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故事:最值得玩味的是理念

2015-04-16 15:09

? 人氣

格局決定未來的方向(圖/Leo Hidalgo@flickr)

格局決定未來的方向(圖/Leo Hidalgo@flickr)

延展互動設計概念,以旅店推廣在地設計

開設計旅館的起因在於以前我做互動設計,而互動設計無法單一成為一種產業,跟資訊一樣得跟某個領域結合;像資訊進入企業就是MIS、設計跟IT結合能變成3C產品,或者跟傳產結合可以設計出腳踏車…設計流程都有一個類似的模式,就是去思考它如何解決某個領域的某個問題,在建置prototype、驗證ok之後才成為正式的產品或服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旅館它算是蠻綜合型的物業,在出租空間之餘還可以包含很多事,也可以說它是個能佈局很多接觸點的介面,然後這些接觸點又能再轉換成產品或者提供服務,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平台。

(圖/城市故事集臉書)
玩味旅舍,Daniel(圖/城市故事集臉書)

一開始旅館地點非常難找,主要是沒有信任基礎,別人很難讓給你,如果要從一個地方重新申請執照在法規面上也是有難度。剛好那時得知有個遠親40年前曾經經營旅店,但一層一層逐年賣掉,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樓面,加上親戚年事已高、子女在海外發展,就這樣成為契機。

我們之所以決定把台灣設計文化當成核心概念,一是就互動設計來講,我們想試試用不那麼科技的東西,一樣達到互動的效果;另外就是其實台灣有很多很好的設計,當我們把旅館作為一個展示的介面,就能思考如何跨界、如何引導各國旅客參與,甚至交換彼此的文化心得,然後把成果回饋給設計師。

最終我們希望旅客可以參與自己住房的設計,他們的巧思也會被記錄下來在網站上成為一種交流的文化資料。同時間,這也是在介紹我們所有的設計師作品,因為在設計之際旅客也能了解到這些家具背後的概念跟意義。當家具變成旅遊的一部分,就不會是透過很硬的文宣閱讀過程去了解這件事,如同我們只是幫助旅客了解住宿注意事項,就把介紹台灣設計傳遞出去了;好比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沒有額外的資訊才是最好的資訊傳遞;旅客喜歡這個設計會自己去推廣,用了台灣出產的備品覺得好好用喔也都會告訴別人。

重新定義旅店價值,影響觀光產業上下游

因此建構這個平台之後,這個空間就變成實驗的場域,然後旅客可以直接提供回饋,讓設計師有做更多事的基礎。相較於設計師們每年去倫敦或紐約參展,我認為我們能提供很難得的研究資料,未來設計師可藉此得到更實際的使用族群人口描繪。如果某設計師想開發新產品,而開發的成本很大,他甚至可以只先做一個prototype放在旅館裡,要是放了半年都沒人選這個產品,或許他就不用再進行開發。

再放到更大的脈絡來看,旅館是整個旅遊和觀光產業的一環,我們把用互動設計進入當作是一個起點,也希望以後可以朝上下游延伸到相關的食衣住行體驗,或在旅遊中會發生的其他需求。但我們有個觀念跟現行的形式是有點不同的,通常客人想要什麼店家會盡可能滿足他,但我們想在主觀的前提下去誘導顧客選擇怎樣的行程,我們想推薦我們覺得好的東西給他們,不再是配合幫忙介紹團體阿里山一日遊。這也回到決定頂下這間老旅店的理由:它往東連結南西商圈是台北年輕世代的街區,往西連結到有文化底蘊的圓環迪化街,當它處在新舊中間,有更好的角度提供我們去做週邊的導覽服務,讓整體像是旅館設計業而不完全是旅館服務業。

現在我們最多香港和新加坡旅客,因為物價機票都便宜,甚至一年會來兩三次吃東西、喝咖啡、看設計的東西,他們都會說不想去西門町和101,而想找台灣在地真實的樣貌。因此我們未來也想銜接導遊的部分,現在因為旅行社惡性競爭中國遊客,包一個行程號稱零團費,台灣導遊接一個團,從保障一天2000變成一天1000,沒有達到購物金額甚至連1000都沒有。我們很希望導正這樣的做法,讓這些絕望又資深的導遊收該收的費用,用正常的方式好好帶遊客做導覽介紹,不用一環壓榨一環。

格局決定未來方向

台灣人如果只想賺台灣人的錢就完了,賺外面的錢不僅是能跨出去的方式,也會帶來反思;比如你會知道台灣人和其他國家遊客對價格的看法,蠻難過的是發現最奧的竟然是自己人,心態上還是付錢就是大爺,無限使用真的就用到無限。也很難想像竟然自由行的中國旅客人竟然會主動洗碗掃地收垃圾,素質大勝團體行的顧客;而新加坡人最乾脆,完全不議價。

我覺得藉由設計創業的理念跟使命感比較強,有一點希望make the society better。有的人會建議應該從幫忙賣掉的家具中抽成,但我們堅持不要。因為如果一旦開始抽成,人家就會覺得你是因為拿了好處,所以你推薦這個東西,這樣就無法坦率跟客觀,人家會感覺不純粹。連替我們清潔的配合單位都跟我們說過你這個配品太貴,成本應該要壓到怎樣,你們一定是不懂才會這樣做,但我們是希望連牙刷都可以是台灣設計師的作品,那個mindset是不同的。像有的人會想省一成服務費繞過air b&b直接連絡我們,其實拒絕時心中會掙扎,因為拒絕他就表示失去一個客人,但我們還是要堅持要走這個模式。

我很感謝配合的設計師們大多願意跟我們合作,倘若我這些家具都是用買的,一下子幾百萬就燒完了,最後先倒的就是我們,往後又有多少人敢做這種模式?大家都需要賺錢,有了利潤才有勇氣去做新的嘗試,但台灣如果要更好,真的不能太自利。

文/曹宇棠

專訪人物/玩味旅舍 Daniel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