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出高EQ小孩?她:第一步孩子哭時,父母別再說「不准哭,有什麼好難過」

2018-06-14 05:20

? 人氣

當我們對痛苦的情緒越陌生,就會越害怕這些情緒。對於許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不敢去愛,因為害怕未知與焦慮所以不敢做改變。受挫、失望、憤怒、心碎、焦慮,這些令人難受的情緒都是「活著」的一部分,就像心理學家蘇珊‧大衛(Susan David)所說,不用感受這些痛苦的情緒是「死掉的人才有的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只有死掉的人才永遠不會受挫、不會失敗、不會痛苦、不會心碎。

我們必須重新看待情緒,不用再把情緒分成好壞,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是人面對發生事情的反應。情緒提供給我們訊息,讓我們注意到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需要被改變的事情。如果你看到有人被不公平對待感到生氣,表示你在乎公平正義;如果你在關係中感覺不被重視,不快樂的情緒在告訴你需要做改變,需要與伴侶溝通,或是需要離開。

許多人對情緒有個迷思,認為不要去想痛苦的事情就不會痛苦。但剛好相反,面對這些痛苦情緒的方式,就是要讓自己去感受,去接納這些痛苦。而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接納各種情緒的方式,就是學習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接納各種情緒的方式,就是學習與孩子的情緒同在。(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練習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與孩子的情緒「同在」指的是「一起經歷」─接納孩子擁有的感覺,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感受,並且讓孩子知道:「我知道你現在有這些情緒,我在這裡和你一起。」也就是說,當孩子悲傷難過時,你只要陪伴著那份悲傷就好,不要告訴孩子「不要再難過了」或「這件事情沒什麼好難過的啊。」

你願意讓孩子難過,然後和這份悲傷共處。

和悲傷時的孩子一起、和生氣時的孩子一起、和受挫時的孩子一起、和失望心碎時的孩子一起─當父母能和孩子的情緒同在,傳遞出的訊息就是:你所擁有的各種感覺都是正常的,而且有我在,我在這裡陪你。

當我們能和孩子的情緒同在,孩子就能多花一點時間和情緒相處,然後學習到:這是什麼情緒?什麼讓我有這樣的情緒?孩子可以理解到擁有各種情緒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不管有什麼情緒,他都不是孤單一個人。

當孩子每次都可以花一點時間與令人難受的情緒相處,他就可以了解─這些情緒雖然痛苦,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與壓迫,我知道怎麼跟這些情緒相處,我不需要把這些情緒推開,也不需要逃避。

日常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產生情緒,每一次與孩子的情緒同在,父母就是在示範「接納情緒」。慢慢的,孩子學習到情緒是很自然的、被接納的,有人會陪他面對處理情緒,然後,孩子就能開始自己調節情緒,這是一個人在面對人生變化與挫折最重要的能力。

(示意圖非本人/WOWOW@facebook)
調節情緒是一個人面對人生變化與挫折最重要的能力。(示意圖非本人/WOWOW@facebook

從今天開始,允許自己擁有各種情緒

就像環境需要生物多樣性,我們的內在世界也需要情緒多樣性─不管是讓你快樂或是讓你痛苦的情緒,都是正常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要能夠與孩子的情緒共處,父母要先能夠與自己的各種情緒同在。也就是說,當你感到氣憤、挫折、悲傷……時,能夠不去評價自己「我不應該這樣感覺」,而是去接納以及與這份情緒相處,去好好聆聽,這個情緒在告訴你什麼?

人生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會充滿變化,如果我們害怕去感受痛苦的情緒,那麼就可能會錯過生命中許多美麗的時刻─願意讓自己去承擔心碎的風險,才有可能去愛人;願意讓自己失敗失望,才有可能去挑戰新東西去嘗試;願意讓自己脆弱,我們才能敞開心去與其他人連結。

教孩子去感受各種情緒,他才能盡情地活著,去感受到生命中出現的感動與痛苦。我們需要讓情緒出現,才能去傾聽情緒在告訴你什麼訊息。

請允許自己擁有各種情緒,也陪伴孩子擁有各種情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留佩萱(原標題: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