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難脫離「打罵教育」的輪迴?專家道出台灣父母「打了就會記住!」的觀念有多恐怖

2018-07-03 11:22

? 人氣

03-1.jpg
(圖/未來family提供)

專制V.S.民主管教

高雄師大教育系教授、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楊瑞珠觀察,台灣有很多人從小被打罵長大,「很多父母等孩子說『謝謝』,孩子等父母說『對不起』,不少人生活在遺憾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卑感。楊瑞珠說:「自卑是天性;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有能力,從自卑走向超越,也是天性。」錯誤的教養方式只會強化孩子的自卑感受,無助於讓孩子變得更好。

阿德勒強調,民主的家庭氣氛、鼓勵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孩子出生後,接收來自個人身體及外在環境的各種印象,創造出一套對自己、他人和環境的看法。如果孩子認為「他人及環境是友善的、我是可愛的」,便容易從正面的互動關係中,找到自己在團體裡的定位和價值感。

楊瑞珠比較,專制的管教方式將使孩子變得依賴、被動、畏縮、沒自信;阿德勒倡導民主平等,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透過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的,有勇氣活出自己。

阿德勒主張,人生而平等、應該獲得同樣的尊重。建中輔導主任鮑順聰指出,所謂的平等是指,「你的感受、尊嚴和我是同等價值的,」但父母很難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因此大多為上對下的姿態。鮑順聰聽到絕大多數孩子的心聲是:「希望父母不要這麼擔心自己,好像自己是負擔,」感覺被否定。

教養方式千百種,父母不免困惑自己的管教到底有沒有效?以阿德勒為基礎、延伸出「正向教養」課程的簡.尼爾森,提出有效教養的4個要件,包括:

1.是否溫和且堅定(尊重且鼓勵)?

2.是否讓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有連結)?

3.是否有長期的效果?懲罰只有短期的效果。

4.是否教導良好品格應有的社會和生活技能?

只要符合這四大原則,教養方式就不致於偏差。

阿德勒的4C原則

楊瑞珠表示,阿德勒提出每個孩子心中有4個渴求,分別是:1.有連結(Connection),感到有所歸屬、自己有一席之地;2.有能力(Capable),自制自律,有能力自立;3.有意義(Counts),有貢獻,感到有價值;4.有勇氣(Courage),有信心面對挑戰。

只要掌握這4C原則(表1),就能夠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有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相反的,若缺乏任何1C,就會產生不當的行為。

阿德勒認為,人所有的行為都有社會目的,最終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和人有連結。而「孩子的歸屬感來自於,父母和老師對他的認同,」楊瑞珠說。也因此,父母的管教想要發揮效果,最重要的前提是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有歸屬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