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驗》你真的是「積極上進」的人嗎?8題測出你的真實性格

2018-10-20 07:00

? 人氣

人的動機很複雜,以前,很多人想學醫,多少成分是因為樂於救人?多少是為了高薪和社會地位?現在許多年輕人想創業,多少是為了使命和願景?多少是為了發財?多少是因為嚮往新創團隊的lifestyle,想要自己當老闆,不再聽人使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許,我們內心的動機,連自己都搞不清楚;但我必須說,做重大的人生決定前,最好捫心自問:

「我這麼做,究竟是為了什麼?」

請你盡可能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對自己都不願意說實話,那有一天,當你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的時候,也就不要覺得奇怪。

心理學的「目標理論」(Goal Theory)將人們的動機用兩條軸線來定位,我們來試試看:請你在一張紙上,畫兩條對角的直線。在一條線的左右兩段,寫上「自我」跟「任務」;在另一條線的上下兩段,寫上「趨近」和「迴避」。

第一條軸線「任務 vs. 自我」:在「任務」的極端,一個人的動機純粹是因為對事情感到熱中,或是為了他所服務的對象,而不考慮到自己;在「自我」的極端,動機則完全自私,所做的事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

第二條軸線「趨近 vs. 迴避」:「趨近」是比較主動積極的行為,例如為了完成學位而去報名課程;但並不是所有的動機都是積極的,我們可能跟著排隊因為「不想錯過機會」,也可能為了「不要落伍」而去逼自己學一個新的技能,這些就算是「迴避」的動機。

你可以在紙上按照這兩個軸線來「定位」你過去的決定,然後再來看看是否多半落在某一個象限中。接下來,我們來認識這些象限組合。

(圖/三采提供)
(圖/三采提供)

 

「任務─趨近」(Task-Approach),如果你的動機多半都在這個象限裡,那你的心態應該比較積極上進。Good for you!

「任務─迴避」(Task-Avoidance),如果你的動機多半在這裡,那你可能覺得自己平常要很努力才能達成目標,也可能會比較常感受到壓力,自律是好的,不過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也要靈活拿捏,不要讓自己因為執著在某個目標上,錯失了眼前其他的好機會。

「自我─趨近」(Ego-Approach),這類的動機,會讓人選擇去做一些出鋒頭、炫耀的事情,它可以是很強的動機,而動力來自於渴望建立自己的地位,或是為了好強心,如果你做事情的動機多半落在這裡,可能會覺得自己有時候很有活力,但少了掌聲和舞台,或是別人監督時就會興趣缺缺。

「自我─迴避」(Ego-Avoidance),這就是當人為了要維持一個好形象,而去避免挑戰,或選擇比較不會讓自己出糗的機會,如果你的動機多半在這個象限裡的話,會比較可能感到「卡卡的」,有種伸展不開的感覺,思想和行為也比較容易消極,這時候,你可能要問自己是否太執著於完美的標準,反而不敢去挑戰夢想,不願面對挫敗?

用這張圖來檢視自己的生活、歸納內心的動機,可以從中洞察自己的心態。舉例來說,如果你發現最近做的許多事情都落在「自我─迴避」這個象限中,或許要問自己:是否外界的一些壓力,讓我感到信心不足?我是否為了要保護自己,而迴避了該做的溝通,現在,是不是該為「對」的事情發表真心意見?

測試你的心態思維

透過以下幾個小問題,請以直覺勾選,沒有正確答案,只需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

● 你天生就具備一定的智力和天分。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 智力可增加或減弱,取決於你有沒有花時間去活動你的大腦。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 你可以學習新的東西,但無法改變你天生具備的才能。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 學習新東西的過程可以增進你的智力。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 天賦與才能是你先天具備的,不是透過後天培養的。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 如果你持續練習一項技能夠久的話,你就能培養出屬於這項技能的天分與才能。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 人們會精通某項技能,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天生就對這項技能有天賦。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 人們會精通某項技能,是因為他們花很多時間去練習,不論天賦高低都是如此。

1是的   2可能吧   3不是的

計分方式

第一題:選1得0分,2得1分,3得2分

第二題:選1得2分,2得1分,3得0分

第三題:選1得0分,2得1分,3得2分

第四題:選1得2分,2得1分,3得0分

第五題:選1得0分,2得1分,3得2分

第六題:選1得2分,2得1分,3得0分

第七題:選1得0分,2得1分,3得2分

第八題:選1得2分,2得1分,3得0分

你拿到幾分呢?如果你拿到的分數高於8分,那代表你偏向「成長型心態」;如果你拿到的分數是低於8分的話,那你則是偏向「定型心態」。

「固定型心態」的人,比較關注於自我,出於保護自我,他們易於躲避挑戰,他們認為:所謂的特質(例如智力)是與生俱來的,也是難以改變的,而這些特質會與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息息相關,他們在意昔日輝煌,非常喜歡「話當年」,開口就是「當年我怎樣怎樣、我如何如何」。

「成長型心態」的人則比較關注於學習本身,他們認為,可以透過「練習」培養新能力,所以熱愛學習,勇於面對挑戰,對他們來說,生命是一趟充滿探索的旅程,有無限的機會去精進。

我們要怎麼去培養「成長型心態」呢?其實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相信,並且去「嘗試」與「練習」,甚至去「失敗」,重點是,能夠從失敗中學習。

作者介紹│ 劉軒

作家、企業講師、廣播主持人、資深音樂人和DJ。有濃厚文人家庭背景的劉軒從大學時期開始寫作,至今出版了13本書,從《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等敘事性散文集,到《Get Lucky! 助你好運 1+2》、《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等論述性心理學力作。他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哈佛教育學院研究所,在成長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關領域受過深度學術訓練,近年來致力於將心理學「行動化」,並將積極心理學的實用觀念普及於社會。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大腦衝浪:你只需要一點心理學,衝破人生僵局!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