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貴的位子越好?音樂會選位指南:運用「聲音原理」挑位子,享受一場極致藝文饗宴

2022-09-26 16:55

? 人氣

而現代新式的音樂廳,也不會有真正的「包廂」,只是充分利用院內空間,在兩旁做出較少座位數的隔間而已。如果真的想感受「包廂」的氣氛,歐美的歌劇院或是音樂廳,則是很好的選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感受真正隔間的「包廂」,不妨走一遭歐美傳統音樂廳,圖為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觀眾席(圖/MUZIKAIR)
想感受真正隔間的「包廂」,不妨走一遭歐美傳統音樂廳,圖為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觀眾席(圖/MUZIKAIR)

挑對位置,不虛此行

綜合以上,若以台灣最重要的兩個音樂廳──台北國家音樂廳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來當做實例的話,建議位置如下:

國家音樂廳

國家音樂廳是標準「鞋盒式」設計,也就是場館是長方形的延伸。音響效果最佳約落在與舞台同層的二樓12至18排,然而也曾有聲響專家測出,四樓的第1排是效果最佳處。

另外,二樓約 24 排後由於是「樓頂」的覆蓋處,不但影響視覺,聽覺效果也大打折扣,需要注意。相較而言,三樓的樓頂較高一些,聽覺的影響程度較低。

個人意見——國家音樂廳的四樓相當適合聆聽樂團演出,曾有過上半場在二樓而下半場跑去四樓聽的經驗,樂團聲響融合程度判若兩團。然而,若是鋼琴獨奏會,我還是偏好到二樓聆聽,尤其在 2017 年翻新舞台與觀眾席的「大整修」後,二樓在聆聽獨奏或是小編制的效果明顯好上不少,預算不足的話,位子偏一點也沒問題,而若是聆聽具有聲樂聲部的曲目,二樓也明顯表現較好。三樓雖然整體視聽效果也不差,但有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感:音響效果沒有二樓好,CP 值沒有四樓划算,不過這次因為我能接受在二樓坐較偏的位子以換取好的音響效果,如果在意「靠中間」但又有預算考量的,也是能考慮三樓位子──畢竟「貴賓包廂」也是在此處!獨獨一定要避開的,是二樓具有「樓頂」的位子,不然真的會有「明明音樂家在眼前,卻像在聽單聲道錄音」的奇幻感受。

廳齡已超過30年的台北國家音樂廳,是台灣重要音樂場館,樂迷心中各有偏好選位(圖/MUZIKAIR)
廳齡已超過30年的台北國家音樂廳,是台灣重要音樂場館,樂迷心中各有偏好選位(圖/MUZIKAIR)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前年開幕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最大賣點之一就是國內第一座「葡萄園式」的音樂廳,觀眾席不但環繞舞台,更由知名建築聲學家徐亞英打造聲響設計。自 1966 年第一個採用「葡萄園式」的柏林愛樂廳亮相後,逐漸成為新世代音樂廳的另一主流,除了外觀明顯不同外,「葡萄園式」主要強調的是「去階級化」,希望讓每一個座位的觀眾,都可以盡量有同等的視覺與聽覺感受。

衛武營音樂廳的聲學設計十分精良,真的是幾乎每一個座位,都有十分親近的音響效果。然而也是有前文提到的「雷區」問題,尤其是「背靠牆」的座位,由於離牆太近,聲音影響不小。另外,在意視覺的觀眾,此音樂廳由於每層的隔板呈波浪型,有一些區域的第一排部分席位,會被高起來的「浪頭」擋住,也得要注意。

個人意見——對於衛武營音樂廳的個人見解,可以至 MUZIK YouTube 頻道欣賞剛開幕時拍攝的「選位指南」,或是翻閱《MUZIK》第 135 期專文,有更詳細的說明。不過由於後來又聆聽過幾次不同編制的演出,發現「聲樂」演唱的確還是有較低樓層佔優勢的現象。另外這裡要特別提醒的,是衛武營音樂廳演出若在兩廳院售票系統購買,票圖受到網站設計限制,會呈現出奇怪的長方形,無法反應實際「環繞」的座位圖,有興趣購買的觀眾,還請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網站參考官方提供的對照圖。

找到專屬「王位」

「音樂廳選位」其實是非常個人且主觀的事情,每個人對於聽覺的要求與感受皆不同,自然也會有心中的一把尺。要如何找到喜歡的位子?除了可以參加近年很流行的「選位型音樂會」,讓大家邊聽邊換位子做比較外,更直接的方式就是多進音樂廳、多試一些位子,親耳聽聽看不同區域的感受,自然就知道了。希望大家在愛樂的路上,都能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王位」。

本文轉載自《MUZIKAIR》,原文標題:位子越貴越好?初心者選位指南

責任編輯/周元曦、鄧羽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