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整天滑手機、晚到校、到公園溜搭,問題行為背後藏著父母給的傷…

2018-06-01 07:20

? 人氣

不需要任何研究證據,只要停下來想一想,每個人心裡都有數:家庭經驗深深影響我們的身心發展與健康,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經驗。年齡愈小的孩子受家庭影響愈深,這一點學校老師看得最清楚、卻充滿無力感;青少年自己無法說清楚,因為他們闖的禍讓他們的父母師長理直氣壯的認定問題在他們身上,讓家人得以迴避令人更難以啟齒的家庭衝突;連成人也常常沒有料到,關係中的創傷會對彼此造成那麼深遠的影響。

又是一個人回到家的日子,小學五年級放學後的家凱緩緩的走進房子裡,開了客廳的燈,看著凌亂的桌面和堆滿衣服的沙發。家凱站了一會兒,聽到房裡的時鐘大聲咆哮,滴答…滴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家凱關了燈,往外走,心裡想著學習、人際上的難題,不想說出口。去了家中附近的公園,試圖尋求熟悉的臉孔。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一個人回到家又關了燈,往外走。(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八點,母親帶著晚餐回到家,兩人靜靜的吃著。母親低著頭問:「功課寫了沒?今天在學校還好嗎?」

家凱回答:「嗯」。母親吃完後,走回自己的房間,在房間裡滑著手機。家凱看著母親半掩的門,再看看凌亂的桌面和堆滿衣服的沙發,聽著房間裡傳來的電視聲,想著:「媽心情不好,別吵她吧,等等爸就回來了。」

九點,父親回家,面無表情的看了看客廳,再看看房間,默默嘆了口氣,動手收起衣服和桌面。

看著一旁事不關己的家凱,父親嚴厲的唸了家凱兩句:「有空你也要幫忙收一收,不要只是玩手機」,家凱轉頭瞪了父親一眼,心想:「你外遇有什麼資格管我,媽會這樣還不是你害的!」

父親怒不可抑對家凱大吼:「看什麼看!」母親用力的甩開門:「你有什麼資格罵兒子!」家凱心裡想著:「吵死了,為什麼又來了…」,轉身往門外跑去,離家漸遠,父母吵架的聲音卻依然環繞在家凱的腦海裡。

房裡的時鐘依舊咆哮。家凱在公園中發呆,心跳聲迷漫在空氣中。

家凱待到累了就回家,父母各自的房間燈都關著。回到房間,家凱繼續滑著手機。

隔天一早父母如常上班,面無表情。家凱如常中午後進學校,面無表情。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父母吵架聲環繞在小孩腦海裡。(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心理師這樣想

父母因關係的難題頻繁的爭執,對於孩子的身心狀態而言,是很大的壓力。

除了因吵架而生的直接壓力外,內心感受到父母關係中的矛盾、痛苦,也可能會讓孩子無所事從,而讓壓力漸漸的漫延到生活中。當家凱在學校中碰到困難,回頭看到父母間關係的矛盾,內心可能很是掙扎。也許家凱找父母說明自己的難題時,看到父母眼中或臉上一閃而過的疲憊、傷心,話到嘴邊卻難以開口。父母關係中的傷,也許一點一點的流到家凱心中,選擇自己想辦法,好像就是唯一能減少父母壓力的方法。

與家庭工作的經驗中我們發現到,孩子常會用自己的方法,協助大人處理解決不了的難題雖然,不一定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孩子最在意的也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希望家人過得好些。

但,畢竟大人關係中的難題不是一兩天能解得開的。很多大人無意識的把孩子捲進夫妻的關係難題中,或是本意想減少正面衝突,但不小心讓教養議題變成了另一個戰場,孩子只能不斷的陣亡,再想辦法站起來。「幫父親,還是母親?」對於內心和父母相連的孩子而言,無論怎麼做都是痛苦萬分的決定,任何一方因為自己受了傷,孩子內心也會感到受傷。

所以,有些孩子越是幫忙,心傷得越重,問題行為越是增加。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解決大人關係中的難題,有些孩子越是幫忙,問題行為越增加。(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家凱面對的也許是:不知道怎麼處理學校的難題?不知道怎麼協助父母關係中的難題?不知道怎麼安頓自己波濤洶湧的心情?好像突然間失去了父母,像是獨自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中。

而那些看似很有狀況的行為,像是家凱滑手機、去公園、晚到校等,也許就是家凱用來幫忙自己站起來的方法,有時候我們會說這是求救的訊號,發給懂得解碼的人聽。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訊號,請接住,我們願意提供協助。

作者|呂伯杰

諮商心理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現職盼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盼心理諮商所(原標題:關係受了傷,家裏每個人都苦—家凱篇)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