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過了70年,我們還是沒辦法面對歷史

2015-05-21 14:04

? 人氣

專訪龍應台(楊子磊攝)

專訪龍應台(楊子磊攝)

2014年底宣布回歸作家身分的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歷經6個月沈澱修養,日前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新辦公室,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就她長年關注的二戰歷史、台灣自我認同問題、野火30周年看國家劇烈變化、新世代挑戰等議題,提出個人看法。《風傳媒》以4個獨立主題篇章,為讀者完整呈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不存在的二戰70年周年—龍應台眼中的噤口台灣
  2. 為什麼歷史只能有一個面向?龍應台看歷史課綱問題
  3. 舊權力瓦解下的痛苦掙扎—敵人面目不明的自由台灣
  4. 《龍應台文集》去蕪存菁 《大江大海》應該還有第二集

二戰終戰70週年在台灣

70年前的5月8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要角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正式結束了戰爭,身處亞洲戰場的台灣、以及尚未播遷來台的國民政府,直到美軍先後於日本廣島、長崎投下2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跟進投降,中華民國才初嚐勝利滋味。 

1945年5月8日德軍在法國蘭斯(Reims)簽下投降書,歐戰宣告結束。
1945年5月8日德軍在法國蘭斯(Reims)簽下投降書,歐戰宣告結束。圖片來源:imgarcade.com 

那一場戰爭,台灣屬於侵略國日本的殖民地,角色在既是當時的侵略國、也是後來的戰勝國,在兩個陣營都屬於關鍵參戰國;台灣的角色如此重要,70年後卻突然噤語、失聲了,相對於中國安排許多紀念活動,台灣顯得冷清與不關心。

對此,以《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書,紀錄因國共內戰顛沛流離的台灣「外省」、「本省」兩大族群口述歷史的龍應台認為,台灣人對於二戰的結束,沒有表現太多感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台灣人自己覺得非常尷尬,對於一段歷史,不知道該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

面目模糊的自我定位

不知道從什麼位置來看代這一段歷史,所反映的核心問題,就是我們的分裂的自我認同。龍應台以當年轟炸新竹機場為例,如果是採取中國的英勇抗日角度,可以光榮地敘述當年的轟炸行動,像是機隊從對岸無聲的起飛,幾分鐘內到達機場領空,當時日本軍機都還停在機場毫無準備,機隊如何在幾分鐘內夷平機場,然後迅速回到中國機場。

台灣就沒有辦法理直氣壯地把同一個轟炸行動,當成英勇事蹟。那場轟炸行動的對象不是平民,但當炸彈丟下來,家住機場旁邊的新竹人,到底會覺得那是解放他們的英勇事蹟?還是覺得自己是被中國轟炸的犧牲者?就像這樣,我們找不到一個位置來看待這段歷史。 

1944~1945美軍轟炸新竹機場(左);新竹機場轟炸後地面留下彈坑(右)。
1944~1945美軍轟炸新竹機場(左);新竹機場轟炸後地面留下彈坑(右)。國科會美國空軍歷史研究部(AFHRA)徵集成果

共產黨霸佔抗日功勞,國軍犧牲台灣看不見

文化部長任內,龍應台參與了府院對於二戰70週年歷史反思的活動規劃,她解釋當局遭遇的難題:對於應該被紀念的英勇事蹟、或是要致敬的對象,我們不容易找到一個大家都認同的角度來處理,偏偏當時對於國軍根本就是「小癟三」的共產黨游擊隊,60年來都說抗戰是他們打的,那對犧牲慘烈的國軍來說是污衊歷史,情何以堪,府院想爭回那段歷史的詮釋權,表達對犧牲者的尊敬,但台灣當下氛圍並不在乎。

龍應台當時提議,當台灣還在為歷史定位、認同問題所苦的時候,是不是先跳脫尷尬的認同問題,以世界史的全球觀點,跟歐戰作連結,慎重看待這個中國死了好幾千萬人、日本人本身也被軍國主義奴役的血淚史。

相較於政府不好安排紀念活動的尷尬,所幸民間仍然有許多紀念活動,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預計6月發表新文集(書名暫定《重看抗戰史》),也會舉辦相關研討會,邀請不同歷史學家提出新的觀點。作家白先勇等人也都在努力,紀念這段歷史。

對於這段歷史,台灣被自己的尷尬鎖住,使得自己的觀點、聲音出不來,龍應台覺得蠻可惜的。她認為,如果說台灣在整個華文世界裡還有任何優勢,還有什麼讓人覺得自豪的,應該就是我們的文化。

「文化的意思,不就在於觀點與視角更寬闊?人文與人道精神更深厚?如果是,那怎麼會過了70年,還跳不出這個小小尷尬?使得我們沒有辦法以更深遠、真誠的態度來面對歷史。」

紀念歐戰,歐洲國家全面直視自己的靈魂

對照歐洲人紀念歐戰的方式,龍應台引用暢銷書《格雷的50道陰影》英文書名Fifty Shades of Grey即「50道層次的灰色」來形容歐洲人整理70週年歷史的紀念方式,他們讓更多層次的黑色、白色、灰色的記憶逐漸釐清,很多層面得以浮現。

二戰書籍《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的作者政治學者與文化評論家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最近發表一篇長文,提到自己(1951年生)同一輩的荷蘭人,從小到大對於二戰的歷史認知,是可惡的德國納粹,以及英勇的英、美、法國。

戰勝國的陰暗背面

英美法三國帥氣的年輕軍人,開著坦克車進城,丟巧克力糖給小孩,那種形象代表光明面。他整理這種根深蒂固的黑白觀,就像法國人戰後強調自己的愛國心,如何抵抗納粹、如何團結。

在此同時,法國人卻假裝不知道當年跟納粹合作、出賣祖國的人多得很,還有1945年後,全民如何迫害那些戰爭時期跟德國士兵在一起的女性同胞,當眾剃陰陽頭、扒光衣服遊街,也有人被殺害。類似的陰暗懦弱面,在法國人面對歷史的時候,很長時間也被鎖進抽屜裡去的。

二戰結束後,法國(左)、比利時(右)親德軍婦女戰後遭剃頭、剝光衣服遊街。
二戰結束後,法國(左)、比利時(右)親德軍婦女戰後遭剃頭、剝光衣服遊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goo.gl/3vaJlb

離歷史現場越遠,試圖抽絲剝繭釐清黑白灰的人就越多。布魯瑪跟許多作家,開始整理這些過去不見光的資料。近期比較多被揭露出來的是戰勝國蘇聯的陰暗面,當紅軍以解放盟軍一員,開著坦克車進入柏林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過去德國因為千夫所指,沒有立場講出當年有多少婦女被強暴,如今德國有更多自信,克服過去好幾十年鎖住自己的尷尬,慢慢能讓那些資料浮現出來。

歐戰結束後,德國婦女遭蹂躪殺害的黑暗歷史,卻長年不得見光。
歐戰結束後,德國婦女遭蹂躪殺害的黑暗歷史,卻長年不得見光。

龍應台特別提到,一個蘇聯士兵1945年的日記本,是1995年由家族後代所發現,1996年以俄文版發行,近期才出版其他語言的版本。日記屬於當年才20出頭的蘇聯士兵,他不帶感情的描述每一天的生活,也沒有道德指控,因此特別有參考價值。

德國婦女戰後遭凌虐迫害的黑暗歷史才浮現

當中一篇寫道,有次紅軍佔領德國北部小鎮,他看到10多個蘇聯女孩擁著一個紅軍軍官,喝得醉醺醺、嘻嘻哈哈的走進一個大農莊,那裡有許多蘇聯、波蘭等被佔領國的工人,這名軍官找出農莊的德國主人槍斃,下手前還說:「讓我們在他的妻小前槍斃他。」

日記裡這種紀錄很多,這些都是過去德國人不太敢講的歷史。專家估計戰爭末期後被強暴的德國婦女從10萬到百萬。很多人可能因為已婚身分,不願意聲張,一旦懷孕必須墮胎,又必須把事情說出來。也有很多人自殺。有人甚至找到蘇聯紅軍鼓勵士兵強暴的傳單,顯示是他們以性侵作為集體報復行動。龍應台說:

「德國、法國等國家的二戰歷史,都存在這些從前不能或不願或不忍打開的小口袋,隨著紀念戰後七十週年,更多的封閉的小口袋被打開,所謂文化的成熟,不就表現在人道精神的深厚,敢於面對歷史的真誠嗎?」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投稿《The World Post》的截圖。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投稿《The World Post》的截圖

整理潰爛傷需要真誠人道精神

終戰日不管是5月8號、或8月15日,過去代表光明、和平就來了,其實還有看不見得傷口,是全身潰爛沒有好好整理的。龍應台真的覺得,台灣人也有太多東西需要好好整理。她說:

「整理這些東西,需要開闊的心靈、跟真實的人道精神。如果沒有真實的人道精神,打開一個鎖住的口袋,都是為了眼前的權力,而不是真誠實踐人道精神信仰。我們過了70年,似乎還無法證明,自己是真誠的人道精神信仰者。每一個打開抽屜,都是為了當下可以獲取些什麼東西,而選擇性的打開。」

掉進黑暗深淵的歷史

龍應台書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16萬字全部以電腦書寫,一次在夾圖檔的過程,可能是因為不熟悉操作方式,她猛然發現:

「天吶,有一萬多字不見了,怎麼找都找不到,很慘,簡直要嚇死了,就在一頁跟下一頁之間,有個看不見的深淵,東西就掉進那個深淵裡,我不知道該怎麼把它撈出來。」

透過這個例子,龍應台想表達,二戰雖然過了70年,在中國大陸共產黨的史觀敘述裡,有太多太多的歷史,都掉在一頁跟一頁中間的深淵裡。

國軍、台藉日軍一代人的付出與犧牲消失了

而台灣人最明顯的深淵,就是國軍史的部份,因為那現在看起來,變成所謂的「跟我無關」(irrelevant ),在「跟我無關論」的主軸下,一整代人的付出與犧牲,就全部不見了。在此同時,只有他們被抹煞了嗎?不是的。

自我認同問題讓台灣無法紀念台籍日軍(左)、抗日國軍(右)的犧牲。
自我認同問題讓台灣無法紀念台籍日軍(左)、抗日國軍(右)的犧牲。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我們台灣這些年〉報導截圖 

二戰之後,那些曾經被送到印尼叢林去當兵、當伙夫的台灣年輕人、那些被當成戰犯遭判決死刑的人;那些從戰場活著回來就改朝換代以至於一輩子徹底斷裂的人,他們也掉落在一頁到一頁之間深淵不見了,那根本就是「吃人夠夠」,塞在深淵裡讓他不見、毀屍滅跡。龍應台相信:

「台灣人如果對自己的文化自豪,不應該容許這樣事情發生。很多事情核心的人道精神、人文精神,如果不生根的話,我們可能都沒有資格,說自己是進步的。」

另一個對比的例子是,大家都知道倫敦的考文垂(Coventry)是二戰期間被轟炸最慘烈的城市,1940年11月15日10個小時轟炸,568人死亡、863人重傷;其他盟軍被轟炸的情況也都比較清楚。

真誠需要動力

但德國東部德勒斯登(Dresden)1945年2月遭轟夷平,盟軍丟的燒夷彈(napalm),爆炸後會引起大燃燒,讓2萬5000平民被活活燒死,德國人卻長達半個世紀時間都不好意思大聲嚷嚷,因為自己是「壞人」。

德國東部德勒斯登(Dresden)1945年2月遭轟夷平。
 德國東部德勒斯登(Dresden)1945年2月遭轟夷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人類社會要談進步,一定是超越現實、眼前利益畫圈圈的本位主義。龍應台希望,台灣人能繼續以自己的文化為自豪,這需要具體呈現,真誠看待歷史的各個面向,但我們目前有這樣的動力嗎?她說:

「那要有真誠的心才會有動力,要安靜下來去尋找真相,而且那個真相,不是去服務於現在的目的。那種真誠,我覺得我們相當缺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