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想著「再撐一下就好」,下一秒絕對犯錯!專家公開人類很難察覺的「決策疲勞」之謎

2018-10-13 07:30

? 人氣

從小到大,你肯定有親手寫下時程規劃表的經驗,什麼時間該做好什麼事,一件接著一件,若是累了,應該可以再撐一下、再撐一下下就好⋯⋯隨著能量消耗,你可能即將掉入時間的陷阱之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日常的每一天,比起管理時間來說,更重要的是管理你的精神能量。什麼叫作管理能量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三位正在坐牢的犯人,上法庭接受審判,希望能夠獲得假釋的機會:

(圖/三采提供)
(圖/三采提供)

結果,只有一個人獲得假釋的機會,你猜猜看,是誰?

答案是,第一個犯人。

原因不只是跟他的案件本身有關,背後有另一股很強大的力量,深刻影響了法官的基本態度。是什麼呢?

答案是時間,法官聽審的時間。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和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他們分析了超過一千筆判決結果,統計發現:審判發生時的時間,與審判結果有很強烈的關係,要是犯人在早上開庭不久之後接受審判,他有將近70%的機會得到假釋;如果是下午時段,機會則降到只有10%。為什麼呢 ?

因為「做一個公正的判決」是一件很費腦力的事──一日之初,法官精神狀態比較好,可以考慮得比較完善;但,聽審時間曠日廢時後,法官很容易會陷入「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的狀態,他思考的速度會越來越慢,考慮的範圍變窄,也會越來越不耐煩。法官如果對一個案子的感覺不好,那基本上,會傾向先說NO,雖然法官仍相信自己公正審判,但其實已經明顯地有了偏見。

決策疲勞會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為什麼原本相處融洽的小兩口,忙碌一天之後,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大吵?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衝動買下一件昂貴又不實用的物品?為什麼我們在深夜無法抗拒垃圾食物的誘惑?為什麼經過了一場漫長的會議之後,還會產生出倉促的決策?

因為不管你平常多理智、多精明,你都沒有辦法像一台電腦,連續不斷地付出百分之百的腦力。

決策疲勞相關研究的學術權威、心理學者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認為,人類的心智是「有限的能量系統」,每當我們思考、決策、自我控制時,都使用了這個「心理能量系統」,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意志力。

不似一般身體的勞累有非常直接的感覺,「決策疲勞」或「精神疲勞」比較難被我們意識到,即便意識到,我們也往往會選擇忽視,覺得「再撐一會兒」就好了,但它的影響是在你不知不覺當中發生。

我們的一天,充滿了各式各樣微小的決定,從早上穿衣服,到菜市場買水果,選擇看什麼電影,每一個決定似乎都沒什麼影響,但也都需要花那麼一丁點兒的力氣,累積起來,「心理能量系統」就會有耗損。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超級市場都在結帳的地方促販零嘴、糖果?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當你逛完了整間商店,做了這麼多選擇之後,意志力已經打折扣,這時候,你看到零食往往更難以抗拒。

當你理解這一點,就更能夠設計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把最需要專心做決定的事情,放在一早精神最好的時候;如果你要訓練自己早起,那你最好前一天晚上就把衣服準備好,這樣能減少你迷迷糊糊搭配不出衣服的可能性,很多人挑著挑著,就挑回床上去了⋯⋯

要特別注意的是,有許多決定是在「潛意識」發生的,就有研究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會有潛意識的種族偏見,但不會展現種族歧視的行為,因為理性大腦會壓抑這些偏見;不過,一旦疲乏了,潛意識的偏見效果就會顯現出來,即便我們理性堅信自己是個沒有種族偏見的人

總之,當你精神逐漸疲勞,大腦就會開始尋找「捷徑」,小心!你的各種判斷也更容易受到成見、偏見影響。因此,如果你會在某些特定的時間精神能量較低,就該把關鍵的工作避開那些有陷阱的時間,好好管理精神能量,試試看,你將迎來更高效率的生活。

作者介紹│ 劉軒

作家、企業講師、廣播主持人、資深音樂人和DJ。有濃厚文人家庭背景的劉軒從大學時期開始寫作,至今出版了13本書,從《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等敘事性散文集,到《Get Lucky! 助你好運 1+2》、《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等論述性心理學力作。他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哈佛教育學院研究所,在成長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關領域受過深度學術訓練,近年來致力於將心理學「行動化」,並將積極心理學的實用觀念普及於社會。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大腦衝浪:你只需要一點心理學,衝破人生僵局!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