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到北市一半,竟養出4家獨角獸!國土小、資源少,愛沙尼亞如何扭轉劣勢驚嘆全球?

2018-07-05 12:28

? 人氣

乍看之下我們或許只看到一個古樸的小國,但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愛沙尼亞已經用網路歡迎全世界當他們的公民,甚至培育出四隻家喻戶曉的獨角獸新創,他們不因身為小國就限制了視野與事業版圖,因為「人才」才是他們翻身的最大本錢。

走進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的古城區,映入眼簾的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腳下踩著的是歐洲國家最常見的石板路。波羅地海三小國之一的愛沙尼亞,南鄰拉脫維亞,東接俄羅斯,人口只有少少的130萬——不到台北市的一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的古城區,映入眼簾的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腳下踩著的是歐洲國家最常見的石板路。(圖/shutterstock)
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的古城區,映入眼簾的是中世紀風格的建築,腳下踩著的是歐洲國家最常見的石板路。(圖/shutterstock)

在古樸歷史建築的背後,這個國家從2005年起就推行線上投票、95%的公民透過網路報稅、小學就開始推行程式教育,乍看之下我們或許只看到一個古樸的小國,但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愛沙尼亞已經用網路歡迎全世界當他們的公民,甚至培育出四隻家喻戶曉的獨角獸新創,他們不因身為小國就限制了視野與事業版圖,因為「人才」才是他們翻身的最大本錢。

戰後幾乎一無所有,愛沙尼亞用數位化重新定義自己

小國翻身的秘密,答案就在過去的歷史中,愛沙尼亞跟台灣一樣,缺少豐富的天然資源、國土又小,過去曾被瑞典、德國、俄國殖民,二戰時被蘇聯併吞,後來隨著蘇聯解體,1991年愛沙尼亞才得以獨立。

要知道,蘇聯垮台後的愛沙尼亞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沒有電話線,因為國家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國家整體政治也必須從零開始,整個國家幾乎是一無所有,不過正因為如此,愛沙尼亞才有機會可以好好思考未來該走向何處。

蘇聯垮台後的愛沙尼亞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沒有電話線,因為國家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國家整體政治也必須從零開始,整個國家幾乎是一無所有。(圖/shutterstock)
蘇聯垮台後的愛沙尼亞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沒有電話線,因為國家基礎建設嚴重不足,國家整體政治也必須從零開始,整個國家幾乎是一無所有。(圖/shutterstock)

當時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內閣團隊,倡導單一所得稅、自由貿易以及私有化,讓企業得以快速成立,愛沙尼亞用數位化重新定義自己,不必受限於舊有的體制與技術,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1年有超過1.4萬間新公司在愛沙尼亞註冊,光是首都塔林的商業樞紐Tehnopol,就有超過150家科技公司,高科技產業佔愛沙尼亞GDP約15%。

僅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困境中重新站起,人口僅130萬的小國就誕生了Skype、Playtech、TransferWise、Taxify這四家估值十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P2P 國際匯兌服務Transferwise共同創辦人辛瑞克斯(Taavet Hinrikus)認為,正是因為愛沙尼亞國內市場小,因此新創也不得不將市場放眼全球。

開設全球首座「數據大使館」,數位政府不怕被攻擊

愛沙尼亞的創新思維從小處就能觀察,當台灣的選舉還停留在紙本選票時,2007年的愛沙尼亞,就已經成為第一個在大選中採用網路投票的國家。只要有數位身分證,不論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參與投票,以2014年為例,當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有三分之一的選民透過網路,在98個不同的國家遠端投票。

另外,愛沙尼亞也提倡資訊透明,全面推動E化政府,將大約99%的政府資料都上傳雲端,民眾除了可以查看政府資料,內閣也因為受惠於無紙化流程,每週平均開會的時間從5小時,縮短到約90分鐘,因為政府公文全面電子化,民眾如果要辦理業務都可以直接上網填表申請,不必再浪費時間親自前往以及填寫紙本文件。

愛沙尼亞計畫在今年(2018)於盧森堡開設全球首座「數據大使館」,其實就是一座海外數據中心,主要用來備份像是國民身份證、稅金、年金、不動產、企業登記等國家級數位資料。(圖/shutterstock)
愛沙尼亞計畫在今年(2018)於盧森堡開設全球首座「數據大使館」,其實就是一座海外數據中心,主要用來備份像是國民身份證、稅金、年金、不動產、企業登記等國家級數位資料。(圖/shutterstock)

不過高度數位化也伴隨著資安風險,2007年愛沙尼亞遭到俄羅斯大規模駭客攻擊,導致當時政府、銀行即許多網站停擺,為了確保公共服務的功能以及安全性,愛沙尼亞計畫在今年(2018)於盧森堡開設全球首座「數據大使館」,愛沙尼亞總理尤里·拉塔斯(Jüri Ratas)談到:「從人民的信心和服務的運作角度來看,數據安全與網路安全相當重要,在越來越數位化的社會,這也是所謂日常數位衛生的重要環節。」

「數據大使館」其實就是一座海外數據中心,主要用來備份像是國民身份證、稅金、年金、不動產、企業登記等國家級數位資料,資安即國安,未來政府就算遭到網路攻擊,也能隨時存取資料擁有雙重保障,這也是國家數據管理總體戰略的重要一環。

10分鐘完成移民,你也能成為愛沙尼亞數位公民

從投票到買賣房地產,在愛沙尼亞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透過數位化的方式處理,早在2000年,愛沙尼亞就推出具備電子數位簽章功能的數位身分證(ID-card),卡片內的晶片存有個人基本資訊,有了這張卡民眾可以在五分鐘內完成報稅、網路投票、編輯自動化報稅表格、申請社會安全福利、查看學業成績,甚至儲存了個人健康資訊,記錄了看診以及用藥紀錄,就算換醫院看病,醫生也能無縫接軌,有高達98%藥物是以電子處方,病患可以持卡直接去藥局領藥,不用多跑一趟醫院,目前有95%的愛沙尼亞人使用電子報稅、有 98%的銀行交易是在網路上進行,可見國家整體電子化所帶來的便利。

數位公民(Estonia e-Residency program)計畫,2015年開放非公民申請,不必資產審查、不必在當地有工作,全世界的人只要提出申請,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成為愛沙尼亞的數位公民。(圖/E-Residency via Facebook)
數位公民(Estonia e-Residency program)計畫,2015年開放非公民申請,不必資產審查、不必在當地有工作,全世界的人只要提出申請,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成為愛沙尼亞的數位公民。(圖/E-Residency via Facebook)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推行的數位公民(Estonia e-Residency program)計畫,今天每個愛沙尼亞公民都有可以連接到數位身分的身分卡以及PIN碼,這項計畫在2015年開放非公民申請,不必資產審查、不必在當地有工作,全世界的人只要提出申請,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成為愛沙尼亞的數位公民,目前已經收到來自超過154個不同國家、3萬多個申請者。

數位公民不會擁有國籍,主要的目的是方便外國人在愛沙尼亞開設銀行帳戶及設立公司,全世界的任何一位創業家,都能使用跨國數位身分證,在不經過中間機構的情況下,以數位方式加密、驗證及簽署文件,只需不到20分鐘的時間就能完成公司註冊,進一步拓展數位公民計畫的應用能力。愛沙尼亞政府稱這項計畫為「一個新的數位國家」,希望有一天數位公民的數量可以超過實體公民。

使用跨國數位身分證,在不經過中間機構的情況下,以數位方式加密、驗證及簽署文件,只需不到20分鐘的時間就能完成公司註冊。(圖/E-Residency via Facebook)
使用跨國數位身分證,在不經過中間機構的情況下,以數位方式加密、驗證及簽署文件,只需不到20分鐘的時間就能完成公司註冊。(圖/E-Residency via Facebook)

愛沙尼亞的優勢在於已經開發出現有的系統,且應用在人民的生活層面中,人民可以選擇那些個人資料要公開分享、病例是否讓醫生存取,未來還要將學業證書儲存在數位帳本上,打開與雇主分享個人資訊的可能性。

姚文智喊0元月票?愛沙尼亞搭乘公共運輸不用錢

隨者年底九合一大選逼近,日前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喊出「雙北捷運零元月票」政見,引發社會上一波熱烈爭論。

事實上,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自2013年起,只要設籍在塔林市的居民,憑著數位身分證(ID-card),就能免費搭公車、輕軌電車、無軌電車以及火車等交通工具。這項政策在一開始上路時,也曾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認為此舉只會增加政府財政富負擔。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自2013年起,只要設籍在塔林市的居民,憑著數位身分證(ID-card),就能免費搭公車、輕軌電車、無軌電車以及火車等交通工具。(圖/shutterstock)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自2013年起,只要設籍在塔林市的居民,憑著數位身分證(ID-card),就能免費搭公車、輕軌電車、無軌電車以及火車等交通工具。(圖/shutterstock)

不過政策上路第一年,塔林市政府的總收入不減反增,甚至增加了高達2000萬歐元(約7億新台幣)。而背後的祕密就是靠著「免費大眾交通運輸服務」這項誘因,吸引許多原本設籍在外地的人將戶籍遷設到塔林,國庫每年都會按照各地設籍的人口數,將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撥放地方政府,隨著設籍人口增加,每增加一名設籍人口,就能替塔林市府帶來1,000歐元(約3.5萬元新台幣)的收入,不過此舉也直接影響到了周邊鄉鎮的財政收入,遭受鄰近城鎮批評聲浪。

打算發行官方密碼貨幣,但遭歐洲央行行長反對

去年(2017)愛沙尼亞數位公民(Estonia e-Residency program)計畫負責人 Kaspar Korjus,提出發行國家密碼貨幣「Estcoin」的計畫,還找來以太幣(Ethereum)的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協助規劃,構想是要成為全球首個發行官方密碼貨幣的國家,甚至打算為這款密碼貨幣發起ICO,讓所有擁有數位公民身分的人都可以參與,來支持愛沙尼亞未來的數位發展。

不過愛沙尼亞因為是歐盟會員國,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 Mario Draghi)認為歐元區的唯一官方貨幣就是歐元,任何成員國都不能發行自己的貨幣。今年六月愛沙尼亞IT戰略的官員Siim Sikkut表示,目前已經決定放棄將Estcoin作為國家官方貨幣的構想,未來Estcoin將作為數位公民交易的一種媒介,「我們並沒有要創造新的貨幣。」

程式教育從小扎根

程式語言已經成為英語之外,另一項重要的世界語言,愛沙尼亞官方認為,我們現在每天都在用電腦跟手機來做事,沒有理由不學習程式語言。

於是愛沙尼亞在2012年就推出了「虎躍計畫(Proge Tiiger)」,當時全國550間中學有20間參與,國家出資7萬歐元培訓老師,讓小朋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程式、七歲就能製作網頁的HTML、16歲甚至能進階學習Ruby、Python、Java等程式語言。

愛沙尼亞在2012年就推出了「虎躍計畫(Proge Tiiger)」,讓小朋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程式。(圖/ProgeTiiger via Facebook)
愛沙尼亞在2012年就推出了「虎躍計畫(Proge Tiiger)」,讓小朋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程式。(圖/ProgeTiiger via Facebook)

當時推行這項計畫的愛沙尼亞總統伊爾韋斯(Toomas Hendrik Ilves),認為程式比任何語言都還要有邏輯,「我們從小一、小二就開始學外語,如果七、八歲可以學文法規則,那麼學程式語法又有什麼不同?」

回頭看愛沙尼亞翻身的故事,伊爾韋斯認為成功的關鍵並不是一味的捨棄舊科技,或不斷導入新的技術,關鍵在於擺脫「舊式思維」,不能因身為小國就限制了視野與事業版圖,因為在沒有豐沛資源的情況下,「人才」才是他們翻身的最大本錢,於視創新的點子才能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綿延不絕,就像是Transferwise共同創辦人辛瑞克斯(Taavet Hinrikus)說的:「上個世紀高中男生都想當搖滾明星,現在所有的高中生都想成為創業家。」

2018 數位創新論壇(DIF)

時間:2018年7月19日至7月20日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號)

官方網頁

文/高敬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數據大使館、數位身分證、官方密碼貨幣——看愛沙尼亞的小國大想像)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