向度交錯分析出『好養型』、『慢吞吞型』和『需要多花些力氣養』等三種天生氣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請歐文的父母在每個向度下寫下自己小孩的程度是高或低、正向或負面。並可分出三類孩子的反應方式:

1. 好養型:規律性高、適應性好、不用花太多時間去適應新的人事物,對於新人事物的接受度高而正面,一般而言心情很好,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低到中等,容易冷靜下來。

2. 慢吞吞:活動量低,對於人事物第一次接觸的接受度低,也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適應。負面情緒的比例不見得很多,但常會抗拒或因為不願面對新挑戰而哭泣,但過了之後就很平順,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度低,要有很多刺激量才能讓他有反應。

3. 需要多花些力氣養的孩子:規律性低、調整飲食和睡眠作息很花時間、活動量很大、醒著的時候就靜不太下來。對於新人事物第一次接觸的接受度低, 也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適應。對於外界刺激反應激烈,整體而言,一整天下來負面情緒比較多。對於事情的堅持度很高,難以改變小孩的想法。

接受孩子的天生氣質

理解、接受孩子的天生氣質,是瞭解小孩的第一步,父母才會懂如何要求小孩、什麼是超過小孩能力的事,夫妻雙方也才能放下「明明我和伴侶都是這樣的人,怎麼生出的小孩竟是如此?」的心情。

父母如果和小孩天生氣質類型相同,那就比較能夠瞭解幼兒的需求。然而, 若兩者氣質差異過大,父母很容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充滿困惑和疑慮。例如,幼兒易哭、不好安撫,而父母個性卻是喜愛安靜、無法忍受長時間吵鬧,自然容易對幼兒比較沒有耐性,並產生許多焦慮。

之前我曾碰過和幼兒相處得非常挫敗的新手媽媽,產假結束前的會談,她極度焦慮、疲倦和沮喪:一部分覺得自己不夠好,沒辦法瞭解並滿足寶寶的需求; 另一部分又覺得這個寶寶是生來折磨她的,無法從寶寶身上得到她需要的回饋, 令她感到不知所措;然後,對於自己竟有如此想法,不能像其他媽媽自然地愛寶寶,感到非常愧疚;緊接著,不由得想到連親生媽媽都受不了這樣的寶寶,那托嬰中心的保姆和幼師是陌生人,會善待這個難搞的寶寶嗎?因此更加焦慮和擔心了。

然而幼教老師都很清楚寶寶的氣質相異,不同寶寶只是需要不同的教養方式而已,這時媽媽多瞭解一點寶寶的天生氣質,並稍稍調整對寶寶的期待與對待方式,便能漸入佳境了。

作者介紹│ 吳維寧

台灣雲林人,1972年出生,台灣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高中老師。2005年遠嫁以色列,重新學習新語言與新文化,並細心觀察以色列的教育哲學與風土人情。夫婿為猶太人,育有三女。目前為以色列認證幼教教師,教導四個月至大班學齡兒童,管理園內行政與帶領新教師等事務。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聽懂孩子的話:養出不畏權威、理性對話的虎刺巴小孩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