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真的靠價值投資致富?股神投機內幕:只長期持有7檔股票、用套利賺260倍

2022-11-24 09:40

? 人氣

巴菲特真的靠價值投資致富?(美聯社)

巴菲特真的靠價值投資致富?(美聯社)

新聞案例

蘋果股價盤後暴跌 7%:巴菲特損失 28 億美元(新浪科技 2019 年 01 月 03 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京時間 1 月 3 日上午消息,由於蘋果股價在週三盤後交易中暴跌逾 7%,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可能會在週四遭受大約 28 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根據 FactSet 的資料,波克夏.海瑟威持有 2.525 億股蘋果股票,該股週三收盤價為每股 157.92 美元。截至當天收盤時,巴菲特的蘋果股票市值約為 398.7 億美元。

蘋果 CEO 提姆.庫克(Tim Cook)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宣布,由於 iPhone 營收不及預期等一系列因素,該公司將下調第一季度財報預期。隨後,蘋果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大幅下挫。

在蘋果發布聲明後,其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約 7%,每股下跌約 10 美元。截至當地時間下午 5 點 20 分,這家科技巨頭的股票盤後交易價格接近 147 美元。

這一跌幅導致波克夏.海瑟威持有的蘋果股票市值跌至 371億美元左右,一夜之間可能出現 27.7 億美元的損失。

儘管巴菲特通常不喜歡科技股,但他還是在 2017 年 2 月首次宣布波克夏.海瑟威購買蘋果股票(編按:波克夏在 2016 年 Q1 首次買蘋果股票)。蘋果股價比去年同期下跌了 15% 以上。但波克夏.海瑟威的其他主要持倉同樣表現不佳。

在金融領域,美國銀行占波克夏.海瑟威投資組合的 11%,該股較去年同期下跌 17%。富國銀行則下跌 23%。這兩家公司在波克夏.海瑟威的持倉中僅次於蘋果。

與此同時,占投資組合 1.9% 的摩根大通也同比下跌約 8%。第四大持倉可口可樂占投資組合的 10%,該股在過去 12 個月中上漲了 3%。而美國運通則下跌了 3%。

新聞解讀

看懂財經新聞的四大原則:

一、特別關注壞消息。 新聞中的壞消息為,蘋果股價暴跌逾7%,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可能遭受大約 28 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二、專家的話正確聽。 眾所周知,巴菲特很少投資高科技、網路公司,之前高科技大公司只投資了 IBM,後來放棄了,認賠退出。不過,近年來,他開始不斷投資蘋果,許多投資者以為好像這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相違背。其實不然。巴菲特之所以很少投資高科技、網路公司,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堅守他的投資原則:不懂不投資!

而投資蘋果,完全符合他的投資原則。例如,投資高效的公司,營運越簡單越好、擁有長期戰略、好業務超過好管理的公司,而蘋果目前兩者兼有,且巴菲特傾向投資美國公司。巴菲特開始投資蘋果公司時,蘋果已經成熟了,巨大的成長潛力明顯可見。巴菲特買入並長期持有( Buy and hold),且不斷的加碼增持,太正常了。

三、分清投資和投機。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其實非常清晰,就是多投資、少投機,並且「買入並長期持有」。

四、回歸常識來判斷。金融市場從來就沒有聖人,更沒有神仙。巴菲特或許具有平民出身、白手起家、節儉持家的事蹟,但在他市場上的成功,某部分還是來自於華爾街的把戲。

與本則新聞相關的財經知識

每年春天,在股神華倫.巴菲特的旗艦公司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都會擠滿幾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忠實信徒。他們豎起耳朵渴望在股神的發言中捕捉到發財的真經。

巴菲特的盛名在 1990 年代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人們將 1930 年出生在美國奧馬哈的巴菲特稱為「奧馬哈先知」,2008 年他超越當時的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茲成為世界首富。巴菲特所堅持的價值投資理念被媒體廣為傳頌,無數散戶視他為偶像,對股神的一言一行頂禮膜拜。

巴菲特也曾是我的偶像。記得 1994 年畢業後,我正在華爾街找工作。一次面談接近尾聲的時候,面試官和我閒聊:「誰是你的偶像? 」我脫口而出:「華倫.巴菲特。」沒想到,這位未來的上司一臉訕笑,反問我:「你確定? 」我斬釘截鐵的答道:「我肯定! 」他看看我,詭異的笑著說:「但願吧。」

當時我並不明白那位上司的反應,在工作了數十年終於看清了華爾街的遊戲規則之後,我才徹底理解他當年對我回答的質疑。如果把當下的華爾街比做江湖,巴菲特和索羅斯便是玩得最好的「武林大師」。一位好似道貌岸然、聲東擊西的「君子劍」岳不群,另一位則像極了一諾千金、指哪兒打哪兒的「採花大盜」田伯光。儘管兩者都武藝超群、手段高明,但風格卻截然不同。

這兩位大師就像資本江湖的「東邪西毒」。不過,在大眾眼裡,真性情的投機大戶索羅斯是「資本市場大壞蛋」,而慈眉善目的股神巴菲特則是具有道德準則的「謙謙君子」。

延伸閱讀:巴菲特、貝佐斯…全球10大富豪都是靠股票致富!他道出有錢人與普通人投資心態的差異

但是,這世上真的有股神嗎? 巴菲特果真如此「正點」?

那中國散戶的 35 億美元是怎麼被掠走的?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們喜好的持有期就是永遠(Our favorite 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換個大家熟悉的說法,也就是他那眾所周知的投資策略─「買入並長期持有」。

可巴菲特的言行並不一致,他出爾反爾、聲東擊西、指南打北,說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可以說是「兵不厭詐」。

舉例來說。自 1957 年到 1969 年 12 年間,巴菲特管理著一支避險基金,他的個人資產從 10 萬美元增長到了 2,600 萬美元,這是他財富成倍增長最快的時期。那時他交易活躍,甚至還玩套利交易,與「買入並長期持有」毫不相干。或許有人會為他辯解,那是他的原始積累,賺第一桶金必須這樣。

然而縱觀巴菲特超過半個世紀的投資生涯,他真正長線並重倉持有的股票總共才 7 檔,絕對不超過他全部資金(最多時)的 20%,最低時甚至連 10% 都不到。更何況他還是那 7 家公司的大股東,可是說是擁有這幾家公司,而按監管規定,其所持股是不能隨便拋售的。因此,股神的「長期持有」不足為奇。

更諷刺的是,巴菲特一再警告衍生性金融商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是堅決反對的。可事實上,他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是衍生商品最大的玩家之一,目前依然持有 600 多億美元的衍生產品合約!

再看個和中國有關的例子。一貫堅稱「只買不拋」的股神, 2003 年首次購得價值 5 億美元的中石油股票。消息一經公布,便有成千上萬的股神追隨者相繼跟進,他們緊攥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拋。資本江湖的弟子們太迷信投資大師的策略了,以為只要跟著「師傅」,自己的「武藝」一定精進,更以為只要握緊「股神」選中的股票,就等於吃了定心丸。

「股神」果然不負眾望,「苦苦守候」了 4 年,等他的「信徒」差不多都進場了,便在 2007 年 7 月悄悄拋售了最初買進的中石油股票。單單這一筆,「股神」就從中國散戶身上奪走 35 億美元。應該說,「股神」所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中國股民的巨大虧損,真可謂「一將成名萬骨枯」 ! 試問,「謙謙君子」岳不群,在得到《辟邪劍譜》(相當於巴菲特的「只買不賣」)的武林祕笈後,會與他的門徒分享嗎?

知識點 1:光環之下的內線交易

2011 年春,巴菲特的前得力助手索科爾(David Sokol)因涉嫌內線交易,令巴菲特也捲入內線交易的醜聞中。巴菲特和索科爾都將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傳訊和調查。

索科爾一直被外界視為巴菲特的準接班人。在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 3 月 14 日以 90 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路博潤公司之前,他就先買入其股票。粗略估算,索科爾每股盈利 30 美元,帳面上獲利近 300 萬美元。

我在華爾街做了很久全球金融市場的證券交易監控,深知這類內線交易只有初學者才會犯。其實,但凡在投資銀行做過的都知道,投資銀行從業人員,甚至其家屬,他們所有的證券交易帳戶就只能在自己公司內部開設,而且時刻被監管部門所監控,更不能隨便交易與自己公司有業務或將有業務往來的公司證券,在買賣之前必須先向監管部門申報,在獲得了事先批准( preclearance)後才可交易股票,否則就是內線交易,輕則罰款被裁,重則坐牢。而索科爾事先曾向巴菲特主動報告了這些交易,可巴菲特卻對索科爾這樣低級的「內線交易」不以為然,力挺索科爾,其潛台詞是:「不必大驚小怪。」後來,巴菲特意識到這樣做不妥,於是態度 180 度大轉彎,譴責起索科爾來了。

其實,好些金融大戶就是靠做內線交易才能賺那麼多。而巴菲特這條金融大戶,真的是金融市場最後的「聖人」嗎? 回首 2008 年,美國財政部長鮑爾一通電話請求巴菲特出手救助高盛,講明政府會出手救美國國際集團(AIG)。當時救助雷曼只需 10 億美元,救高盛需要 50 億美元,他為何不救雷曼,救高盛? 答案再明顯不過了,政府救活了美國國際集團,高盛自然就喘過了氣。這不是內線交易是什麼? 這對普通投資者公平嗎?

也許你到處都能讀到巴菲特平民出身、白手起家、節儉持家的事蹟,但你知道他的父親曾是美國參議院議員和國會金融委員會成員嗎? 你知道他曾在加拉古納海灘豪擲 400 萬美元買超豪華別墅嗎?你知道他在 1989 年購買價值 1,000 萬美元的私人飛機嗎? 也許你認為花自己賺的錢無可厚非,但你該開始學會質疑,學會立體的看一個人,學會在聽名人發言的時候多問一個為什麼。

說穿了,金融市場從來就沒有聖人,更沒有神仙。資本一進入市場就帶著原罪,每一分錢都滲透著血和淚。老謀深算如巴菲特,這次何以陰溝裡翻船?只有一種解釋:內線交易做慣了,他根本就不把索科爾的行為當一回事。

這兩件事也正應了巴菲特自己的名言:「如果你看見廚房裡有一隻蟑螂,那裡面肯定不只一隻!」現在,你看清這個問題了嗎? 資本市場的金字塔上方,藏匿著的正是金融大戶。

知識點 2:漫談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2018 年 5 月 5 日,「股神」華倫.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召開第 53 次股東大會,4 萬多名巴菲特的粉絲從世界各地趕了過去,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回答了股東、記者和分析師的提問。除了在現場的 1 萬多名中國粉絲,中國更是有無數的投資者們徹夜未眠,在網路上觀看直播影片。顯然,他們都想從巴菲特那裡獲得投資祕笈。

因為,在過去的 50 多年裡,巴菲特以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超過 20%(只有 2 年虧損)的長期穩定收益,創下了史無前例的投資奇跡,也使得巴菲特成為 2008 年全球首富(目前排名第二),由於他的絕大多數財富來自股市,股神之稱當之無愧。不過,巴菲特畢竟是凡人,是人就總會犯錯,他的投資理念漸漸的開始受到質疑。

比如,在這次股東大會上,一位來自紐約的 8 歲小女孩向巴菲特提問,引起在場所有人的特別關注。她問道:「我已經成為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 2 年了。為什麼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很多投資,已偏離早期輕資產的投資理念,尤其是為什麼要投資伯靈頓北方鐵路公司(BNSF),而不是輕資產的公司,像是持股更多在美國運通公司? 」

巴菲特聽了女孩的提問,先是一怔,然後才笑著解釋說:「這個問題實在把我難倒了⋯⋯長期以來,波克夏.海瑟威偏好能帶來資本報酬的公司,比如喜斯糖果、美國運通。這些公司的收益非常好,而且保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購買 BNSF 這家公司,是為了更好的進行資本配置,當時的這個價格非常合理。」

事實上,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言,投資輕資產公司談何容易,尤其是價錢尚且合理的輕資產公司,比如像蘋果這樣的高科技高報酬公司,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他的潛台詞很明顯,高科技公司良莠難辨,前景更難進行價值評估。

縱觀半個世紀以來,能夠入巴菲特法眼、並重倉投入的公司,其實並不多。他投資的最主要特點,是著眼於傳統產業而很少接觸新興產業,比如高科技類的股票,並且在每個行業中只選擇表現極佳,以及前景最好的前二、三家公司。

舉例來說。他投資的保險公司,是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的通用再保險公司,以及蓋可保險公司(GEICO,美國最大的汽車保險業公司之一);因為保險公司有著穩定的現金流,通過嚴密的計算,風險可控,獲利可期。在日用品和消費品方面,他投資了最著名的可口可樂(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持有近 10% 的股權,是最大的股東)、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強生公司等;這類公司基本上不受經濟週期影響,能夠源源不斷的帶來可觀的獲利。在金融領域,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是美國運通(金融服務業內最有價值品牌的公司)、富國銀行(全球最大市值的銀行之一)、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美國第 7 大銀行)的最大股東。而在高科技公司方面,巴菲特早期唯一投入的只有 IBM,在 2011 年曾持有 8.5% 股權,是當時最大的股東。可是後來巴菲特承認:「投資 IBM 是我錯了。」這筆投資巴菲特投入了 130 多億美元,但不斷虧損,結果用將近 6 年的時間,以清倉而告終,換來了對高科技企業的投資教訓,更堅定了他再也不投資無法確認投資價值─高科技公司的信念。

因此,對於巴菲特來說,無所謂錯過了投資 Google、亞馬遜和臉書,而是堅持持有像可口可樂、通用再保險公司、美國運通那樣的能夠不斷做大的傳統公司。至於所謂「高科技 FANG」四大家中的蘋果公司,巴菲特也是到了蘋果成熟之後才投入的。因為,他已經確定蘋果可持續獲利的前景了,因為在巴菲特來看,蘋果公司已經更像一家消費品公司,而不僅僅只是高科技企業。

總之,投資自己所熟悉的產業,能把公司財富蛋糕不斷做大,能使股東不斷分享利潤,而非那些能投機抄底撈一把的公司。

不過,正如紐約的 8 歲小女孩疑惑的那樣,巴菲特也有偏離他的投資理念「棄輕求重」的時候,像是投資柏靈頓北方鐵路公司(BNSF),甚至還背離過「長期持有」的例子。

比如, 2007 年 7 月,悄悄的將首次投資 5 億美元的中石油股係數拋售,單單這一筆,「股神」獲利了 35 億美元。

在股東大會上,近來在金融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比特幣,自然也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問及。跟之前巴菲特反覆表達的觀點一樣,這次巴菲特依然表示,比特幣就好似「老鼠藥」(意思是毒藥)一般,購買比特幣的人只想著它的價格上升,根本就是在賭博!

這和我這幾年來對比特幣的觀點完全一致。

這裡引用一個例子。在某公司的年會抽獎活動中,一名員工中了大獎─十個比特幣,這位員工上臺致謝時,一邊看著大螢幕上比特幣的即時價格,一邊斷斷續續的說道:「感謝公司願意把價值 63 萬的比特幣做為獎品給員工;我覺得非常幸運能夠抽到 59 萬的大獎;我得好好規劃怎麼花這 57 萬;畢竟 55 萬不是一個小數目⋯⋯」

雖然這是一個誇張的例子,但從某種程度上描繪了比特幣的價格跌宕起伏之特性,漲跌幅度每小時在 5%、每天在 10% 之間,在其他金融市場可能是漲停或跌停的節奏,而發生在比特幣的交易上,簡直太稀鬆平常了。

從金融角度而言,比特幣本身並不會產生財富,只能靠價差獲利,這顯然是違背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投機行為。投入比特幣就和投資黃金一樣,本身不產生任何價值。

巴菲特的老夥伴蒙格也稱比特幣就是無價值的人造黃金,巴菲特的好友比爾.蓋茲也表示比特幣是非常傻瓜的投資。

在黃金問題上,巴菲特也表示了他的一貫觀點:「比如從長期來看,投資黃金的複合成長率非常低:黃金不能保值。」

從歷史的資料來看,黃金的「保值」屬性是經不起推敲的。差不多從 1980 年代到 2000 年,足足有 20 年的時間,黃金沒有大漲過。考慮到通膨因素,再考慮到 1990 年代美國股市的繁榮,在很長一段時間,黃金實際上在貶值。

直到 2000 年之後,黃金才開始強勢起來,給予人們黃金能夠保值的假象。然而,根據華頓商學院教授、聯準會和華爾街優秀投資機構的顧問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Siegel)的分析,從 1801 年至今的 200 多年中,投資黃金的 1 美元僅僅變成 1.4 美元。也就是說,隨著金價的上下波動,投資黃金 200 多年的實際年收益率近乎為零。

這也正是巴菲特在會中提到的:「如果你在基督時代(西元初)買過黃金,並且使用複利計算,也只有百分之零點幾⋯⋯」這和巴菲特之前反覆強調的相同:黃金不能保值。我也多次表達和巴菲特一致的觀點,長線來看,黃金無法保值或增值,別說目前的熊市,哪怕牛市之中也一樣。

最後,巴菲特明確點明:買比特幣的人和投入黃金一樣,只能指望著它價格上升,通過價格之差來獲利,那就只是投機的賭博行為!和投入一家公司,希望著這家公司的蛋糕不斷做大,投資者都能獲利的投資行為是無關的。

總之,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其實非常清晰,追根究柢,就是多投資、少投機、甚至不投機。再特別提一下,目前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帳面上有 1,000 多億美元的現金,這充分說明了,如果沒有值得投入的資產,巴菲特寧願以現金為王,也絕不輕易投機!

作者介紹:陳思進

紐約大學高級金融專業進修班畢業,紐約市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曾任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和納斯達克(NASDAQ)高級金融軟體開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證券投資部副總裁、美國銀行證券集團(BofA Securities)副總裁。

從電腦軟體工程師到華爾街金融核心機構副總裁,他在親身經歷過「911」恐怖事件、看透華爾街的金融遊戲後,轉往加拿大發展,目前定居加拿大多倫多,任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顧問,同時他也回歸初心進行寫作,無私分享他的金融知識與經驗。著有《投資的方法》《一本書讀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識》《讀懂金融的第一本書》《看懂貨幣》《金融讓誰富有》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