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廠財測分歧!美國晶片法案對台灣有影響嗎?專家提醒更該注意3大重點

2022-08-08 07:50

? 人氣

展望下半年,儘管美國晶片法案正式通過,影響台灣經濟走向的重點仍在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去庫存狀況。(資料照,台積電提供)

展望下半年,儘管美國晶片法案正式通過,影響台灣經濟走向的重點仍在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去庫存狀況。(資料照,台積電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近期美國晶片法案增加了台廠的不確定性,同時,我們也看到部分半導體終端廠逐漸開出不如預期的財測,開始反映通膨巨獸對消費性電子的需求侵蝕,該如何觀察判斷目前半導體的循環位階、晶片法案的影響以及台股未來的可能走勢?本文將一一解析。

主計總處於7月29日公布台灣第二季GDP概估統計,經濟成長率為3.08%,增速保持 3% 以上,主因出口有來自車用及高速運算等領域的支撐,內需則在消費沒有出現明顯掉速、又有資本支出高達 9.43% 的支撐下作為本季主要動能。但出口成長已沒有過去的亮眼表現,Q2 年增降至 4.31%(前值 8.95%),而進口卻在高原物料價格下維持高檔,導致淨外需求轉為負貢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目前總經環境仍相對不明,包括俄烏衝突未解、中國疫情升溫、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等,又加上近期美國晶片法案正式通過,對台灣半導體廠造成的影響為何,又該如何觀察後續景氣動能及股市的變化?我們將在下面章節做詳細解析。

(延伸閱讀:新冷戰plus科技戰》全球市佔率70%的台積電,如何化身為「護國晶片」?

一、美國晶片法案正式通過,將如何影響台灣半導體廠商?

首先,市場近期關注焦點落在晶片法案對於台灣半導體廠的利弊衝擊,周旋了約 1 年的晶片法案,終於在 7/29 於美國眾議院以 243 對 187 票通過,全名為《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 Science Act),為總計高達 2800 億美元的補貼法案,其中 527 億美元將用作直接的財政補助,提供給在美國內的半導體製造商進行相關的設施建設,因此受惠廠商除了美國自己的半導體廠外,也包括到美國設廠的外資企業。

當然這條法案並非毫無條件地給予補助,最主要的一個限制就是規定拿到補貼的企業,在 10 年內不能投資中國或其他與美國不友善的國家,目的就是為了防堵中國在半導體技術繼續崛起,所以補貼政策本身具有更多政治意圖。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而有關晶片法案的影響,M 平方由以下兩點進行分析:

1. 晶片法案是否有利於在美國設廠的台灣廠商?

我們認為正面效果有限,首先是 527 億這個補貼金額並不算多,且補貼限制不能用於擴充先進製程產能。以台積電的資本支出規劃來看,今年 2022 年就高達 400 ~ 440 億(部分可能遞延至 2023 年),美國整體補貼也才相當於台積電一家公司一年多的資金,即使 25% 的投資抵免優惠,研發成本最高的先進產能部分並無法享受到這個利多。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主要還是在政治和戰略考量居多,但由於台灣晶圓代工廠多數產能仍是落在台灣,所以即使法案並不利於台廠,整體影響並不會到太大。

2. 晶片法案是否能如美國預期,重振本土半導體製造?

我們認為短期內難以實現,當然長期的戰略考量是必須的。晶圓代工重資產的特性相對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且晶圓代工更加耗費能源及人力資源,而上面的補助金額,相對於半導體製造的總規模並不大,且以國際分工的角度來看,亞洲地區相較美國更具比較利益。

但政治和戰略上的考量下,美國仍然會繼續加強半導體製造的投資,也是看到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短缺問題,須提前為了未來遭遇供應鏈瓶頸時做準備。而根據 SIA 和 BCG 的估計,美國要試圖建立一條完全自給自足的本地供應鏈,必須至少花上 1 兆美元的前置投資(upfront investment),也將導致整個半導體行業每年將增加 450 至 1250 億美元的營運成本,才可能改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面貌。

(延伸閱讀:美國半導體業起內鬨:補貼國內製造天經地義,為何晶片法案讓大家急跳腳?

二、半導體廠財測財報分歧,反映去庫存階段

因此展望下半年,儘管晶片法案正式通過,我們認為台灣經濟的重點仍在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去庫存狀況。觀察近期重點半導體大廠的財報財測以及電話會議的重點,可發現整體的半導體市況仍然是相對分歧。M平方整理以下三點:

一、長線生產力需求穩健:汽車、工業、高速運算及高階消費市場大多廠商都表示需求仍強勁,例如恩智浦、德儀這些著重在汽車及工業領域的公司在財報及財測表現均優於預期。

二、供應鏈瓶頸仍困擾部分廠商:材料設備廠主要問題落在「供應鏈的限制」,包括晶片短缺、中國封城及俄烏衝突,造成設備廠大多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廠商包括 ASML、科林研發。

三、全球經濟放緩對於消費性電子的衝擊仍在:直接與終端消費者接觸的半導體廠都紛紛表示,感受到總經環境的不穩以及通膨高漲對消費性電子需求(PC、手機)的衝擊,包括美光、Intel、高通、AMD,唯一的例外是蘋果,反映在高階的消費市場仍然具有韌性,呼應高通提到衝擊主要集中於中低階手機,高通也看到客戶正在削減中低階 Android 的手機零件採購,且 5G 手機的銷量並不如原先預期。

總結來看,目前半導體的現況與過去循環類似,Q2 財報目前結果也與 M 平方先前預期相同:中短期消費性電子的週期性需求放緩,而持續面臨去化庫存的壓力,然長線產品週期與生產力循環下的新的科技應用,仍扮演支撐半導體需求的角色,包括電動車、AI、物聯網等。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經M平方,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林彥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