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道德十字架的業務員:NGO 街頭募款員的告白

2018-06-06 17:03

? 人氣

除此以外,對於募款專員而言,背著 NGO 的招牌、做著「業務」性質的工作,比起「一般業務員」,反而更加尷尬、困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既然是業務,背有業績壓力,那麼它的工作型態與其他保險、銀行、健身房的業務理當沒有不同,自然也有一套「銷售話術」。在街頭上,這些話術的目的除了要說服與打動民眾外,通常也會給予民眾某種程度的心理壓力。因此我們偶爾也會被民眾投訴,有些人覺得自己是被「強迫捐款」了。

投訴民眾(對我們來說有些弔詭地)說,

NGO推動募款,怎麼搞得那麼像「外面」那些商業氣息的「業務」呢?

主管甚至會因而要求有些話術不能講,或者至少修正成毫無殺傷力的「普通話」。我們時常開玩笑說,

這就好像要求戰士上戰場,卻又出於道德要求要求他們不准帶刀帶槍一樣。等於被人先砍去了手腳。

此外,即便民眾願意捐款了,金額多少也是考核的指標。如果該民眾每月捐款若沒有到一定金額以上,則該張捐款單不能列入成績。我們若假設 NGO 的要求是月捐 300 元,而該民眾最多只能贊助每月 200 元,那麼你就只能算是自認倒楣做了白工。而在那個關鍵時刻,通常就存在著人性考驗的難題──

身為募款專員,如果你發現當天自己就差了一張單,你會不會繼續(帶點壓力地)說服該民眾每個月多捐100塊,否則明天就會被考核掉、沒了飯碗?還是乾脆吐露實情,讓民眾帶點同情地多支持那100元?這種作法又是否傷害了NGO素來給人的良好形象?

看到這裡,應該就會發現外表看似亮麗正面的NGO街頭募款背後,其實存在著許多不那麼光明美好的現實面。而且不要忘了,我們工作的場所並不是在溫暖舒適的咖啡廳或辦公室裡,可以細緻處理每個民眾的問題和感受。

實際上,我們在戰場般的街頭上擁有的對話時間大約就是 10 分鐘,你必須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快速判斷他/她是否對你的議題有興趣、有意願、有時間、有信用卡、有財務能力。同時間,你還得不斷忍受拒絕、不友善的神情和語氣,甚至面對部分民眾無理的指責與批評。

募款專員也是人,要完美的處理每個民眾的反應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受挫是常態,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很難長久勝任這份工作。

被騙與賣慘:募款員的職業傷害

除了要對抗內在或外在的心理壓力,還有種種自我人性的考驗外,募款專員在街頭上被民眾欺騙的情況,可說是家常便飯。臺灣民眾並不擅於拒絕,對於表達內心真實想法會感到「不好意思」。因此常常有民眾抱持著「反正你不知道我是誰」的心態留下假資料。更多時候,則是以事後不接電話、不回簡訊、各種已讀不回,甚至封鎖的方式來回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

Goodjob職場透明化運動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