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被套牢,該認賠出場還是續抱?專家教5招設立停損點,不想賠錢就照做

2022-09-01 11:50

? 人氣

許多人續抱股票,只是因為不甘心認賠出場。(資料照/顏麟宇攝)

許多人續抱股票,只是因為不甘心認賠出場。(資料照/顏麟宇攝)

正如我們在第六章所言,市場參與的關鍵即在決策。你在制定計畫以落實決策之前,要先決定會在什麼條件下進入市場。如果決定先不進入市場,顯然也就不必有什麼計畫。廣泛言之,決策過程如下:一、決定你要成為哪一類型的參與者;二、選擇一套分析方法;三、制定規則;四、建立控制機制;五、制定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你也許積極、也許保守的目的和目標,你要先決定自己要當個投資人或投機客,再據以決定要參與哪個市場、使用什麼分析方法,你必須有什麼規則和控制機制,以及如何在計畫中執行這一切。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沒有哪套分析方法保證大家都會成功,而是你會發現某些方法符合你的風險要求,根據你的研究和風險忍受能力來制定自己所需。

許多人續抱股票,是因為套牢不甘心認賠出場

首先,你要決定的是自己要成為哪種類型的參與者(投資人或投機客)。然後選擇自己準備參與哪個市場(股票、債券、外匯、期貨)。你制定的計畫,其中的特徵和時間跨度也必須與你選定的參與者類型一致。為什麼呢?因為中途變更時間跨度,就等於改變參與者類型,這跟在市場上簽賭或賭博一樣危險。比方說,對大多數涉足股市的人來說,「投資」是什麼呢?九成都是因為「交易」失敗,只好長抱。他們一開始都想在短時間內撈一票,等到套牢之後,只好拉長。

時間跨度,於是這筆交易就成了「投資」。「吉姆,我勸你現在趕快搶進X公司的股票,現在才20美元,接下來會漲到30。」所以我們就搶進,然後呢,股價跌到 15美元。「現在才15美元真是太划算了!很快就漲啦。」然後我們又敲進更多,結果跌到10美元。「好吧,我們要把眼光放長一點,這是個投資嘛。」美國的信託基金裡,總共買進多少賓州中央鐵路公司(Penn Central)的股票呢?

那可多了,因為它們在投資美國鐵路的偉大建設。當該檔股票從1968 年的86 美元,跌到 1970 年只剩 6塊錢時,大家都因賠太多而難以放手。所以,他們就拉長時間跨度來安慰自己,合理化自己為何還抱著賠錢貨。或者我們也可以談談IBM公司,這曾經是法人和散戶的最愛。當該公司股價從1987 年的175美元,一直跌到1993年的45美元,分析師們可是一路不停地呼籲買進啊。

大多數股市參與者碰到的問題,是因為他們聽從某個基本面消息而買進某檔股票。這跟我相信黃豆油的基本面消息是一樣的:「黃豆油就快用完啦,即將陷於短缺,所以一定會漲價。」要是我因為相信獲利增加的消息而買進某檔股票, 一旦股價下跌,我便免不了得面對一個好問題。我這個相信消息的股市參與者必須決定:「要嘛是我一開始就傻到相信那個消息,不然就是市場錯了。」你覺得我會選擇哪一種? 當然是認為市場錯了呀!所以我就要跟市場對抗到底,死抱虧損倉位,於是交易就變成了投資。

我們來看看《華爾街日報》,一則關於散戶投資人的報導:「他看到專門投資生技股及電腦相關類股的二十世紀投資超基金(Twentieth Century Investor’s Ultra Fund)在1991年的報酬率幾乎達87%後,也跟著以每單位18美元的價格搶進該基金。一年後基金跌到每單位不到15美元,他覺得自己被套牢了。『有些人叫我快點砍掉虧損,可是我已經虧掉太多。』那個投資人說,『幸虧我現在並不急著用那些錢。』」

唉,難道市場在他需要用錢的時候,就會為他反彈回升嗎?「我已經虧掉太多了,現在不能認賠出場」這真是對操盤手或投資人來說,最糟糕的想法!他的意思是:他已經垮了,被釘在十字架上,徹底完蛋,而且他因為徹底完蛋, 所以無法認賠出場。這真是夠蠢的了!會因為虧損太大,所以無法認賠出場,就是把市場內化成心理因素,害怕丟臉才不願認賠。

更糟的是,大多數股票投資人都是用現金買股票,他們設定的時間跨度就更容易延長。何以如此?因為他們的投資倉位開始虧損後,不會有人強迫他們認賠出場。就算他們是融資買進,也是以50%的保證金來買股票,跟期貨交易員只須 4%至12%保證金即可做交易很不一樣。因此在股市裡虧損倉位更容易失控,只要延長原先設定的時間跨度,大家都會變成「投資」人。

股票投資人可以死抱倉位不放,但期貨市場的投機客則在期貨合約到期時,就一定要平倉出場。因此就算他死命撐著虧損倉位,期約到期時,就被迫一定要做個新決定。但股票投資人則不會受到這樣的逼迫,因此各位參與股市時,一定更要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類型的參與者。

接下來,是要選擇一套分析市場的方法。若不選定一套的話,日後很可能在幾種不同方法中來回,找尋任何有利自己死抱倉位不放的證據。有許多方法可以分析市場,因此各位也一定可從某些方法中,找到某些指標來支持自己繼續死撐下去。不管賺賠都可能著了這個道:賺錢倉位可能因此遲遲不放手,結果從賺錢拖成賠錢;而虧損倉位則是一拖再拖、一延再延,使虧損遠遠超出原本設定的額度。

股票技術分析只是市場狀況的工具

你的分析方法,就是用來描述市場狀況的工具。股票的基本分析不會告訴你何時進場。沒有什麼神奇公式可以綜合各種基本面資訊,告訴你何時買進、賣出。預期盈餘、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和其他基本面數據的高低,都不能當作買進或賣出股票的明確指示;許多不同的技術分析方法也同樣不能具體指示買進、賣出時機。這些都只是描述市場狀況的工具。

分析就是個分析罷了,它不會告訴你何時該進、該出。要把自己的分析應用到評論之外,要先認定自己的機會條件。這就是你的進場規則,透過規則來運用你的分析。而這些規則不容變通、挪移。工具(即分析方法)的使用都有一些彈性可供調整,但不懂得堅守規則的傻子也就等於沒有工具。

你必須制定一套參數來確認機會,並據以決定何時該採取什麼行動。怎麼做呢?你要先做功課(也就是研究、測試和嘗試錯誤與修正),然後制定出一套參數和規則。這些功課能讓你確認,滿足什麼樣的參數或條件才會是個機會, 而你的規則就是「如果○○○,就要XXX」的條件陳述, 以此來實現你的分析。而這就是根據分析,得出的買進或賣出明確指示。

要是不符合你設定的機會條件,就不能採取行動。但這並不表示你放過的任何交易或投資,不會變成有利可圖,或許就別人的規則來看,它就是個可接受且能夠獲利的機會。各位請記住,市場參與的關鍵即在於決策,而杜拉克提醒我們:「沒有決策是完美的。」放過一個機會,總要付出一些代價。各位必須認清一個事實:有時候你不進入市場,它照樣會讓人賺錢。對那些你錯過的機會,就別再介意了,那是別人的機會。在這市場中,有成千上百個機會,你的規則只能抓住其中幾個,不要想統攬全包。

進入股市前,就該建立控管機制

決策的下一步是建立控管機制,也就是不管是賺或賠,都必須設定退場條件,可能是一張已經設定價位或時間的賣單,或是特定條件的停損單(也就是說,要是某事發生或沒發生,就要平倉出場)。你的出場條件,創造出一個結束倉位,不會發生歹戲拖棚的獨立事件。這就是杜拉克所說的:「擬定策略之後,需要控制。」就商業計畫而言,一個策略須包括市場選擇和進入條件,而控管機制則由退場條件構成。

杜拉克的意見指出,策略必須與控管機制同步,而不是在執行策略之後才選定。不幸的是,市場參與者大都是在進入市場後才選擇停損或出場機制,有些甚至根本沒設定出場條件。各位一定要在進場前先設定停損,為什麼呢?因為一旦進場後,你看到、聽到的一切,都可能受到本身持有的市場倉位而扭曲。

比方說,有人建立多頭倉位後,你問他對市場有什麼看法,難道他會跟你說行情要下跌嗎?當然不會,他一定會跟你說行情將因為怎樣又怎樣的理由而上漲。控制應先於策略的另一個原因是,正如我們在第七章討論的,你不會知道交易的獲利可能,只能算出暴露的風險。因此你能做的只是該怎麼管理虧損,而不是預測獲利。

作者介紹|吉姆.保羅  Jim Paul、布南登.莫尼漢  Brendan Moynihan

吉姆.保羅  Jim Paul
曾擔任摩根士丹利.添惠公司(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 Co.,摩根士丹利公司前身)國際能源部第一副總裁。他從事期貨買賣生涯長達二十五年,先後擔任過營業員、市場交易員及研究部主管。也曾擔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董事及執委會委員。他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喪生。

布南登.莫尼漢  Brendan Moynihan
為瑪奇菲資產管理公司(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 LLC)常務董事,以其對市場的了解和媒體人脈,幫助公司建立宏觀視野及資產配置。他於2007年起便開始擔任彭博新聞社特約編輯,並負責撰寫經濟情勢與華爾街事務相關文章,分享其身為資深交易員及風險經理人的獨到觀察。

他也是美國私立名校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歐文管理研究所(Owe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另著有《金融摺紙》(Financial Origami: How the Wall Street Model Broke)、《期望交易》(Trading on Expectations:Strategies to Pinpoint Trading Ranges, Trends, and Reversals)等書。他於2018年去世。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長銷30年的獲利經典》(原標題:做決定)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