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交易房子比較好?美國三大房產電商案例告訴你:實體仲介還無法被取代

2022-11-28 14:10

? 人氣

美國房市。美國喬治亞州的房屋出售告示。(美聯社)

美國房市。美國喬治亞州的房屋出售告示。(美聯社)

任何一個產業之所以會被革命,一定有其令人詬病之處。所以我們乾脆開門見山直接談談這幾年北美房地產在交易上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在北美生活的人除了離不開汽車之外,還離不開一種人,那就是地產經紀人。北美地區華人因為愛炒房,不少人乾脆自己成為地產經紀人,或是認識一個地產經紀人,幾乎成為華人的必需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出門坐公車,會看到地產經紀人的廣告;打開社交媒體,會看到地產經紀人的文章。現在多倫多流行的小紅書APP上,滑來滑去也都是地產經紀人拍的影片。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全拜這幾年北美房地產市場火熱所賜,因為不管買房、賣房,雙方必須透過地產經紀人才能完成交易。儘管地產經紀人本身服務費不便宜(一般慣例是由賣方出總價的5%,平均分配給買賣雙方經紀人),但因為房產經紀人並不受雇於他人,因此良莠不齊,服務品質很難保證。就算經紀人素質很好,房地產市場長期以來也面臨一個核心問題:交易程序過於繁瑣。(延伸閱讀:買房不踩雷,如何看出凶宅、漏水屋?屋內裝潢藏玄機,房仲教你辨認瑕疵物件)

房產交易手續太繁瑣

凡是產業有任何可以革新的地方, 勢必有科技参與,才能說服華爾街投入真金白銀。於是利用科技輔佐房產交易的房產電商 (ProTech)興起了。在10多年前,加拿大房地產的賣價與成交價,只能透過地產經紀人才有的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皇家御用系統」才能取得,想知道你的鄰居家賣多少錢,在那個資訊幾乎是透明的時代裡,還必須得雇用繳過保護費的經紀人才能知道。這令華爾街與矽谷菁英感到相當不齒,卻也非常興奮,因為他們終於挖掘到一個可以順理成章革新的「石器時代產業」,而且這產業背後,潛藏著每年大約500億美元成交額的巨大利益。他們推動產業革命的理由非常人道主義,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一,房地產價格是公共財,理應公諸於世。二,房產交易流程太慢。三,地產經紀人收費太高。

這三個口號一打出來,大大激勵了當地年輕族群一把。省錢這件事對消費者來說,原本就極具吸引力,利用科技來替消費者省錢並提高買賣效率,一邊可以把原本要給地產經紀人的高額費用轉到自己口袋,簡直就是挖到黃金。地產電商的原理很簡單,利用大數據以及AI機器人對房屋估價進行分析,一旦所有交易流程自動化之後,交易速度可以提升,交易費用也可以降低。

這個變革直接打擊到傳統的實體房產仲介業者。北美傳統仲介的接客方式,說白了就是個體戶、實打實,並沒有分析服務品質與成效的KPI,所以找到不好的地產經紀人,往往也只能自認倒楣。但這個已經運行了約一個世紀的商業模式,即將要被打破。因此傳統房產仲介如Remax等經紀公司表面雖然平靜,對外表示房地產是屬於地頭蛇式的產業,經紀人就像里長一樣敦親睦鄰,絕非無情的機器人可以比擬;然而他們內心卻百感交集,擔心一場產業的腥風血雨即將殺到。如果真是這樣,屆時他們會被啃得連骨頭都不剩。

傳統經紀人的看法只對了一半。這些房產電商平台雖得到華爾街強力的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在美國房產交易佔比仍是較小,畢竟變革需要不少時間。美國房地產仲介公司非常分散,有時候轉一個街角就會發現新開幕的房產仲介公司(絕大多數是加盟店),總數量絕不亞於台灣的7-11。這種地頭蛇式經營法還是受到許多民眾歡迎,他們不但是在地人、最懂在地社區生態,每逢喜慶節日,還會使出廣為發送折氣球等逗小孩的招數;同時,他們會聆聽女主人訴說每個家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會給予肩上有經濟重擔的男主人一些資產配置的建議。畢竟家庭財務的大小事,萬變不離房地產,他們就像親切的師長、朋友、保母,甚至理財專家。(延伸閱讀:你知道嗎?當房仲說:「很多買方在找附近房子」,這句話通常是假的!

相反的,房產電商雖然可以省下些許費用,但複雜的網路流程操作,難免先嚇跑一些有科技使用障礙的長者,且透過冷漠的機器人估價,也少了與房仲談心交流的機會,例如「小白」型買房者原本就需要熟識房仲的鼓勵與支持,這種人便斷然不會接觸房產電商。

其實,拜科技之賜,電商平台侵蝕市場份額的速度頗快,現在,房產銷售額全美排名第一( sales volume)的還是由老牌仲介公司 Realogy Brokerage Group拿下(旗下有Century 21, Sotheby’s),但銷售額第三名已經由2021年剛剛IPO(首次公開發行)的電商平台Compass攻佔了,且市場第五名也是另一電商品牌Red Fin。

競爭程度加大對消費者來說是好現象,但是對投資房產電商的股東來說,可能就不是那麼美好了。前幾年市場錢多的時候,投資者根本不在乎這些平台從來沒有盈餘,甚至連現金流為負數也沒問題,股東願意花錢、要的是盡量開拓新市場。但是當整體市場不好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新創股東,他們因此付出了股價平均下跌了58%的代價,在房產電商的資本鬥爭中,甚至沒有贏者全拿的神話,因為當FED大神的筆一揮,每一個人都是輸家。

美國三大房產電商 發展路線各不同

下面舉三個美國最著名的房產電商做例子,也許可以看清房產電商的真實樣貌。在房產電商的電影劇本裡,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因此,各個角色的著重點、發展與結局都不盡相同。

1.Zillow:2011年就股票上市,原本平台只經營房地產訊息廣告刊登,後來引進並公開MLS房源,並販賣專門給地產經紀使用的軟體工具(例如利用電腦數據評估價格)。近年來擴張至 「炒房」業務(買進殘破房源裝修並售出獲利),但後來此業務倒閉並慘澹收場。

2.Open door:2020年股票上市,揚言要利用科技及大數據加快房產買賣速度,減少其中不必要的工作,消費者能夠省下許多時間以及地產經紀費用。與Zillow一樣,他們也買房出售,稱之為「i buying」模式。此模式利用科技做更精準報價,因此省了許多人力。與Zillow不同點是,他們不買破房子後再裝修,他們直接買下屋況良好、已經可以出售的房子。

3.RedFin:2017年股票上市,革新重點在於地產經紀直接受聘於公司,因此賣房只收取1%傭金(美國房市傳統一般收取2.5%-3%左右)。

這三間電商平台這幾年隨著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又屬Zillow的傑作最為有名。Zillow 去年關閉了「炒房」部門業務,原因是該部門當初買進這些房子進行炒賣的程序設計不良;首先,公司利用AI數據進行房產價值評估時,設定的買進價太高,因為疫情緣故,暴漲的人工裝修成本也不在估算之內。隨著囤積的房子越來越多,資產總額太高,在房地產市場又下滑的情況下,為防止存貨拖垮財務,公司只好壯士斷腕。

若以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做了一件管理者該做的事。但是傳統房地產經紀人對此多抱持著看笑話的態度。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引以為傲的人力看房、人腦打趴電腦的估價經驗再次完美地展現,而電商平台 「快買快賣」策略,在這幾年火爆的市場下也無法凸顯。這幾年北美地區有許多房子只掛牌一天就成交,科技速度再快,也趕不上Fed印錢後下放給買家的速度。

但今年Fed不印錢了,房產市場跟著熄火,房產電商的本質是科技公司,科技公司要能發展起來,靠的還是華爾街的錢。接下來的房地產科技革命雖然旅途中斷,但我相信這場科技戰只是暫時休兵,接下來有可能面臨倒閉合併再創新的過程。屆時的房產電商早已打怪升級,利用科技的力量,把房地產變成人人可控的金融工具,憑著快買快賣的流程再次推高房地產價格,再衍生成一種新的問題。那時如果人們還奉行著「 房子是拿來住不是炒的」,當這個時候到來,相信會再有新的產業革命出現,讓後浪推前浪,周而復始的下去。


作者為自由投資人,觀察北美生活文化,用軟基調輔佐財務數字進行投資。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