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擺脫「考試機器」命運?美國家長用這6大標準為孩子選校,且沒有一項是升學率…

2018-09-01 07:00

? 人氣

對現有教育體制有疑慮,或是孩子個性使然,讓愈來愈多台灣父母積極為孩子尋找不同的學校。這現象舉世皆然,美國發展出更多元的學校類型,可供台灣教育界及父母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美國,以前父母都把孩子送到住家附近的公立學校,但現在有愈來愈多元化的選擇,比如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私立學校、營利學校(for-profit school)、虛擬學校(virtual school)、磁鐵學校(magnet school)、另類學校(alternative school),也可以讓孩子在家自學或參加校外自學。

學校沒有最好,只有適不適合

「好學校不一定具備某種外觀,獨立學校或特許學校也不見得會比公立學校好。」從英國搬到美國定居的教育作家肯.羅賓森指出,好學校形形色色,不限於哪一種類型,壞學校也是,「所有學校都不同,你得親自走一趟,看看那所學校是否適合你和你的孩子。」

舉例來說,加州有些高中採取玻璃外牆的超現代設計,充滿科技氣息;費城的未來學校(School of the Future)看起更像是一座博物館,而非一所高中;佛羅里達虛擬學校(Florida Virtual School)提供線上課程、沒有任何建築,都打破一般人對學校的刻板印象。

目前在美國已有好幾個州實驗教育券計畫,歐洲的一些國家也開始這麼做。如果家長和學生不喜歡住家附近的公立學校,可以使用教育券,讓孩子到特許學校或私立學校就讀,用教育券抵免學費。

公立學校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擁有多元的教育選擇似乎是件好事,但結果往往「看得到卻吃不到」。由於學校招生名額有限,熱門學校很快就被擠爆,一旦申請入學者太多,可能就必須透過抽籤、測驗成績或家庭特質做決定,不一定能到心儀的學校就讀。

對大多數的孩子和家庭來說,公立學校是他們唯一的教育機會。美國學童10個中有9個就讀公立學校,但由於太重視考試,很多公立學校已變成不快樂的地方。「教育改革真正的考驗就是,如何為公立學校創造最佳環境。」肯.羅賓森說。

美國的特許學校,指的是獨立運作的公立學校。不同於一般公立學校的是,學區不會分配學生給特許學校,學校必須設法吸引學生入學,加上不受例行性教育行政規定的約束,教學和運作也比較自由。不過,特許學校不一定比傳統公立學校來得好,有些很成功,有些則問題重重。

肯.羅賓森談到,有些家庭基於傳統特別偏好私立學校,認為孩子上私校將來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選擇私校的學生多半家庭背景優渥,而教育成效卓著的私立學校,主要是學生學習和動機受到同儕的影響。但以同樣家庭背景出身的學生來比較,公立學校學生的表現往往比私校生要來得好。

此外,還有一些基於某些理念和教育法獨立運作的學校,包括蒙特梭利、華德福、道爾頓(Dalton,以兒童為學習中心)、大視野學校(Big Picture,每位學生配一位職場教練)、KIPP學校(主要給弱勢學生,強調品格教育)、綠點(Green Dot,強調親密師生關係的小型學院)等等,各自展現了不同的教學特色。

6大要素判斷學校好壞

「不管是什麼樣的學校,最好的教育是什麼樣子?」肯.羅賓森強調,好學校應該為孩子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包括認知、情感、社會與性靈,使每一個孩子發揮最大的潛力,幫他們培養所需的能力,能走上成功之路。

家長如何判斷學校好壞?肯.羅賓森建議,可從幾個要素來看,而這些要素都和教育的品質與價值有關。

1. 課程:學生學習的內容

不管必修課、選修課或課後活動,課程安排是否廣泛、均衡、活潑?同時還要考量「潛在課程」或「隱形課程」,也就是正式課程(外顯課程)之外,對學生身心發展有影響作用的各種因素,如校園文化、同儕關係等。

2. 教學:幫助學生學習

每一個孩子都不同,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教學與學習方式應該依孩子的需求而定,所以,老師能否因材施教十分重要。好老師能啟發學生,使孩子的成就超過你的想像。

3. 評量: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

學校評量是否開放且具有參考價值很重要,不能只靠標準化測驗。好的學校應該同時實驗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量,前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定期實施,提供連續性的回饋資料,以了解學生學習成敗的原因;後者則是教學告一段落,在學期或學年結束時評估學生的學習成就。

4. 課表:學習時間與資源安排

大多數學校的課程都是固定不變的,但好學校的課表應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具彈性。藉由數位科技,愈來愈多學校得以採用彈性課表,有些學校甚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課表,並有個人評量檔案,記錄學習的情況及需要的支持。

5. 環境:學習的地方

對學生和社區而言,學校是不是一個安全且能激勵孩子學習的地方,又能否與家長、社區產生良好互動等等,都是可以考慮的因素。

6. 文化:學校倡導的價值觀與行為

另外,有少數家長透過讓孩子在家自學或在校外自學直接掌控孩子的教育。目前美國約3%學齡兒童在家自學,比率可能還會攀升。校外自學是在家自學的一種,完全不去學校上正式課程,在家自學者有10%是校外自學。

選擇自學的最大優點是,沒有人比家長更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可為孩子安排最適合的活動,在安排、組織學習計劃時也有十足的彈性。然而並非人人都適合在家自學,這也印證了「教育沒有最好的,只有適不適合」。

05-1.jpg
(圖/未來family提供)

延伸閱讀:

1. 家長篇〉5分鐘檢核教養態度:父母有6種,你是哪一種?

2. 那封空白的悔過書,幫11歲的孩子說出了什麼?

3. 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教導,讓他們不會因為一時的物欲不滿足而走偏了

4.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5. 讓孩子分擔家務的重點是「學習」,而不是「幫父母工作」

文/王惠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8 月號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