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因工廠爆炸而喪命、家族卻因炸藥事業日進斗金…諾貝爾獎創設人超諷刺的一生

2018-10-11 16:30

? 人氣

隨著諾貝爾獎最後一個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2018年的諾貝爾獎終於全數頒發完畢。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其中一位是來自日本的本庶佑教授,這也讓鄰近日本的台灣人格外關注。「諾貝爾獎」這個獎項我們從小聽到大,每當有人提到它時,大家總會對拿過這項殊榮的人肅然起敬。趁著諾貝爾獎剛頒完之際,今天就帶各位來了解一下,關於「諾貝爾獎」的點點滴滴。

一、諾貝爾獎的誕生〉5加1個獎

諾貝爾獎是依瑞典的科學家–阿佛烈.伯恩哈德.諾貝爾(瑞典語: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遺囑所設立。起初只設有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5個獎項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諾貝爾獎是屬於一年一度的獎,自1901年起,每年對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這5個領域中,「對人類利益做出最大貢獻」的人,頒予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也許你會有疑問,剛剛開頭提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怎麼沒包含在裡面?因為諾貝爾本人在世時,壓根沒想到經濟學獎的事,所以自然未在遺囑中提及。直到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為了慶祝成立300週年,出資創設了「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才成為了一般人常說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儘管經濟學獎一開始未被諾貝爾欽點,但可別就小看了這個獎項。該獎不管在評選步驟、授獎儀式等方面,都與諾貝爾獎相似。不過因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其它5獎「非同一個爸爸(諾貝爾)生的」,所以難免有些爭議。有些人認為它只不過是一個沾上「諾貝爾」光環的獎項罷了,但一般學術界仍都認爲此獎與其他諾貝爾獎地位相同,所以頒獎時,經濟學獎的得獎者也是與其他5個獎項的得獎者在同一典禮上頒授。

二、發明「矽藻土炸藥」的諾貝爾〉一家都與炸藥有關

我們可以說「矽藻土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但卻不能說「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圖/維基百科)
我們可以說「矽藻土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但卻不能說「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圖/維基百科

既然介紹了諾貝爾獎,怎麼能不介紹一下催生出該獎的「諾貝爾」本人呢。諾貝爾(1833年–1896年)誕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家中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其他多名兄弟姊妹。可惜當時家庭經濟拮据,在生活困苦的情況下,8名兄弟姊妹只剩下諾貝爾及3位兄弟存活。諾貝爾從小就展現了他的聰明,除了瑞典語,他還會法語,俄語,英語,德語和義大利語等多國語言。

提到諾貝爾,自然會想到「Dynamite」(中譯名為「黃色炸藥」或「矽藻土炸藥」),但其實不只諾貝爾一人,他們一家可以說都與「炸藥」脫不了關係。1842年時,諾貝爾的父親專門研究「魚雷」,他替俄羅斯軍方服務,因為獲利豐富,所以舉家都搬遷過去。因為父親的緣故,所以諾貝爾從小就對炸藥、地雷等會爆炸的東西特別感興趣。1862年,諾貝爾為了替父親的工廠研發新產品,所以開始著手研究硝化甘油,這便是「矽藻土炸藥」的前身。可惜在1864年卻迎來了一場悲劇,他們的工廠發生了大爆炸,弟弟埃米爾等其他人也在爆炸中喪生。

不過生為工作狂的諾貝爾並沒有因此喪氣,諾貝爾花了許多時間改良炸藥的配方,同時研發引爆裝置–雷管。對於硝化甘油的安全也進行新嘗試,最後發現使用矽藻土來混合硝化甘油,可以達到諾貝爾想要的效果。這種炸藥讓各國需要爆破的工程進度加快,加上適逢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許多開挖都要用到具有爆炸力又能安全運送的炸藥,因此訂單蜂擁而至,日進斗金,使他在10多個國家開設了多達16家的炸藥工廠。

我們可以說「矽藻土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但卻不能說「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因為早在「矽藻土炸藥」被發明出來前,炸藥這種東西早就存在了,只是還不夠穩定,無法廣泛使用。就像電燈也不是愛迪生發明的,他只是對電燈進行改良,使電燈變得更好用而已。儘管諾貝爾因炸藥的改良等發明而致富,但他其實一點也不開心。因為這些改良的炸藥,最後被大量用在戰爭上,這與信奉和平主義,極力反對戰爭的諾貝爾的想法背道而馳

三、為何沒有諾貝爾數學獎?〉諾貝爾真的對數學家情敵懷恨在心?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s)有著「數學的諾貝爾獎」的別名。(圖/維基百科)
菲爾茲獎(Fields medals)有著「數學的諾貝爾獎」的別名。(圖/維基百科

高斯(Gauss)說過:「Mathematics is the queen of the sciences.(中譯:數學是科學的皇后。)」既然數學貴為「皇后」,且與物理、化學、醫學都屬於基礎科學,為何在獎項會裡找不到它的身影?有一說法,謠傳因為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米泰萊弗勒(Mittag-Leffler)搶走了諾貝爾的妻子,所以諾貝爾懷恨在心,堅決不設立數學獎。

不過這消息並不可靠,因為依歷史記載,諾貝爾終生未娶,且沒有子嗣,所以這個說法終究只是街談巷尾的說詞罷了。另一個說法也許比較可信,因為當時早在諾貝爾獎設立之前,就已經有很有聲望的數學獎項–「菲爾茲獎(Fields medals)」存在了,所以自然沒有必要錦上添花,刻意在諾貝爾獎中再設數學獎。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毅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