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相信地球是平的、登陸月球是假的,為何人們相信陰謀論?專家:因為這些人太自戀

2018-09-21 16:41

? 人氣

世人對於大規模災難的發生,傾向於相信背後是「一小撮人」的主謀,而令人在心理上易於接受。(蘇仲泓攝)

世人對於大規模災難的發生,傾向於相信背後是「一小撮人」的主謀,而令人在心理上易於接受。(蘇仲泓攝)

2013 年,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PPP)的調查顯示,有 4% 的美國民眾投票相信蜥蝪人化身人類參與政治。「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恰恰反證謠言的盛行,為甚麼人類總是輕信謠言,面對確鑿證據依然選擇視若無睹呢?

英國根德大學心理學教授 Karen Douglas 認為這首先植根於質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懷疑政府,或者極端不信任,從演化角度來看,為了保證自身安全,我們都傾向首先懷疑其他團體」。譬如「光明會(Illuminati)」被廣泛神秘化,甚至認為這個秘密團體是控制全世界的權力核心,亦有流行小說如「達文西密碼」的推波助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接近半數的美國人相信至少一種陰謀論,譬如貓王至今依然活著,或者戴安娜王妃是被刺殺等等。但去年美國麻疹發病率突然爆發,明尼蘇達共有 75 宗確診病例,為過去 30 年最嚴重,據稱源頭是一個未接受疫苗注射的 7 歲男孩。反疫苗派普遍認為疫苗對身體有害,相信製藥公司和醫生會刻意掩飾疫苗的有害副作用,這是目前最流行陰謀論之一。同樣,反氣候變化的人也相信地球氣候並沒有變暖,他們相信氣候變暖是科學家發明出來的陰謀。還有許多人相信「地球是平的」,美國太空總署偽造登月照片,披頭四成員 Paul McCartney 早已去世,活著的只是一個替身。

當然大多數謠言並沒有太大害處。但是科學研究開始認真對待謠言及陰謀論,以找出人類的心理迎合謠言的原因,化解謠言可能導致的威脅。

為甚麼有些人容易沉迷陰謀論,相信種種匪夷所思的謠言?研究發現,這些人對於保持個人獨特個性,表現與眾不同,有一種近乎自戀的需求。他們自認為能夠接觸到罕見信息,對個別事件提出「獨家」解釋,以提升自己的社交地位。作家 Michael Billig 曾指出:「陰謀論能提供隱密、重要,而且即時有效的知識,可以令持陰謀論者立即成為有關專家,甚至擁有真正的專家也不曾擁有的知識。」

尤其是感到失控、焦慮、無助、產生危機感的時候,以陰謀論去理解世間的規律,可以調解情緒,這可以解釋為何有許多人拒絕相信大規模災難,譬如猶太人大屠殺,北韓的勞改營等。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心理學教授 Stephan Lewandowsky 解釋,世人對於大規模災難的發生,傾向於相信背後是「一小撮人」的主謀,而令人在心理上易於接受,足以對此上癮。「極端暴力事件往往是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發生的,但我們不願意接受這一事實,而更願意接受這是由一些非常有權有勢的人所精心組織的陰謀」。

學術雜誌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今年初發表的論文稱,成長環境也導致個人對陰謀論的立場有別,如果家庭不完整,與父母一方或雙方關係都淡漠的人,易於傾向陰謀論,或相信謠言。Karen Douglas 認為,與其他人相比,這些人往往會誇大威脅,這是他們的一種應對機制,可令他們的焦慮合理化。但這並不能消除焦慮,反而會令人感到更為失控,更加無助,無所適從,愈是如此,愈是相信陰謀論

持陰謀論的人,參與政治度低,投票率低,在當今信息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陰謀論的流行,可以構成真實的威脅。

但是,事實(或者科學證據)並不一定具有說服力,以事實打擊陰謀論的效果不能盡如人意,反而令人對陰謀論更加深信不疑,因為陰謀論者會認為,和他意見相反的人,正好是陰謀論的參與者。他們將推翻陰謀論的證據,視為其陰謀論更有力的證據。

陰謀論的流行,反映出社會的分裂。如果科學、事實等毫無爭議的證據也不能令人達成共識,則面對重大議題很難做出正確決定。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物理學家 David Grimes 分析陰謀論在網絡的流行規律,發現閱讀科學類新聞的人群,與閱讀陰謀論或假新聞的人群,幾乎沒有交集。他自己也常常被陰謀論所困擾,而開發了一種計算方法,以測試保密到底有多難。算法可以證明涉及掩蓋真相的人數愈多,真相敗露得愈快。

Grimes 認為,構成陰謀論的心理之一,是人性有尋找規律的傾向,在一個混沌隨機的宇宙中,人類試圖尋找規律,雖然實際上並沒有規律,但我們總是試圖把各種點連成線

陰謀論雖然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不是不能克服。挪威的一個簡單實驗證實,當受訪者完全理解文章之後再做評論,就已經能減少他們隨意發表評論的意欲 —— 即深入閱讀能夠令人冷靜,減少浮躁的言論。許多人在社交網絡上分享文章,只是留意標題,幾乎沒有了解過內容。

文/小山金明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假消息和陰謀論為何暢行不衰?)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