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從2歲開始做起!專家曝家長必知6建議 :別在小孩面前為了錢吵架

2022-09-28 15:59

? 人氣

當家長在和孩子談錢的時候,要注意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金錢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圖/取自PAKUTASO)

當家長在和孩子談錢的時候,要注意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金錢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圖/取自PAKUTASO)

很多家長不太願意和孩子,特別是和年幼的孩子談錢,覺得談錢會「腐蝕」孩子幼小的心靈。其實,談錢並不是讓孩子去追逐金錢,而是讓孩子明白,管理好錢財將會有助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只要孩子開始理解錢可以用來買東西,我們就應該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使用金錢的習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3歲的小孩如果指點得當就應該懂得錢是交換的工具,應該理解借/還、交換(你給我一塊餅乾,我讓你玩我的玩具)這些概念。別驚訝,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華裔經濟學家陳凱思(KeithChen)用銀幣調教七隻僧帽猴,發現這些猴子能夠理性地對一些簡單的激勵做出反應。它們會偷銀幣,知道用銀幣去交換食物,甚至在一些場合用於性交易。僧帽猴的腦容量較小,智商應遠不如2~3歲的小孩。

家長要儘早和孩子談錢,從2~3歲開始就應該向其逐漸灌輸正確的財務理念和基本的理財知識。劍橋大學的大衛‧懷特布萊德(David Whitebread)認為:「影響兒童處理包括財務問題在內的複雜問題和決策方式的『心理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於他們生命的最初幾年。」幼童在觀察成人及和成人互動中獲得早期有關金錢的認識和經驗。如果孩子在家長的指引下能夠早早地學會提前計劃,多反思,知道調節情緒等,將會為孩子今後一生的「財商」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個話題適合嗎?

我們在和孩子談錢的時候,要注意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金錢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家長在培育孩子基本財務知識和技能的時候要做到適齡。

4~6歲的小孩應該明白有借有還,明白機會成本的概念⸺在回家的路上花5塊錢用來買巧克力,不如回家吃巧克力,並將這5塊錢放在自己的存錢罐裡面。在我家附近有家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批發商店好市多(Costco)。我們一家都非常喜歡去好市多。我們大人去是因為好市多的日常用品物美價廉,孩子們更多地是想吃好市多的熱狗和披薩。有一次臨近中午,我帶著四歲的女兒去好市多買菜,太太和兒子在家做飯。在我排隊付款的時候,女兒眼巴巴地看著我,問我能不能買披薩吃。我說:「媽媽和哥哥在家等我們吃飯呢!你現在吃了披薩,回家就吃不下飯了,而且對哥哥也不公平。」

「不嘛!我很餓了!我們可以買兩塊披薩,給哥哥帶一塊。」我想了想,對女兒說:「這樣吧,如果你堅持要買,我可以幫你買。但如果你不買,我們回家吃飯,我可以給你2美元。你將這2美元存在你的錢罐裡,以後可以買你喜歡的玩具。」女兒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最後決定不吃披薩,回家吃飯。

4~6歲的孩子還應該明白等待的價值⸺在買我們想要的東西(例如新的汽車玩具)之前,有時必須等待。史丹佛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Mischel)大約在半個世紀前做了一系列關於延遲滿足的研究,被稱為「史丹佛棉花糖實驗」。在實驗中,4~6歲的孩子被告知有兩個選擇:如果能夠等待15分鐘,就可以吃兩塊棉花糖;如果等不到15分鐘就只能吃到一塊糖。小部分孩子等都不等直接吃了一塊。在選擇等待的孩子中,只有1/3等了15分鐘拿到了第二塊糖。後續對這些孩子的追蹤研究發現,那些等待時間足夠長的孩子長大後往往生活得更好:有更高的SAT成績、更高的受教育水準、更好的BMI等。

7~10歲的小孩應該瞭解除了工資,還有哪些收入來源(理財、買房子等);還應懂得金錢的時間價值,即今天拿到100元要好於一年後才能拿到100元。為什麼?因為有利息。

小學生應該懂得貨比三家。我們需要教會孩子成為一個精明的顧客。家長可以時常帶著孩子去購物,向孩子解釋為何今天會買打折的優酪乳,而不買另外一個牌子的優酪乳。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很多情況下,同樣的東西便利商店的價格要比大型超市的價格更貴;在網上購買的東西要比實體店更便宜;買得多時單價要比買得少時單價更低。讓他們清楚每逢重大節日和「雙11」,商家很可能會有打折促銷。讓他們理解電視上、馬路邊、捷運裡各式廣告的目的和用途,明白商家是如何利用廣告來誘導人們消費的。

中學生應該理解複利的力量、通貨膨脹是怎麼回事及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性。中學生還應該理解金融卡和信用卡的區別,當地政府有哪些政策措施來幫助失業人員、低收入人士、殘疾人士和老年人,哪些資產是可以增值的,哪些肯定是會貶值的,例如所有汽車一旦開出經銷商門市就一定會貶值不少,2~3年內貶值40%很正常。他們要明白有些消費不是一次性的:車子無論新舊都需要花錢保養、買保險;房子大雖然好,但維護費用、水電瓦斯燃料費、物業管理費等都會上升。

「分享儲蓄消費有限公司」(Share Save Spend LLC)的創始人納森‧鄧肯(Nathan Dungan)鼓勵家庭做多種適合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小實驗。對於小學生來說,這可能是每週20元的零用錢。孩子年齡愈大,給予孩子的財務決策空間就愈大。關鍵是在較長時間裡為孩子提供多種機會進行財務決策,這將有助於他們建立信心和提升能力。讓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在受控的環境裡「學習―犯錯―再學習」,這要比他們離開家長上大學、進入社會後再犯錯要好得多。

抓住可教時刻

幫助孩子瞭解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最佳的方式是經常和孩子進行交流,但不要填鴨式灌輸,要尋找「可教時刻」(teachablemoment)。如果孩子看到家長或其他人做出某個財務決策,家長就應該把握時機地問孩子是否認為這是正確的決策,是否有別的方案。

例如,處理孩子的壓歲錢是個很好的可教時刻,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商量如何合理處理壓歲錢。家長可以推薦各種處理方式,讓孩子分析不同處理方式的利弊。最後家長和孩子共同決定如何處理。如果孩子還很小,家長的意見可以產生主導作用。

如果孩子已經是中學生了,家長要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想法。其他可教時刻包括:家長上網購物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站在旁邊;投資股票的時候可以挑幾支股票讓較大的孩子研究;購買保險產品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家庭為何需要保險,等等。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要盡可能地用身邊的小故事或者典故。比如,在談到如何激勵他人,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做成事的時候,我總會講述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故事。卡內基小的時候,他爸爸給了他兩隻兔子。後來這兩隻兔子生了一窩小兔子。為了不讓家裡的花園遭殃,卡內基的媽媽告訴他如果他想留住這些小兔子,就必須自己餵養牠們。聰明的卡內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對他的一幫小伙伴說,你們都可以給一隻小兔子取自己喜歡的名字,但你們要為自己命名的兔子定期提供飼料⸺三葉草和蒲公英。孩子們都喜歡小動物,於是紛紛答應。一個有關動物的真實小故事要遠比家長直接說教更能讓孩子印象深刻。

用數字說話

當我們使用具體數字的時候,孩子們能夠更好地領會金錢的概念。我的兒子七歲前經常忘記關燈,雖然我總是提醒他記得關燈,不要浪費,但他總是忘記。反思了一段時間後,我覺得是我的教導有問題。這麼大的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浪費」的含義,或者即使理解浪費的含義,也可能不清楚浪費的後果。

於是有一天,我將他拉到我的電腦前,當著他的面打開了每個月的電費和天然氣帳單,告訴他:「你看,我們上個月在電和天然氣上花費了350美元。如果我們能夠稍微節約一些,大家都做到隨手關燈,也許每個月我們可以節省30美元。你中午在學校吃一頓飯才2.75美元,買個小玩具才2~3美元。如果我們真能節約30美元,你能多吃多少頓飯啊?能買多少小玩具啊?」透過具體數字,並將數字聯繫到他能理解的開銷⸺學校午餐和小玩具上,兒子終於明白「浪費」的含義和後果了。在這之後雖然他還會偶爾忘記關燈,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記得及時關燈,做到不浪費。

財商教育是父母雙方的事

和孩子談錢不是父親或母親一個人的事情,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應積極參與孩子的財商教育。在關鍵問題上,家長要保持一致。比如,在對孩子教育的投資上,要讓孩子明白投資教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在小問題上,家長之間可以有不同意見,但要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何有不同的觀點,鼓勵孩子參與家庭討論,並自己做出評判,比如,全家在國慶日是花5000元去旅行還是購置一張新餐桌。

如果家長一方不能即刻回答孩子的問題或要求,完全可以和孩子說:「孩子,你讓我思考一下。等你爸爸(媽媽)回來,我會和他(她)商量。然後給你一個答覆。」比如,孩子要參加期末老師舉辦的詩歌朗誦節目,老師要求參加的學生都必須購買一套價格不菲的漢服。你覺得為了一個幾分鐘的節目特地購置一套服裝未必值得,但你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候,你就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需要商量一下。商量好後,無論是否購買,都需要向孩子解釋清楚這麼做的道理。

「這不公平」

成人愛比,孩子也愛比。我兒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it’s not fair!」(這不公平!)為什麼瑞曼有自己的iPad,而我沒有?為什麼查爾斯週六晚上可以看電影,而我不能?諸如此類。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自己要做到盡可能不要和別人在財務上相比較。不要和親戚朋友比,不要和同事鄰居比。比來比去只會讓自己不開心。是買別墅還是租公寓,是開賓士還是福斯,是用愛馬仕還是馬仕愛都是個人在自身承受能力基礎上的選擇。如果我們想防止孩子過分攀比,就得從自身做起。

有些事可以不談、不做

首先,不能在家裡凡事都談錢。很多情況下,家長最好不要和孩子說:「你做好作業,或清理好自己的房間,就給你1塊錢。」要讓孩子們意識到,做好作業是為了鞏固知識,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家長要學會將金錢激勵和非金錢激勵結合使用,在家裡不能凡事都想用金錢來解決。

幾年前,麥肯錫在全球調查了若干行業的1047位高階主管、經理和員工。他們發現被調查者認為非金錢激勵⸺頂頭上司的誇獎、長官的關注和有機會負責一個專案,要比包括現金分紅、加薪(基本工資)和股票或股票選擇權在內的金錢激勵更加有效。被調查者認為這些非金錢的激勵讓員工們感覺到公司很看重他們,認真對待他們的福利,並努力為他們創造職業成長的機會。

對於孩子來講,類似的非金錢激勵也很重要,很多時候也很管用。適時的誇獎、以朋友的方式進行平等的對話、讓孩子負責家裡的一個小事情(如重新安排家裡家具的擺放)對於孩子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其次,家長在灌輸投資理念的時候,不需要告訴孩子你賺多少錢,你的股票帳戶裡有多少錢,甚至也不要說家裡有幾棟房子。但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一個基本概念。例如,你可以告訴孩子平均國民所得是多少,我們家的收入是高於平均還是低於平均。你還可以告訴孩子全國家庭平均每戶資產是多少,並趁機和孩子探討資產和收入的不同。

孩子也不需要知道父母哪一方賺得多,因為這樣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號⸺賺得多的一方對家庭的貢獻更大。如果父母有一方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另一方在外工作,父母需要讓孩子們明白在家養育子女是項無比重要和光榮的工作,在外工作的很辛苦,在家陪孩子的同樣辛苦,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的幸福。

再來,家長不要告訴孩子在某些事情上的花費。例如,有些家長為了提醒孩子自己的付出,會告訴孩子家裡在補習班或才藝課上花了多少錢,這是很不明智的。現在的補習班動輒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堂課,家長花錢讓孩子學習是為了孩子能夠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有所進步。但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給了指導老師多少錢,有可能會產生「我爸給你這麼多錢,我為啥要聽你的」的抵觸情緒,或產生對家長付出的愧疚感。無論是抵觸情緒還是愧疚感都不利於孩子好好學習。

最後,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因金錢而吵架,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在今後考慮金錢問題時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

作者介紹|閻志鵬

紐澤西理工學院馬丁塔奇曼管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終身教授,《上海證券報》「談股閻經」專欄作家,阿里巴巴數據經濟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曾先後擔任大鵬證券投資銀行部上海總部投資經理、紐約千禧年管理公司(Millennium Management)統計套利部研究員、上海橘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兼職教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鼎出版《孩子,你要比我更懂錢:認真儲蓄、正確花錢、敏銳投資,金融學教授的兒童財商啟蒙課》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