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變態!智慧家電竟成最新「家暴凶器」:遠端操控音響、空調折磨人,恐怖受虐生不如死…

2018-07-16 14:32

? 人氣

最近在美國的一些家庭裡連續出現了一連串詭異的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如空調在沒有任何故障的時候突然關閉、洗澡的時候水溫突然變得異常的高,門鈴響了之後出去發現之後根本沒人,夜深人靜的時候音響突然開始播放音樂……

這不是恐怖片裡的橋段,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真事。這些離奇事件背後到底藏著什麼神秘力量?

當然不是鬼神作祟,但真相或許要比鬼怪可怕得多。一些家庭中的男性正在通智慧家居對女性實施家暴,科技產品再一次成為家庭暴力的幫兇。

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普及,很多人沒想到,科技在讓生活更美好的同時,也讓暴力行為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容易被實施。

「21 世紀殺人網絡」來了。

智慧家居成為家暴幫兇

據《紐約時報》報導,由智慧家居等科技帶來的新型家庭暴力,正困擾著那些家庭暴力受害者和相關的救援人員。

據援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工作人員透露,過去一年與可聯網的智慧家居相關的家庭暴力案件突然增加,越來越多人因為「智慧家居失控」而打電話來求助。

美國家庭暴力熱線的接線員Muneerah Budhwani ,從去年就聽到了不少用智慧家居實施家暴的故事:

打電話來的人說,施虐者通過智慧家居設備和系統來遠程監控和控制她們。

有人忍受不了這種虐待逃了出來,加州一家應急收容所最近就收留了一些這樣的受害者,收容所負責人Graciela Rodriguez 表示最近住進來的不少人都提到了一些「讓人發瘋的東西」 ,比如溫度控制器突然被調高到近40 度,智慧音箱突然播放響震天的音樂

這些女性感到自己正失去對家裡的控制權,後來她們意識到自己遭到了家暴。

據悉遭受智慧家居虐待的受害者大多為女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不少女性對於這些智慧家居的使用並不熟悉,這些科技產品的安裝和控制往往都是由男性來完成。

比如矽谷一位女醫生就表示,家裡的溫度、燈光、音樂等都是由她的工程師丈夫來控制,儘管不堪其擾但她卻不太會操作這些智慧家居,也不知道怎麼能夠從系統裡刪除丈夫的帳號。

虐待關係的重點在於權利與控制,而他用的是科技,而我擺脫這一切的方式只有把智慧溫控系統從牆裡挖出來。

對於這些女性而言,這種家暴形式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即便伴侶不在家中,也不知道虐待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出現,而掌握智慧家居控制權的一方可以清楚知道她們在家中的一舉一動。

更令人沮喪的是,針對使用智慧家居實施家暴的相關法規還基本空白,律師們還在討論如何在禁制令中加入智慧家居等科技產品,因為控制溫度燈光等行為本身可能並不違法。

雖然智慧家居在中國尚未普及,不過在美國已經有超過2900萬個家庭在使用相關技術,調研機構麥肯錫預計這一數字還會以每年31 %的增幅遞增。

(圖/愛范兒提供)
這種家暴形式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即便伴侶不在家中,也不知道虐待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出現,而掌握智慧家居控制權的一方可以清楚知道她們在家中的一舉一動。(圖/愛范兒提供)

當幾乎家中的所有家居都可以通過聯網遠程控制時,這種被廠商稱為「智慧生活伴侶」的設備也滋長出新的網絡暴力,其實利用互聯網設備實施家暴的行為早在近20 年前就開始出現。

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暴力

你可能在網上看過一些聲稱通過一則簡訊就能對手機實施監聽的間諜軟件,雖然有的只是傳播木馬的幌子,但實際上這種軟件確實存在,情侶之間用來實施監控而引發家庭暴力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2001年,Steven Paul Brown因為使用一款名為eBlaster的軟件監視前妻的所有網絡瀏覽數據而遭到起訴。

2006年,一名28歲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用刀殘忍殺害了自己的妻子,此前他一直利用一款軟體監控妻子的電腦。

而在2011年7月30日,Lisa Harnum被其未婚夫Simon Gittany從15樓拋下,在瀕臨死亡的一刻Harnum仍處於極度恐懼狀態中,後來警方在她的褲袋裡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房子內外都佈滿了攝影機。

原來Harnum 一直被其未婚夫Gittany 全方位監視,除了公寓內外的攝影機,她的手機內也被安裝了一股監控軟體,而當Harnum 無法再忍受決定離開時,Gittany 在暴怒之下將其殺害。

隨著智慧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這種新型家暴的案例隨之暴漲。2014年的一項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的一項調查顯示,在70個被調查的家庭暴力案件中,75 %都涉及施虐者使用軟體來監聽受害者。

而澳大利亞2015年一項針對家庭暴力援助人員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家暴案例受害者都曾通過社交網路和智慧手機受到虐待。

這幾年一種叫做「色情復仇」(Revenge Porn)的網絡暴力也在Facebook 等社交網絡蔓延,某些男性在分手後為了報復將前女友裸照上傳到網絡。

隨著AI技術的發展,去年甚至有人開發出一種AI工具,好萊塢女星的臉「換」到了色情影片的演員身上。一些用戶甚至將身邊的同學朋友變成了色情電影中的主角。

(圖/愛范兒提供)
有人開發出一種AI工具,能為A片主角「換臉」,許多人恐被變成色情片主角而不自知。(圖/愛范兒提供)

從監聽軟體到AI工具和智慧家居,網絡暴力和家庭暴力的行為都隨著科技的發展而進化,不斷依附在新的平台上實施虐待。西悉尼大學的法律專家Hadeel Al-Alosi博士表示:

過去要在身體或者情感上虐待別人需要與他們接觸,而在每個人擁有手機和社交媒體帳號的今天,施虐者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折磨受害者。

現實永遠比電影更精彩,Netflix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智慧囚屋》,就講述了一位瘋狂科學家將路人綁架到一間全智慧的房屋內,用人工智慧和各種智慧家居實施虐殺的故事,看起來就像人工智慧版的《電鋸驚魂》。

《智慧囚屋》劇照。(圖/愛范兒提供)
《智慧囚屋》劇照。(圖/愛范兒提供)

不過看看那些真實的案例,以及越來越聰明的AI ,這樣的電影場景其實早已在現實中上演。

科技公司有責任嗎?

對於科技產品被用來作惡,除了施害者,科技公司是否應該負有一定責任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討論。

在美國的法例中有一個「技術中立」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如果產品「能夠具有實質性的非侵權用途」,即使製造商和銷售商知道其設備可能被用於侵權,也不能推定其故意幫助他人侵權並構成「幫助侵權」。

如果以「技術中立」原則來判斷,那些使用智慧家居來實施家暴的行為,相關的科技廠商並沒有責任。

可這項法規也存在爭議,實施的時候也要視情況而調整。比如2014年美國司法部就曾起訴一款監聽軟件StealthGenie的開發者,這款軟體可被秘密安裝到手機中,獲取手機內的一切訊息,並通過手機麥克風監聽用戶。

(圖/愛范兒提供)
自己造出來的科技產品被當成家暴工具,相關廠商應負責任嗎?(圖/愛范兒提供)

在中國的法律中並沒有「技術中立」原則,但依然有不少科技公司推崇這一原則,在「快播涉黃案」庭審上,快播CEO王欣的一句辯護曾贏得了滿堂彩:

技術本身並不可恥。

今日頭條CEO 張一鳴也曾有一句「算法沒有價值觀」的金句,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起碼在中國,鼓吹「技術中立」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張一鳴。(圖/愛范兒提供)
張一鳴。(圖/愛范兒提供)

就在不久前,三位90後青年在QQ群相約在武漢燒炭自殺,此前他們都曾在QQ群內談論過燒炭自殺,還得到了群友的傳授經驗和鼓勵支持,《法制晚報》調查還發現百度搜索會「為您推薦」自殺群。

網傳QQ 自殺群聊天截圖。(圖/愛范兒提供)
網傳QQ 自殺群聊天截圖。(圖/愛范兒提供)

其中一名自殺者的父親想要起訴騰訊,關於互聯網平台的責任歸屬再次被人討論。而這幾年隨著百度因「魏則西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如今互聯網公司儘管可能在平台監管上依然有漏洞,但也基本不敢再視若無睹。

(圖/愛范兒提供)
Google著名的核心價值是don't be evil,強調「不作惡」來賺錢。(圖/愛范兒提供)

值得玩味的是,科技雖然衍生出了暴力行為,但也能為此提供解決方案。澳大利亞一家非盈利組織就專門為家暴受害者開發出一款叫SmartSafe的應用,可幫助受害者記錄證據提供給警方,以提高勝訴機率。

雖然科技產品是把雙面刃,但我們當然不能因為這些科技產品被濫用而因噎廢食,放棄對新科技的追求,但那些實實在在的案例也在提醒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科技與人類的關係了。

文/李超凡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愛范兒(原標題:不會用科技產品,真會被殺掉的)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