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排「書法課」對孩子有什麼用?這間學校的教學「成果」,讓家長超驚喜…

2018-06-18 07:30

? 人氣

課程設計原則2. 給予思考空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道禾讓孩子學習書法,並非從一般認知的九宮格開始,而是一大張白紙,讓孩子自己把字寫進紙裡。小學部主任雷千慧指出,「小一生要學習布局,如何把四、五個字放進紙裡。剛開始經常字寫太小,紙就會剩下太多,又或是發現才一半已經寫不下,孩子會自己去換一張紙,一次又一次嘗試,直到恰恰好把所有的字都放進紙裡。」

課程中,老師也會告訴學生如何留白、讓畫面具有美感,卻是藉由讓孩子觀賞作品,去發現與體會該如何留天、留地,而不是由老師在紙上畫好框線規範。

書墨傳習教師邱政綱認為:「學習歷程重於結果,我們開放讓孩子嘗試各種可能,例如如何用筆?玩水墨,水和墨、墨和水,誰先誰後?如果已經全部規定好,老師一直指正對錯,學生的目標就只會剩下符合老師規定,而不再嘗試、思考。依樣畫葫蘆是感受不到任何樂趣的,自然就無法投入。」

課程設計原則3. 讓孩子從經驗找到學習方式

道禾讓孩子從大量的經驗中不斷自我學習,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從經驗中去體會,而不是靠反覆訓練單調的動作磨練操作。

道禾每年都會舉辦無我茶會,由小三以上的學生負責擺設茶席。曾經有小二學生主動要求想擔任茶主人,雷千慧指出,「這幾個孩子並非學術傾向的孩子,在課堂中常被認為愛動來動去、坐不住,但他們主動要求參加茶主人檢定,在家靜下心來,一次又一次把所有動作反覆練習到位,通過茶主人考核。」

有了這次經驗,觸動了這幾個孩子的學習成就感,也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如何透過專注、投入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進一步複製到其他學習上。

循序漸進 帶領學生由藝入道

負責編排道禾書墨課程的邱政綱發現,現今的書法學習鎖定從楷書開始,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正經八百寫字,練習永字八法,違背兒童活潑好動的本性。「不符合孩子發展的學習,孩子當然會坐不住,並不會因為強迫孩子一直寫,就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重新思考了書畫同源的脈絡,邱政綱扭轉書法課程學習順序,把最有線性表現的草書做為孩子從塗鴉跨到文字的接軌:小一學習草書,接著依序才是行書、隸書、篆書,到五年級才學習楷書。

邱政綱解釋,從草書觀察墨韻線條變化、認識筆墨紙硯,就是「知」;到行書有了停頓,讓孩子知道「止」;接著隸書就筆筆分開,要學習簡單的技法,開始具備謹慎的「敬」思惟;而篆書講求調息呼吸和手臂平穩,就是「虔」的態度;最後到了楷書,必須堅持完備「知止敬虔」,才能把整個字好好寫完。

六年級後,邱政綱讓孩子自由感受對什麼字體、什麼帖比較有感覺,選擇能表現自我的書體,展現個人特質。「不知所以然的臨摹,只是複製別人,孩子不需要做他們,而是要認知自己特性,找尋自己的樣子,摸索、學習做自己。」

透過這一整套課程,帶領孩子逐步走入書道的世界,沉靜下來,內觀自省。不只講究把字寫得美不美,而是在書寫過程中,讓孩子不斷思考自己的行為:如何用墨,會呈現什麼結果?如何透過書寫展現自我?並反求諸己,在書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缺乏什麼、還有什麼不足,需要如何修正。

文/陳培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6月號(原標題:道禾實驗教育學校〉以茶道、書法磨身心素養)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