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也曾違背自己的投資鐵律!前華爾街主管一席話,破解股神光環下的2個祕密

2022-12-08 10:19

? 人氣

股神巴菲特的盛名在1990年代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圖/取自flickr)

股神巴菲特的盛名在1990年代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圖/取自flickr)

「巴菲特今年買的這支股票報酬率133%」、「股神再加碼599萬股西方石油」,你是否在看見這些新聞後,就跟著巴菲特一起無腦投資,小心你可能賺錢不成反虧損!曾任華爾街美銀證券前副總裁的國際金融專家陳思進,揭密巴菲特股神光環下的祕密,提醒大眾在跟著專家投資前,最重要的就是理性判斷。

每年春天,在股神華倫.巴菲特的旗艦公司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都會擠滿幾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忠實信徒。他們豎起耳朵渴望在股神的發言中捕捉到發財的真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菲特的盛名在1990年代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人們將1930年出生在美國奧馬哈的巴菲特稱為「奧馬哈先知」,2008年他超越當時的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茲成為世界首富。巴菲特所堅持的價值投資理念被媒體廣為傳頌,無數散戶視他為偶像,對股神的一言一行頂禮膜拜。

巴菲特也曾是我的偶像。記得1994年畢業後,我正在華爾街找工作。一次面談接近尾聲的時候,面試官和我閒聊:「誰是你的偶像?」我脫口而出:「華倫.巴菲特。」沒想到,這位未來的上司一臉訕笑,反問我:「你確定?」我斬釘截鐵的答道:「我肯定!」他看看我,詭異的笑著說:「但願吧。」

當時我並不明白那位上司的反應,在工作了數十年終於看清了華爾街的遊戲規則之後,我才徹底理解他當年對我回答的質疑。如果把當下的華爾街比做江湖,巴菲特和索羅斯便是玩得最好的「武林大師」。一位好似道貌岸然、聲東擊西的「君子劍」岳不群,另一位則像極了一諾千金、指哪裡打哪裡的「採花大盜」田伯光。儘管兩者都武藝超群、手段高明,但風格卻截然不同。

這兩位大師就像資本江湖的「東邪西毒」。不過,在大眾眼裡,真性情的投機大戶索羅斯是「資本市場大壞蛋」,而慈眉善目的股神巴菲特則是具有道德準則的「謙謙君子」。

但是,這世上真的有股神嗎?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們喜好的持有期就是永遠(Our favorite 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換個大家熟悉的說法,也就是他那眾所周知的投資策略─「買入並長期持有」。

可巴菲特的言行並不一致,他出爾反爾、聲東擊西、指南打北,說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可以說是「兵不厭詐」。

舉例來說。自1957年到1969年12年間,巴菲特管理著一支避險基金,他的個人資產從10萬美元增長到了2,600萬美元,這是他財富成倍增長最快的時期。那時他交易活躍,甚至還玩套利交易,與「買入並長期持有」毫不相干。或許有人會為他辯解,那是他的原始積累,賺第一桶金必須這樣。

然而縱觀巴菲特超過半個世紀的投資生涯,他真正長線並重倉持有的股票總共才七檔,絕對不超過他全部資金(最多時)的20%,最低時甚至連10%都不到。更何況他還是那七家公司的大股東,可說是擁有這幾家公司,而按監管規定,其所持股是不能隨便拋售的。因此,股神的「長期持有」不足為奇。

更諷刺的是,巴菲特一再警告衍生性金融商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是堅決反對的。可事實上,他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是衍生商品最大的玩家之一,目前依然持有600多億美元的衍生產品合約!

知識點1:光環之下的內線交易

2011年春,巴菲特的前得力助手索科爾(David Sokol)因涉嫌內線交易,令巴菲特也捲入內線交易的醜聞中。巴菲特和索科爾都將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傳訊和調查。

索科爾一直被外界視為巴菲特的準接班人。在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3月14日以90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路博潤公司之前,他就先買入其股票。粗略估算,索科爾每股盈利30美元,帳面上獲利近300萬美元。

我在華爾街做了很久全球金融市場的證券交易監控,深知這類內線交易只有初學者才會犯。其實,但凡在投資銀行做過的都知道,投資銀行從業人員,甚至其家屬,他們所有的證券交易帳戶就只能在自己公司內部開設,而且時刻被監管部門所監控,更不能隨便交易與自己公司有業務或將有業務往來的公司證券,在買賣之前必須先向監管部門申報,在獲得了事先批(preclearance)後才可交易股票,否則就是內線交易,輕則罰款被裁,重則坐牢。而索科爾事先曾向巴菲特主動報告了這些交易,可巴菲特卻對索科爾這樣低級的「內線交易」不以為然,力挺索科爾,其潛台詞是:「不必大驚小怪。」後來,巴菲特意識到這樣做不妥,於是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譴責起索科爾來了。

也許你到處都能讀到巴菲特平民出身、白手起家、節儉持家的事蹟,但你知道他的父親曾是美國參議院議員和國會金融委員會成員嗎?你知道他曾在加拉古納海灘豪擲400萬美元買超豪華別墅嗎?你知道他在1989年購買價值 1,000萬美元的私人飛機嗎? 也許你認為花自己賺的錢無可厚非,但你該開始學會質疑,學會立體的看一個人,學會在聽名人發言的時候多問一個為什麼。

說穿了,金融市場從來就沒有聖人,更沒有神仙。資本一進入市場就帶著原罪,每一分錢都滲透著血和淚。老謀深算如巴菲特,這次何以陰溝裡翻船? 只有一種解釋:內線交易做慣了,他根本就不把索科爾的行為當一回事。

這也正應了巴菲特自己的名言:「如果你看見廚房裡有一隻蟑螂,那裡面肯定不只一隻!」現在,你看清這個問題了嗎? 資本市場的金字塔上方,藏匿著的正是金融大戶。

知識點2:漫談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縱觀半個世紀以來,能夠入巴菲特法眼、並重倉投入的公司,其實並不多。他投資的最主要特點,是著眼於傳統產業而很少接觸新興產業,比如高科技類的股票,並且在每個行業中只選擇表現極佳,以及前景最好的前二、三家公司。

舉例來說。他投資的保險公司,是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的通用再保險公司,以及蓋可保險公司(GEICO,美國最大的汽車保險業公司之一);因為保險公司有著穩定的現金流,通過精算嚴密的計算,風險可控,獲利可期。在日用品和消費品方面,他投資了最著名的可口可樂(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持有近 10% 的股權,是最大的股東)、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強生公司等;這類公司基本上不受經濟週期影響,能夠源源不斷的帶來可觀的獲利。在金融領域,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是美國運通(金融服務業內最有價值品牌的公司)、富國銀行(全球最大市值的銀行之一)、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美國第 7 大銀行)的最大股東。而在高科技公司方面,巴菲特早期唯一投入的只有IBM,在2011年曾持有8.5%股權,是當時最大的股東。可是後來巴菲特承認:「投資IBM是我錯了。」

這筆投資巴菲特投入了130多億美元,但不斷虧損,結果用將近6年的時間,以清倉而告終,換來了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教訓,更堅定了他再也不投資無法確認投資價值──高科技公司的信念。

因此,對於巴菲特來說,無所謂錯過了投資Google、亞馬遜和臉書,而是堅持持有像可口可樂、通用再保險公司、美國運通那樣的能夠不斷做大的傳統公司。至於所謂「高科技FANG」四大家中的蘋果公司,巴菲特也是到了蘋果成熟之後才投入的。因為,他已經確定蘋果可持續獲利的前景了,因為在巴菲特來看,蘋果公司已經更像一家消費品公司,而不僅僅只是高科技企業。

此外,巴菲特也明確點明:買比特幣的人和投入黃金一樣,只能指望著它價格上升,通過價格之差來獲利,那就只是投機的賭博行為!和投入一家公司,希望著這家公司的蛋糕不斷做大,投資者都能獲利的投資行為是無關的。

總之,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其實非常清晰,追根究柢,就是多投資、少投機、甚至不投機。再特別提一下,目前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帳面上有1,000多億美元的現金,這充分說明了,如果沒有值得投入的資產,巴菲特寧願以現金為王,也絕不輕易投機!

作者介紹|陳思進

集結華人思想和歐美視野的國際金融專家

紐約大學高級金融專業進修班畢業,紐約市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曾任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和納斯達克(NASDAQ)高級金融軟體開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證券投資部副總裁、美國銀行證券集團(BofA Securities)副總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原標題:神話背後的巴菲特)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