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世代》新一代老人有新需求!老盟將推動權益平等法讓長者活得更自主

2022-07-21 09:46

? 人氣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國家應該重視要「新一代老人」的需求,政策制定上也應該要從過去的福利照護角度,改為從長者權益平等和保障進行思考,讓長者能夠更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圖/風傳媒資料照)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國家應該重視要「新一代老人」的需求,政策制定上也應該要從過去的福利照護角度,改為從長者權益平等和保障進行思考,讓長者能夠更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圖/風傳媒資料照)

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自2015年推出「高齡社會白皮書」距今已有7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長者議題的討論也愈加廣泛。對此,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接受《風傳媒》訪問時表示,國家應該重視要「新一代老人」的需求,政策制定上也應該要從過去的福利照護角度,改為從長者權益平等和保障進行思考,讓長者能夠更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盟與《風傳媒》21日再度共同舉辦高齡趨勢論壇,今年論壇聚焦在「幸福獨居」、「活躍老化」和「高齡就業」三大主題,並邀請產官民三方代表共同討論銀髮族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以及未來的需求,並從「自主、自立、共融、永續」的願景角度提出相關建議。

根據老盟委託台灣指標民調對65歲以上民眾進行「六都長者幸福力」調查,其中,對於「社會上的活動是否有考慮老年人的需求」題項,僅有51.5%長者表示同意;若從年齡交叉分析來看,65歲至69歲長者表示同意比例為54.7%、70歲至74歲比例為52.2%、75歲至79歲為54.6%、80歲以上則為42.3%。

圖一、以過去一年來說,社會上活動是否有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圖一、以過去一年來說,社會上活動是否有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此外,調查中也針對長者的經濟保障感進行調查,整體上有74.9%表示同意、19.9%表示不同意、5.1%未明確回答,若從交叉分析來看,教育程度越高表示同意的比率相對較高,反之則表示不同意的比率相對較高。而在工作狀況調查中,整體有14.7%長者仍在工作(全職工作8.2%、兼職工作6.5%),六都中比例最高者是台中市20.9%,依序是新北市16.8%、台南市15.6%、高雄市12.6%、台北市11.1%,最低是桃園市10.5%。

此次調查於4月18日至5月12日進行,以異比例分層抽樣針對六都65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民調,各直轄市至少成功訪問500人,總有效樣本為3,002人,並採比例估計法進行加權修正,信賴水準95%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1.8%。

長者活動設計陷入刻板印象 老盟:新一代老人的需求更多元

「現在社會對於長者的活動設計缺乏多元性」,張淑卿指出,社會對於長者需要的活動存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認為老人永遠在唱卡拉OK,不然就是在公園裡打太極拳」,也導致目前關懷據點的活動設計都非常趨同且常規化,「動態的像是運動班、靜態的就做DIY,不然就是找醫師來做健康講座。」

張淑卿表示,「尤其現在是義務教育的第一屆已經畢業當老人了,這一群老人是有知識的人,而且是有一定的財力背景,想要的活動也不是傳統的那些活動」,有些長輩可能會想要學新的事物,政府過去舉辦的常態性活動,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因為社會活動是多樣化,對於活動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張淑卿表示,長者參與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參與,事實上銀髮族的活動設計是有很大的產業空間,政府應該鼓勵社會創新並引導將其產業化,讓長者能夠有更多元的選擇。

高齡就業不只因為經濟需求 更多長者是為了展現自我價值

對於長者就業議題,張淑卿則表示,除了因為有經濟需求而繼續工作的長者,而有部分長者要的是「活得有價值」,持續社會參與已是他們的自我價值展現,前者是需要給予他們該有的就業保障,而後者應該通過職務再設計,讓工作能夠符合長者的需求,「讓長者就業也有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

圖二、現在是否有在工作?(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圖二、現在是否有在工作?(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生命不應該因為身分證上的年齡到了65歲,就得到過多的保護和限制。」張淑卿說,老盟過去推動《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是為了突破65歲以上的長者還可以繼續工作,「這是一個開始」,老盟也仍在持續推動其他相關法案。

張淑卿指出,老盟也曾向勞動部提議,像是人力派遣的工作是否能夠有符合高齡就業者的專法,「長者可能也不想像年輕人一樣,從禮拜一工作到禮拜五,而是需要更彈性的工作時間,讓他們去從事其他社會活動」,而是否能透過幾位長者組成一個常態的專業人力,「這就有很多法規要突破。」

老化是生命的脈絡 老盟:國家應該告訴長者如何安排人生

張淑卿表示,老盟和政府在面對高齡社會都有相同的「自主、自立、共融、永續」願景,然而目前在處理長者議題還是充滿著年齡歧視,「每次開會一定提說,老人花費國家資源最多,說得我們好像剝奪年輕人的資源,可是這本來生命的脈絡,我們要的不是你把老人看成是國家的負擔。」

圖三、以過去一年來說,是否同意目前的生活在經濟上有足夠保障?(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圖三、以過去一年來說,是否同意目前的生活在經濟上有足夠保障?(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國家要是給長者一個平權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安全就業、安全獨居和有效的健康自我管理,哪會需要靠國家多少?」張淑卿指出,何況現在這一代65歲到75歲的長者,應該是有史以來最有經濟能力的,「但是國家沒有告訴他們拿到敬老卡之後的人生怎麼做安排。」

張淑卿說,「大學生在畢業時有就業媒合跟就業博覽會,女性懷孕時有媽媽手冊」,而一個長者退休時,從65歲到生命結束還有將近20年的時間,「沒有人教你怎麼樣過日子」,面對退休生活、社會歧視、資訊和數位落差等問題,讓長者對環境有很多的不安感。

「面對未來的超高齡社會,政府不能用現在(看待)老人的觀點」,張淑卿強調,國家在鋪陳政策一定要比現在的群眾需求「更往前」,可是現在的政策都還是在「追」進度,政府應該改變「老人福利」的思維,進而轉變成「權益平等」的思考。

權益不該因年齡而被剝奪 老盟將推動老人權益保障法

最後,張淑卿提到,老盟目前正在推動「老人權益保障法」來替代目前的《老人福利法》,「我們希望不要因為老了,而有很多的權益被剝奪。」她也以駕照到75歲自動失效為例,長者需要重新考照才能開車,「可以說是為了安全,但這算不算是一種歧視?」

圖四、是否滿意居住地政府對老年人的照顧與福利?(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圖四、是否滿意居住地政府對老年人的照顧與福利?(圖/台灣指標民調提供)

「如果真的從老人立場來講,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如何去界定年齡的分界?」張淑卿表示,政府要剝奪長者開車或騎車的權力,那有沒有相對支持他們有「行的自由度」?公共運輸載具能不能讓長者自由行動,「這問題就很重要。」

張淑卿表示,「國家有沒有重視新一代老人的聲音,規劃有沒有配合這種新一代老人的需求做滾動跟修正,這些都是很重要。」她指出,老盟會將修法做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強調老人的權益平等和權益保障,不應該因為年齡而被忽略,這個部分是國家要去思考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