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台語寫國際新聞,竟被罵「福佬沙文主義」周盈成:台灣人最會找藉口不做的事,是學台語

2018-09-20 09:00

? 人氣

周盈成接續上述那段話,「何以除根,稱之沙文。」如今華語霸權幾乎快把台語都滅了,竟然還要稱台語為沙文?「這招還真的有用,因為即使是台派,在近30年來仍舊是會害怕自己被指為台語沙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文化+)
(圖/文化+)

他說,如果「A族群對B族群講A語言是一種冒犯」的意識型態根植台灣,即使解嚴、國民黨下台了,獲得自由的台灣人竟成了不知飛的鳥,縱然情感汩汩卻自我設限。

台語向華語爭取空間這件事,周盈成鼓勵著,「多講一點就是往前邁進,比現狀好一點就是進步。」該為自己擁有「會說台語」能力感到驕傲,因為多會一種語言就是多一種能力。

如今台語文認同感升高,溝通能力卻下降,周盈成觀察,認同與能力兩者仍在拔河,「每人若能不限族群在華語以外多講些本土語言,只要溝通能力提高自然擁有選擇權。屆時人們的視野,就不再是深陷獨尊華語意識形態中的當下社會可以想像。」

「仔細想一下:你曾花過一天的時間,系統性學習台語嗎?」

「現在很多人在學英語或韓語,卻不會說台語,這不是很奇怪嗎?」無論從文化感情、字音轉譯檢視,台語和華語的關係,比起日英語與華語都親密太多,「那是我們的阿公阿嬤正在講的語言哪。」

當然,每個人沒有義務要學會台語,只不過台語在台灣社會聽到的機會可能比英語還多,若拿出學英語和韓語1%的力氣學台語,並不困難。周盈成想問,「自稱學不會台語的人,有沒有真的系統性的學過一天台語?

「我們對語言的障礙常存在自我設限的想像,一方面認為自己要會,卻又認為自己不行。台灣人最會找藉口不做的事,就是學台語了。」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心境,周盈成仍說,「機會是創造出來的。只是這句聽在學外語者耳裡分外勵志,拿來鼓勵眾人多講台語便顯生疏。」原來語言歧視並非想像,而是深不見底的事實。

(圖/文化+)
周盈成鼓勵大家要勇敢的多說台語,不要害怕被人取笑,多講就會越熟練,台語文也能越流通。(圖/文化+)

「有講語言的權利,不一定低於聽懂的權利。」

可惜說台語的環境正逐漸減少,周盈成認為,規定弱勢語言僅限於私領域,正是消滅語言的處方,一旦限縮台語使用空間只能在家使用,「回家是能講多少話?」要讓本語復振,就該思考如何增加弱勢的本土語言流傳空間。

限制一個政治場域只能講國語,便顯見弱勢語言的高低印象,「若說這不是語言的階級歧視,那是什麼呢?」周盈成再問,講這語言較俗或是華語得寫正字其他台語文隨便用火星文就好,「若這非歧視,用個名詞來稱呼,那會是什麼?」

為了要讓多數聽懂,華語被作為主要流通語言,周盈成覺得這正是在複製「只有華語才能傳播」、「只有華語才能表達思想」的思想,更是在一步步協助建立華語的霸權。

「當然不該責備任何人有此想法,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目標執行的必要,」只不過闡述一件事情讓對方知道,希望對方聽懂,「某種程度也是在符合本我利益。」周盈成指出,為了自身語言權利犧牲不被聽懂的利益,確實需要勇氣。但能在公共場合90%使用華語情況下,增加一點台語使用機會,「不怕有人聽不懂或不開心而放棄自己的語言,更是種價值觀取捨。」

細細探究,原來那些是早被時光遺忘的統治傷痕,猶未全醒,周盈成用台語文新聞擂鼓篩鑼,喚醒了我們對習焉不察的語言發展,警醒我們該有跳脫框架的思辨,讓台語文從邊緣回到中心,得到改變現狀的權力。

周盈成因為在意本土語言,所以藉台語文新聞讓語言正常化的精神延伸,堅持這個精神足以撼動台灣的未來。台語復振是方沃土,若人人踏足深入,相信不久便可開出繁花盛果,怎是一椿難事!

文/魏紜鈴
攝影/吳家昇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央社文化+(原標題:【台語文進行式】用台語寫世界 周盈成想的佮你無仝)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