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抗壓性差才會得「焦慮症」!並不一定是心因問題所致,也可能是生理和遺傳的大腦疾病

2022-11-24 12:23

? 人氣

世界上有4%人口在其一生中會遭受焦慮,並且在女性中更常見。(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世界上有4%人口在其一生中會遭受焦慮,並且在女性中更常見。(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嘴,是一個人的風水。當年我的知識量還不夠,不足以感受到身邊的人是有可能屬於「焦慮症」的情況,所以這張嘴,曾經在一段彆扭的親情關係中傷害了我不少的福報,因為讀了心理系之後才化解了我多年已經發展僵化的因循技巧:被惹生氣的時候走開,冷處理一切,不聯絡,大量的和其他朋友抱怨,期望靠著時間、信仰去改變對彼此的感受與態度。對於某些人而言,基因加上生活環境中逐漸積累的錯綜因素,使得情感本身就是危險的,或許是血緣的羈絆,一直牽引著我走向心理學的領域去尋找答案而每一個eureka moments都是一個療癒自己的出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在其生命的某個階段都至少會患有一種精神障礙

「焦慮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它可以歸因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遞質功能異常。據估計,世界人口中有4%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會遭受焦慮,並且在女性中更常見(Dattani et al.,2020)原因是因為女性相較於男性更願意表達自己的症狀、感受,所以造就了數據上的差異。焦慮症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包括遺傳、環境、心理。有些人格特質特徵被認為是與焦慮症密切相關,例如內向和神經質(Brandes&Bienvenu, 2006)焦慮症也可能在家庭中傳播,這表示基因和環境壓力的結合可以產生這種疾病。

精神障礙在全球真的非常普遍,其實就像其他疾病一樣,是由身體問題引起,但對於患有焦慮症的人來說,焦慮的感覺「不會消失」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更糟。而研究也證明,因為對精神疾病的知識嚴重認識不足,導致公眾對焦慮症就醫的意識仍然很低,只有少數人願意尋求幫助(Bandelow& Michaelis,2015)。大多數國家的文化不會認真對待心理健康問題,即便在高收入國家,心理健康也是一個「相對次要」的考慮因素,這導致了許多精神疾病的污名化(Bolton,2014) 再者,在全球範圍內,大多數需要心理衛生保健的人,也無法獲得高質量的心理衛生服務(Wainberg et al., 2017)。

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歐盟,每年約有1.65億人受到精神障礙的影響,主要是焦慮、情緒和藥物使用障礙(Wittchen et al.,2011b)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已指出,精神障礙的持續增長將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後果不僅限於患者及其社會環境,將極大地影響所有國家的整個社會結構,尤其是「經濟成本」。大多數人認為藥物治療、就診或住院是疾病的真正經濟負擔,但精神障礙的「隱性成本」是遠遠超出了這些「直接」診斷的可見治療成本。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先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經濟成長取決於勞動力和資本,再用人力資本法(Human capital approach)來粗估區分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