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仔」和鬼有何不同?中研院學者畢生鑽研,曝出台灣鬼怪文化的驚人秘密

2018-08-10 16:36

? 人氣

送別亡者,安慰生者

許多電視新聞與節目爭相問著林美容「真的有鬼嗎?」這個問題,林美容認為,無論這世界有沒有鬼,鬼都是一種文化性的存在。鬼故事存在於眾多不同的文化,反映人們對死亡的立場與看法、還有集體記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應該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鬼故事,人死後成為鬼,世界的每個角落,總有人逝去,不是一定要眼睛看得到才是真的存在。

臺灣人對鬼很有關注和感情,「祀鬼」文化風盛。臺灣人將中元普渡舉辦得十分盛大,在農曆五月十三日台北迎城隍中,城隍爺前的七爺八爺裝扮十分精緻,後面用黃色的紙錢紮起來長長的、像頭髮的物品叫做「高錢」,「高錢」具有收驚、除煞的作用。這些細緻的裝扮與隆重的場面,讓林美容認為,這是臺灣人公開展演死後世界的表現。

(圖/,研之有物提供)
神將帽子下方的黃色紙錢稱為「篙錢」。北部又稱「高錢」,客家庄則稱「長錢」。(圖/林伯奇攝影,研之有物提供)

另外,臺灣民俗活動中,有「牽亡」和「觀落陰」等儀式,這兩者都是透過靈媒,讓亡魂與陽間的人相聚。前者是靈媒帶著亡魂來到陽間,後者是讓生者跟隨靈媒的指引到陰間找尋亡魂。這些儀式也可以了解臺灣人對死後的想像,體貼地兼顧生者與亡者,林美容認為這像是一種民俗療法,撫慰生者的心靈。

死後世界的建構與種種的民俗和儀式,並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送別亡者,安慰生者」的文化思維,以及細膩的情感。

而為何臺灣人盛行「祀鬼」風氣,林美容認為這是很長的歷史脈絡。臺灣早期有許多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而這些地方正是「楚文化」的發源地。談到楚文化,就會連結到「楚人尚鬼」。林美容說,我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儀式,就是在安撫水鬼,而屈原就像是水鬼的總代表。而且南方也多水,多水的地方容易發生溺水意外,因此水鬼傳說就更加盛行。

再加上清朝時期,臺灣容易發生族群械鬥,或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衝撞政權,往往造成很多人喪命。為了安撫這些單身、無人祭祀的亡魂,集塚立祠,因此出現了許多萬應公廟。

「歹物仔」也可以變成神

「臺灣很特別,有很多陰廟,像是百姓公、大眾爺等等」林美容說。

正神與陰神的差別是:正神是生前有功德,人們基於崇公報德而奉祀的神祇;而陰神則是非正常死亡,人們基於畏懼其作祟而奉祀的神祇。還有另一個判斷方式是:陰廟只有三面牆(叫做三面壁),沒有門。林美容表示,有些陰神香火很旺,地方信眾將廟宇維持得很好,改變了當地對這些陰神的印象,也可能變成正神。像是新莊的地藏庵,拜大眾爺、地藏王,地藏王菩薩管理陰間地府,這兩位都是陰神,但香火非常旺。

此外,臺灣的文化很奇怪,「歹物仔」也可以變成神。

林美容舉了三個例子,台南的飛虎將軍也是厲鬼,透過保生大帝引薦,收為徒弟變成神。第二,神明透過「卦水香」這個儀式將水鬼收為陰兵陰將,這些神明招兵買馬後,將危害人間的鬼變成好的力量。第三,則是日本的例子,日本古代的官員菅原道真被貶官含怨而死,他死後,京都出現許多異象,傳聞是菅原道真的怨靈作祟,後來才被當作學問之神來祭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