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萬不理財也無法財富自由!專家解析人生5階段財務規劃,照著做存下千萬退休金

2022-10-28 14:55

? 人氣

多數人以為買幾張股票,或是買些保單就已經做好理財規劃,這想法似乎太簡單。(示意圖/取自Pexels)

多數人以為買幾張股票,或是買些保單就已經做好理財規劃,這想法似乎太簡單。(示意圖/取自Pexels)

多數人總以為買幾張股票,或是買些保單就已經做好理財規劃,這樣的想法似乎太過於簡單。基本上,當我們出社會找到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才算正式經濟獨立,不需要再靠父母供養;隨著年紀的增長,因為欠缺完整的理財觀念,突然間才發現自己存摺裡的數字,好像永遠都停留在四位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就像個人的職涯發展,擁有不同的背景和喜好,就會有不同的選擇。通常會經過幾個重要階段,例如出社會後的第一個五年是摸索期,可以容許自己嘗試不同性質的工作、培養技能;接著是第二個五年成長期,累積經驗後追求晉升機會,奮力朝向目標往前衝;第三個五年是黃金期,將已累積的專業、人脈資源,完全運用在職場上,這時候期待的不只是升官,更希望薪水能夠三級跳。相同地,理財規劃也必須根據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同需求,利用多元理財投資工具,讓口袋裡的錢越變越多。

去年才剛從科大畢業的阿威,總算說服父母讓他繼續留在台北奮鬥,還算幸運不到一個月就找到第一份工作。他說 : 「起薪3萬五薪水勉強可以糊口,但沒有任何閒錢可以理財」。完全同意,在台北生活大不易,所以這個時候阿威該做的,是盡量控制生活開銷,讓自己的收入大於支出,這樣才能存些零用錢。等工作三、五年後,我相信阿威會獲得加薪或選擇跳槽,到時候他就必須開始做理財規劃。

以阿威的例子來說明,上班族如何做好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 :

社會新鮮人

毋庸置疑,多數的人都是從零開始,先找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千萬不要入不敷出。這個階段的理財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設法存錢,只有先存到一筆錢才能夠談論理財這件事。至於要如何存錢 ? 就端看每個人的生活態度,有些人月薪3萬可以存1萬,有些人月薪5萬還不夠花。所以,學會簡單過生活、學習致富思維,是年輕上班族的一大挑戰。

三十而立之際

工作3~5年,好不容易存款超過五位數,這時請一定要忍住想要購車、買名牌的慾望。除了每個月一定要自提6%勞退金 (因為免扣所得稅) ,趕快上網開個投資帳戶,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績優成長的股票、基金或是ETF,養成投資的好習慣。這個階段的理財目標是聰明節稅並透過投資讓錢滾錢,讓你的錢快速增長。想要投資獲利,平常就要利用時間多看多學、收集有用資訊,培養理財的敏銳度,切勿道聽塗說讓辛苦賺來的錢賠光光。

為將來家庭生活做準備

如果有計畫步入禮堂,小倆口就要事先規劃好薪水的運用 (1/3法則) ,固定將兩人1/3薪水拿來做投資;另外,每年的年終獎金除了可以做為出國旅遊花費,也能夠用年繳方式幫自己買張意外+醫療保單,防範未然。這個階段的理財目標,就是追求穩定的投資獲利,再加上基本的保險保障。記住,保險和儲蓄是不同的理財工具,保險是為了保障突來的意外或疾病傷害,千萬不要買一堆不必要的儲蓄型保單,造成過大的保費壓力。

進入四十不惑的高壓人生

進入壯年後,肩上背負著許多重擔:房貸(房租)、車貸、孩子教育金…負債大於資產讓人總是喘不過氣。如果你是家庭收入主要來源者,除了確保穩定薪資收入和不錯的投資獲利,也會建議增加保險規劃,例如保費較低的定期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如果你選擇過單身生活,會建議開始為將來「照護金」做準備。照護金來源包括:勞健保、自提勞退、定期定額投資、年金或長照保險。

樂退生活大計畫

屆齡退休時,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手中無現金,為了不要成為下流老人,現在就趕快備好將來所需的糧草。每個人需要的金額都不盡相同,根據2022年Yahoo「你認為存多少退休金才夠?」線上民調 (約11萬回覆),平均退休金需準備1571萬元,這數字和去年Yahoo「國人退休準備調查」結果1135萬元相比較,增加436萬元(成長38%)。多數人的退休金理財工具依序為定存、股票和保險,定存竟然位居第一位,可見大家的理財觀念太保守。1.2%的定存和4%年報酬率的ETF,你會選擇哪一個 ? 記住,「長期投資」而且「只為自己」是退休金準備的兩大重點。

人生真得很長,不論男女國民的平均餘命,都已超過80。也就是說,如果65歲退休,還要再活15年,在這15年裡,沒有固定薪資收入,而且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差。再來,你真得想做到65歲才退休嗎?如果想提早退休享受有錢花的自由,現在過得簡單、清淡些,是不是很值得呢?

財富自由不是夢?根據各個人生階段,做好做滿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你就有機會達成目標。

文/王淑華(小黛)

責任編輯/趙鳳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淑華(小黛)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