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之島》選摘(3):奠基於勞工過勞的經濟奇蹟是恥辱

2015-05-13 05:10

? 人氣

醫師救人性命,卻也是最過勞的行業之一。(作者提供)

醫師救人性命,卻也是最過勞的行業之一。(作者提供)

台灣職場安全亮起紅燈,儼然成為「過勞之島」,除了高科技工程師、醫護、保全、駕駛等過勞高風險行業外,各行各業都暗藏「過勞死」的危機。從我們的經驗來看,「過勞」不是少數勞工的處境,也不是特定血汗工廠的案例,目前浮現的過勞案例,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隱藏看不見的過勞陷阱。台灣職場的過勞文化正在蔓延,甚至不知不覺成為職場成功的典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四年來勞保核發的過勞案件就有三百一十五件,其中有一百三十七人死亡,平均不到五天就有一名勞工過勞發病,約十天就有一名勞工因過勞而死亡。

台灣工時全球第三長

自二○○一年新版勞基法上路,當年每週工時平均降低了六小時,但台灣並沒有脫離「鐵人國家」的行列,總工時遠超過其他國家。

社工人數少工時長,連加班費都有問題。(作者提供)
社工人數少工時長,連加班費都有問題。(作者提供)

依照勞動部統計,二○一二年就業者的平均年總工時仍達二一四○‧八小時,相較於日本一七四五‧二小時、美國一七八九‧九小時、加拿大一七一○小時、法國一千四百七十九小時、德國一三九六‧六小時、英國一千六百五十四小時,台灣勞工的工時遠遠超過其他先進國家,高出了約二○%至五三%。

勞動部在二○一三年完成《我國工時狀況與國際比較研析》,報告中指出,二○一二年在全球三十個主要國家中,台灣以年總工時二一四一小時排名第三,僅次於第一名的新加坡(二四○二小時),與排居第二的墨西哥(二二二六小時)。

而韓國過去工時都是高於台灣,但五年來韓國的全年工時持續下降,共減少兩百一十六小時,直到二○一二年首次低於我國,以二○九○小時排第四名。其工時並未因近年來傲人的經濟發展而增加。

先進國家的工時普遍皆為減少的趨勢,但台灣十年來降幅極微,工時變化幾乎持平,自二○○一年法定工時降低之後,至二○一二年總共也只有減少二十四小時,降幅只有一‧一%。台灣長工時的勞動環境,在國際上鼎鼎有名,始終名列前茅。

隱藏性工時無所不在

台灣工時長,在官方統計資料上已經是國際間的普遍印象,但實際上的勞動情況,恐怕更加惡劣,因為還有「隱藏性工時」未被計入。所謂「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早已是檯面上公開的祕密。

以護理人員為例,往往是到了表訂下班時間,先去打卡後再繼續工作。醫院甚至發展出「積∕借休」的制度,用以調節護理人員的工時,規避勞動法規,反而加重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積休」是指累積平時加班的時數,日後再行補休;「借休」則是指雇主會視當日工作狀況,指定員工休假不用上班,再將休假當日的工時,從之前「積休」的加班時數中扣除,作為規避加班費的方式。

實務上,許多護理人員往往積了數百小時卻未能休假,最後醫院再以打了好幾折的金額,將積休時數買回結清,嚴重違反勞基法的加班費計算方式。

職場上,雇主也常常切割工時,造成零碎化的工時,方便彈性管理人力,但勞工作息必須不斷調整,難以充分休息。

例如,一名腦中風過勞的客運司機,發病前的工時被切割得很零碎:他每日下午兩點上班,開車到夜間十二點,但休息六小時之後,又得站上工作崗位;開了兩趟車之後,休息不久,又要上班。

依總工時來看,雇主雖然沒有違反一日十二小時的法定工時上限(含加班)。但如此零碎分散工時的安排,讓勞工無法好好休息,衍生的過勞問題,在打卡的工時數字中隱而未顯。

護理人員大概是過勞群體中最讓不忍的。(作者提供)
護理人員大概是過勞群體中最讓不忍的。(作者提供)

護理人員的畸形班表更為普遍,從大醫院至護理中心都出現這樣的情況。護理人員在一週內常常輪值二種或三種班別,包括白天班、小夜班、大夜班。因此,有些人在晚上十二點下班之後,隔天早上七點卻又得匆忙上工,繼續接白天班,常常搞得筋疲力竭,精神不濟。

近來某航空公司也爆發嚴重勞資爭議,空服員出面抗議輪班時間混亂。自二○○九年台灣與中國開放直航後,夜間航班大幅增加,光是該航空公司的夜間航班就占四成,空服員常需配合夜間工作,有些空服員曾經兩班之間僅休息十小時。有時候,空服員下午五點才下班,但隔天凌晨三點又得飛上高空。空服員睡眠不足,常常帶著佈滿血絲的雙眼上班,他們笑稱為「紅眼航班」。

此外,隨著近來科技的進步,網路的發達,以及智慧型手機、行動載具普遍,各種即時通訊軟體不斷推出。這些科技應用工具為生活帶來便利,卻也成為企業主管的遙控員工的手段。主管們常利用手機通訊軟體、電子郵件等交辦工作,造成勞工隨時都需待命,回復主管的指令,衍生出「通訊加班」的新興型態,加劇勞工過勞的風險。

被偷走的休假日

職場環境中,充斥不同類型的「隱藏工時」,勞工的實際工時常被低估。尤有甚者,部分企業還會苛扣休假時數,常見手法就是不給加班費,或者「以責任制之名,行超時工作之實」。勞工犧牲休息時間,卻拿不到加班費用,雇主惡意「竊奪」勞工的休息時數,甚至設法偷走「休假日」,這些也是助長職場過勞文化的現象。

一家知名日系化妝品公司曾出現「偷天換日」的手法,變相「偷走」勞工的休假日。因為當年度的五一勞動節,剛好碰上星期天,依法必須另行補假一天,但公司卻逕自公告,將這一天工作八小時,換算成四百八十分鐘,再平均分配到全年約兩百五十個工作天,讓員工每天可以提早兩分鐘下班。看似簡單算數的挪移,但「化整為零」的結果,員工白白損失一天休假日,提早下班的兩分鐘,員工感受不到減輕負擔,也無法達到充分休息的意義,猶如「被偷竊的假日」。

被偷走的休假日,層出不窮,過勞的處境愈來愈惡化。到最後,勞工只有自認倒楣,根本追不回來。

《過勞之島》的作者黃怡翔(左)、高有智(右)和書封。(取自作者臉書)
《過勞之島》的作者黃怡翔(左)、高有智(右)和書封。(取自作者臉書)

*作者高有智任職於原住民電視台,黃怡翎為職安連線執行長,本文選自《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社團法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出版)。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