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焚」抗議的屍體,腎臟竟透著藍光?懸疑國片《引爆點》,拍出台灣財團如何謀財害命!

2018-08-02 17:25

? 人氣

今年最大膽的國片《引爆點》由吳慷仁和姚以緹主演,劇情充滿懸疑刺激,也帶出許多社會議題。(圖/牽猴子提供)

今年最大膽的國片《引爆點》由吳慷仁和姚以緹主演,劇情充滿懸疑刺激,也帶出許多社會議題。(圖/牽猴子提供)

如果去年最大膽的國片是《血觀音》,那今年大概就是《引爆點》了。這部電影由吳慷仁扮法醫、姚以緹演檢察官聯手追案,寫實呈現環境汙染、官商勾結、司法程序等,將台灣社會所有重大議題一次引爆。

《引爆點》以一場激烈的自焚抗議揭開序幕,「壯烈死諫」的漁民康文海成了對抗黑心企業的英雄,但負責解剖的周建生法醫(吳慷仁飾演),卻發現阿海的死因並不單純,遺體的腎臟甚至還「閃著藍光」,這不可思議的現象也使案情更加詭譎。而偵辦檢察官金敏照(姚以緹飾演)也在追查的過程中,發現背後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恐怕連檢調單位都「動不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牽猴子提供)
離奇「自焚」的漁民阿海(徐詣帆飾演),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圖/牽猴子提供)

「夫妻檔」查了5年,誕生史上最帶種國片!

《引爆點》的劇情探討了許多重要的社會議題,劇情構思更是長達5年之久。拍紀錄片出身的莊景燊導演、王莉雯編劇夫妻檔,當初因為一塊「發光的豬肉」得到靈感,便大膽假設「豬肉會發光,那人會不會發光?」這樣的靈機一動,成了這個龐大故事的源頭。(編按:近年來陸續有「豬肉夜晚發出螢光」的報導,專家研判可能是豬飼料中摻入過多的磷,或是被螢光桿菌感染,但以上發光方式皆與本作劇情無關)

他們歷時5年做田野調查,拜訪了法醫、鑑識專家、檢察官、環保人士等等,劇情設計一開始的走向本來只是想以「環境汙染」的議題為主,但最後卻發現政府、民代、工廠、黑白兩道等等,許多背後勢力盤根錯節在其中,故事的內容也越滾越大。導演莊景燊說:「我們就像劇中的周建生法醫一樣越查越深,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而他們也從田調到拍片的過程中,遇見了一些滿懷熱血理想的檢察官,在公餘時積極地提供專業知識,也發現許多人都有在默默關心這些議題,覺得很感動。王莉雯說:「我們也許不會去上街頭,能力也有限,但希望能透過我們能做到的方式(拍電影)來關心這個社會。

(圖/潘渝霈攝影)
拍紀錄片出身的莊景燊導演(左)、王莉雯編劇(右)夫妻檔,當初因為一塊「發光的豬肉」得到靈感。(圖/潘渝霈攝影)

為拍出海上抗議到漁村「搏感情」,大場面都來真的

「通聯關廠!還我寶港!」在烈日下,上百艘漁船載著悲憤的漁民,激情地在海上陳抗,控訴當地的工廠「通聯石化」長期造成環境汙染,危害居民健康。就在此時,一艘燃著熊熊烈火的漁船向岸邊衝過來,堤岸上一名記者趕緊舉起相機捕捉畫面,隨著焦距越拉越近,一個驚悚的景象映入眼簾「船上有人!」──

(圖/取自youtube)
一艘著火的漁船衝向岸邊,引爆一樁天大的陰謀。(圖/取自youtube)

《引爆點》的劇情對社會正義有諸多探討,為了拍出海上抗議的大場面,足足規劃了一個半月,前前後後大概動用了近千位的民眾在海上拍攝,製片組為了找臨演還有會駕駛漁船的漁民,還到漁村裡搏感情,說服大家一起出來拍電影。

而這場海上抗議在片中雖然只有3分鐘,但卻花了5天才拍好,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問題,像是船定好錨就不能再亂動,所以在船上拍攝的臨演要吃飯、上廁所,必須有接駁船穿梭其中,還要有救生船在旁待命以防落水,就連震撼的「火燒船」現場也是燒真的,花了許多時間跟精力才完成這個盛大的開場。這樣的場景對國片來說,也算一個很大的挑戰。

《引爆點》不只是電影,而是台灣社會真實的血淚…

台灣雖然沒有《引爆點》中的「高雲縣」跟「寶港村」,但電影中許多情節,都是取材自台灣發生過的真實慘案,可是編劇王莉雯卻語帶保留地說:「我沒有特別要影射哪家企業,你看完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

(圖/牽猴子提供)
編劇說:劇中的「通聯石化」並沒有影射任何企業。(圖/牽猴子提供)

環境污染問題其實一直都在,而編劇也透露,某些工廠躲避稽查的方式根本奇招百出,除了眾所皆知的賄賂送紅包,還會高薪挖腳環保局的稽查人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這些人來教工廠怎麼使檢查「表面上」合格,但這還只是最低階的方式而已。

另還有民意代表自己開環保公司,然後把有毒的泥土一層層埋在自家的土地下面,雖然土地是私人的,但地下水卻是流通的,即使這樣的作法恐怕會讓附近所有居民都一起遭殃,但還是管不著、沒人敢動。

王莉雯編劇對此說道:「這部電影的主題是犧牲,不管是犧牲自己、還是犧牲別人。」如果台灣的法治能夠好好運作,該罰就罰、該停工就停工,不要有這麼多背後的利害糾葛,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犧牲?底層民眾是否能活得更有尊嚴?也許看完這部電影,你也許會跟編劇有一樣的心情:「無力去改變現狀,但又想說些什麼」。

《引爆點》到底想引爆什麼?

面對這些不公不義,台灣人真的那麼健忘嗎?環境汙染只要發點慰問金就沒事了,檢測會過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抗議風頭一過就沒人在乎,工廠總是在媒體焦點退去後悄悄復工,使持續受到毒害的居民求助無門。

而在《引爆點》中,也赤裸地呈現這些無奈與現實,檢察官為了讓案子不被上頭壓下來,不惜違反「偵察不公開」向媒體曝光案情,而人民為了自身權益發起的抗爭,到頭來卻成了官員、民代政治算計的籌碼。莊導說:「這部片感覺就像在統整這個社會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不管是環境污染、官商勾結、還是司法程序也好,我們用戲劇化的方式去把它串起來呈現。」

藍葦華(圖/牽猴子提供)
劇中藍葦華飾演縣長,看似熱血愛民的他,背後又有什麼打算呢?(圖/牽猴子提供)

在《引爆點》的結尾,真相雖然揭曉了,但事件並沒有真正解決,就像台灣的這些議題目前也不可能完全解決一樣。王莉雯編劇表示:「如果事情這麼好解決,相信觀眾也不會接受吧!」她透過電影的結局,把這些問題還給銀幕前的觀眾去思考。

筆者認為,也許《引爆點》所要「引爆」的,並不是開場那艘著火的漁船,而是許多台灣人心中,沉睡已久的正義感。

責任編輯/陳憶慈

本篇文章共 1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6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瑜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