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積電要縮短收款天數?這個改變代表什麼?

2022-06-23 09:10

? 人氣

台積電縮短收款天數,引發外界關注(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縮短收款天數,引發外界關注(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前幾天科技業有一則新聞,提到台積電從明年起,將要縮短對顧客的收款天數,原本45天的廠商將會縮短為30天,原本30天的則會縮短為15天,所以是統一縮短了15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想來討論台積電這個舉動代表什麼呢?

是現金流不足嗎?

不太可能,從台積電到2022 Q1的財報來看,台積電的現金水位有1.1兆啊!佔總資產的28%,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比例。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怎麼會是現金流吃緊呢?(延伸閱讀:台積電3奈米落腳高雄》南科地不夠用!台積電3奈米第二波擴廠傳落腳高雄)

是要留錢發放股利嗎?

台積電2022 Q1 發放出的股利現金才710億台幣左右,佔營業現金流不到10%,怎麼會是主要考量呢?

是為了利息嗎?

我們可以來試算一下,當台積電將款項更早收回來,手上有更多現金可以用,就可以用這些現金來進行投資,而不是舉債,這當中可以省下多少利息呢?

台積電的財報有提到,利息資本化(花在資本上的資金利息)的利率為0.56%至2.64%,以平均1.6%,以及去年一年的營收來很粗略地算,台積電去年一年營收是1.5兆,1.5兆x1.6%/365*15=10億!

光是利息,一年就差了10億,已經是一家中型公司的年營收了,而且這是去年的數字;今年的營收增加,加上通膨帶來的升息,利息成本也可能上升,所以差別應該更大。

假設營收成長20%,利息從1.6%升到2%,整年的利息支出會增加為15億左右,雖然這跟台積電龐大的營收比起來,依舊佔不大的比例,但面對升息的預期,能減少資金成本,依然可能是一項考量。(延伸閱讀:台積電用一流人才做二流工作?專家:多虧這些高手,才能超越英特爾!)

那是為了因應資本支出嗎?

有可能。

從台積電的現金流量表可以看出來,由於台積電近幾年來積極的擴張策略,資本支出持續上升,在2020年,台積年的投資現金流量(拿去投資資產的錢)大約是支出5,057億,佔營業現金流量(賺來的錢)61%,2021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出為8,364億,佔營業現金流量的75%,還是個安全的比例,但可以看出積極擴張的意圖,在這種狀況之下,手上能保有多一點現金還是比較安全的。

同時也有看到台積電融資現金流(借來的錢)保持在低檔,甚至有負數(代表還錢),現金流的提高大多是賺來的,不是借來的,是用賺來的營收來支付營運和資本支出;而且拉高自由現金流的金額,這對於台積電的財務紀律來說,也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台積電現金流量變化(資料來源:財報狗網站)
台積電現金流量變化(資料來源:財報狗網站)

篩選出好客戶,降低倒帳風險

另外的可能是要篩選客戶,並且讓營收早點入袋為安,減少倒帳風險。畢竟台積電的財務紀律好,不代表他的客戶財務紀律也都這麼好;一些現金保留不夠的公司,面對市場突然的急凍,營收進不來,但帳款還是要付、利息還是要繳,很有可能軋不過來就倒帳了。

但是對於好客戶來說,現金流問題可能就比較小,因此縮短收現天數可能是一個可以不趁亂漲價,又篩選出好客戶合作的方法。

這也能減少顧客的over-booking(超額訂購)等行為,因為這(減少收款天數)好像在對客戶說「你確定要下這麼多,催這麼緊?那要先準備夠多的現金喔!」,讓對方可以更審慎考慮,調配產能給最有需要的人。

那台積電有這樣的議價能力嗎?

以B2B的上游廠商而言,要求帳期30天甚至是15天,是非常低的水準,但是在台積電的財報上有看到一個項目:暫收客戶款。

台積電帳上有一科目名為「暫收客戶款」,突顯該公司技術實力讓客戶服氣(資料來源:台積電2022 Q1財報,單位:千元台幣)
台積電帳上有一科目名為「暫收客戶款」,突顯該公司技術實力讓客戶搶先付款排隊(資料來源:台積電2022 Q1財報,單位:千元台幣)

這是什麼意思呢?

是廠商先付錢排隊搶產能啊!在這項政策之前,在某些製程上,廠商還沒有收到貨,就先付錢給台積電,台積電才會按照生產排程給貨,所以台積電是非常有本事做出這樣的要求的。

雖然台積電目前仍然強勁成長,但還是可以看出台積電正嘗試在市場需求放緩之下,開始「安全的擴張」策略。保留現金、縮短收現天數、減少資金成本,還是企業在面對市場不確定性時比較安全的做法。

從毛利率看成長機會

從毛利率也可以看得出來,在這樣的市場景況之下,台積電的毛利率依舊持續成長,除了匯率的影響以外,可能代表高毛利的製程銷售更好、對客戶的議價能力提高,或是生產端的稼動率提升、良率提升等等,這些都是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指標。

即使在現在的市場狀況下,股價表現可能受影響,但台積電穩健地一邊增加資本支出,強化核心競爭力,也一邊增加手上的現金,是有遠見、有紀律的企業!


作者為產品人,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課程》主理人,十餘年產品管理經驗,多次創建產品從零到一,與跨國產品行銷策略,Medium創亞洲最多追蹤人數。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作者網站,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