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傳奇導演辭世 葡萄牙全國降半旗誌哀

2015-04-03 21:30

? 人氣

人生百歲已是難得,活到百歲還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與驚人的創造力,更是難能可貴。葡萄牙傳奇導演馬諾埃爾.德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2日在波爾圖(Porto)的家中辭世,結束幾乎與電影發展史等長的聲光人生,享壽106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葡萄牙傳奇導演馬諾埃爾.德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
 

德奧利維拉不但是電影史上最高齡的現役導演,從事電影工作長達80載,生涯橫跨默片、有聲電影、數位化製片時代,而且老而彌堅,76歲之後,幾乎每年都拍攝一部電影,令人歎為觀止。去年年底歡度106歲生日之前,德奧利維拉還在家鄉出席其最後一部紀錄短片《貝倫老人》(O Velho do Restelo)的首映典禮。

活到老 導到老

得知國寶級導演去世的消息後,葡萄牙政府宣布2日和3日為全國哀悼日,政府部門降半旗誌哀。在德奧利維拉的家鄉、葡國第二大城波爾圖,哀悼日為期3天,他的葬禮將於3日在當地舉行。

葡國總統席爾瓦(Aníbal Cavaco Silva)發表聲明說,德奧利維拉是葡萄牙新一代的楷模,是葡萄牙文化無與倫比的見證人。總理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則推崇德奧利維拉是葡萄牙20世紀電影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對電影語言的創新力及對電影藝術的激情,提升了葡萄牙的國際聲譽。

與電影發展史等長的人生

1908年(中國的清朝光緒34年)12月11日,德奧利維拉出生於波爾圖的一個富裕家庭,從小就熱愛表演與運動,曾經是撐竿跳冠軍、賽車選手,1920年代以演員身分進入電影圈,1931年執導了第一部作品,一部無聲紀錄片《多羅河上的勞動》(Douro, Faina Fluvial),記錄家鄉工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拍了幾部短片之後,德奧利維拉在1942年推出第一部長片《安尼奇波波》(Aniki-Bóbó),以前衛的新寫實主義手法博得廣大迴響,然而也因此被葡國極右派獨裁者薩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1889─1970)的祕密警察「PIDE」盯上。

白色恐怖 鏡頭黑暗

PIDE懷疑德奧利維拉企圖顛覆政府,將他逮捕,拘禁審問了10天才放人。從此德奧利維拉被列入黑名單,電影事業中輟,劇本送審總是被駁回,募資拍片更是難上加難。德奧利維拉後來感歎:「我從來不想搞政治,但他們還是恨我。」

從1931年到1974年的33年間,德奧利維拉經商度日,只拍了3部長片和幾部短片。但是後來他說:「那段時間讓我對電影的藝術本質,做了悠長而深刻的思考。」

隨著葡國的獨裁政權在1974年垮台,德奧利維拉長久被壓抑的創作力也大放異彩。從1985年(當時他已經76歲)開始,他幾乎每年都有一部長片問世。

政權變天 釋放創作力

德奧利維拉首先以「落空的愛四部曲」《過去與現在》(O Passado e o Presente)、《貝妮爾德與聖母馬利亞》(Benilde ou a Virgem Mãe)、《無望的愛》(Amor de Perdição)、《法蘭西斯卡》(Francisca)樹立名聲。

1990年代,他開始拍法語電影,與凱瑟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米修比哥利(Michel Piccoli)、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等重量級影星合作,打開國際知名度。1995年由約翰馬可維奇與凱瑟琳丹尼芙擔綱的《愛慾修道院》(O Convento),是他第一部進軍美國市場的作品。

高貴堂皇 沉思悲傷

《紐約時報》指出,德奧利維拉喜歡改編文學作品或劇場作品,以高貴堂皇的場景鋪陳深刻的主題,從愛的本質到死亡的陰影,總是瀰漫著一股沉思悲傷的氣氛。1985年以克洛岱爾(Paul Claudel)同名劇作為藍本的《絲綢拖鞋》(Le Soulier de Satin),片長將近7個小時。

另一方面,他的電影技法也可說是反璞歸真、追求簡淨,長鏡頭、靜畫(tableau),演員說話時幾乎沒有表情,甚至不看鏡頭。他曾說:「我的電影追尋一種清晰明澈,讓更深沉的思緒得以浮現。」

晚期的德奧利維拉對歷史特別著迷,尤其是葡萄牙殖民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的崛起與衰敗。2000年的《話語和烏托邦》(Palavra e Utopia)、2004年的《第五帝國》(O Quinto Império)與2007年的《哥倫布之謎》(Cristóvão Colombo – O Enigma)都是這個主題的呈現。

歷史長河 死亡陰影

人到暮年原易感,德奧利維拉的電影不時出現自己的形象,死亡的主題,1997年的《航向世界的開端》(Viagem ao Princípio do Mundo)留下馬斯楚安尼在大銀幕的最後身影,飾演一個名叫「馬諾埃爾」(Manoel)的導演。2001年的《我要回家》(Vou para Casa),米修比哥利飾演的舞台劇演員喪妻喪女,一個人面對晚年。

葡萄牙傳奇導演馬諾埃爾.德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
德奧利維拉與結縭75年的愛妻瑪麗亞

德奧利維拉70多歲快80歲的時候,歐洲各大影展就開始頒贈「終身成就獎」給他,大概沒想到他還有近30年的創作生涯。最有趣的是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1985年頒了一座,2004年再追加一座。2008年的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頒贈他「金棕櫚獎」(Palme d’Or),得獎的是他一生的作品。

德奧利維拉可以說是為電影而生,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幕,還在執導演筒。他的最後一部長片是《蓋伯與陰影》(Gebo e a Sombra),2012年殺青,當時他已經快104歲。

就算死後,德奧利維拉還是會有作品「問世」。他在1982年拍攝的《拜訪.回憶與告白》(Visita ou Memórias e Confissões),以自己住過的一幢房子為主題,因為事涉私密,因此他限定要等他過世後才能上映。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